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们逐渐产生了较明显的逆反心理,易与父母发生误解、矛盾,甚至冲突,导致双方关系疏远或紧张。若不及时加以妥善的引导和解决,将不利于他们的成长。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就是讲授如何与家长沟通商量以及沟通的要领,进而讲与父母交往的艺术。这对化解父母孩子之间的冲突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探索解决亲子冲突的途径和方法,提高学生与父母沟通、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在家庭矛盾发生后会用合理、恰当的方法来解决矛盾,从而与父母和谐相处。
2、【能力目标】:
学会与父母沟通,从而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和问题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生的回忆和反省,体会父母的深沉、无私的爱,从而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为家庭付出的主动意识,增强与父母之间的感情,使双方能够互相理解和欣赏,培养学生尊重父母的品质,引发学生人生价值的思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引导学生学会与父母进行沟通,彼此袒露内心世界,进而达到相互理解,掌握沟通的正确方法,并学习双赢的沟通策略,这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四)教材处理、资源分析
依据三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我对教材作了如下处理:大部分引用的是教材中的文本资源,但为了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教学的直观性,我给学生播放了动画《父女经典对话》,展示了两张幸福的家庭生活照片,从而激发了学生对幸福、和谐的家庭氛围的向往;为了更好地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技能,除了教材中介绍的与父母交往的艺术和学生互动时交流与父母交往的经验窍门外,我还向学生介绍了八招与父母交往之神功,使这一重难点内容得到了有效的突破。
二、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设计
由于本课内容浅显,不涉及更多理论,主要是情感和实践问题。为提高教育实效,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探究活动法,辅之以教师必要的点拨。
(二)学法设计
学法与教法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现代教育思想尤其要注意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法指导。由于本课内容浅显,主要是情感与实践问题,即把课上所学内容,运用到与父母交往的实践中,故本课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实践探究法,既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又很好地贯彻了“学以导行”的教学理念。
(三)学情分析
1、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与家长教育(交往)的矛盾日益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1)青少年的独立意识越来越强,希望平等独立地处理自己的事情,而父母喜欢包办学生的一切事。
(2)父母与孩子之间存在代沟,子女与父母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
(3)当代青少年的年龄特点与父母固有观念所造成的冲突。
2、中学生在家庭中存在的问题:
(1)相当数量的中学生不了解自己的父母,65%的中学生不知父母生日。
(2)相当数量的中学生缺乏反哺意识。
调查发现:中国学生最尊敬的十位人中,竟然没有自己的爸爸、妈妈。
(3)责任意识淡薄,责任能力弱。
(4)出现矛盾只会吵闹,不善沟通。
故初中思品课针对学生面临的现实问题,要求安排这一教育内容。
(四)手段选用
多媒体教学手段
三、说教学程序
基于上述说明,本课教学设计如下:
(一)导入 (1分钟)
教师语言导入,自然进入主题
(二)架起沟通的桥梁 (25分钟)
1、播放动画《父女经典对话》,学生谈启示
2、出示两张幸福、温馨的家庭照片,学生谈感受
3、辨析两种家庭观,正视家庭冲突
4、帮小冰处理家庭矛盾,探求解决冲突的方法
5、践行方法,总结要领:
(1)认识与自己父母发生过的一次矛盾,当时是怎样处理的?
(2)分析小陈的故事,设想小陈会怎样做?
(三)交往讲艺术 (11分钟)
1、谈平时与自己父母交往的经验和窍门儿,得出认识:交往是要讲究艺术的
2、介绍与父母交往之神功(八条)
(四)小结 (1分钟)
(五)设计亲情计划 (5分钟)
让学生制定一个计划,今后应该怎样和父母相处,升华本课所学,并为布置实践作业做铺垫
(六)课后实践,阳光行动 (2分钟)
给父母写一封信
说课稿 篇6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这句话在今天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四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中的《乡村四月》。
一、说教材。
《乡村四月》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宋代诗人翁卷所作。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文章选入课本,主要意图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感受讲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并由此产生热爱与向往之情。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根据精读课文的要求以及学生学习古诗的特点,我确定本课的知识技能目标为:
1、会认“蚕”字,会写“蚕”“桑”两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诵、熟练地背诵诗歌,并能准确无误地默写。
3、能领会诗的意思,并能说出一、二句诗的大意。
4、积累其他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德育目标为通过本诗的教学,让学生热爱富有情趣的乡村。
美育目标为通过对本诗的阅读,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乡村田园风光
的美丽。
二、说教法
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了不少的古诗,能基本正确地进行朗读,结合注释内容粗知大意,具备了初步的认知水平,怎样让学生更深入的对古诗词的语言的美和所表现的内容的美去品味和体会,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教师要引领学生达到的。对本首诗的内容来说,乡村生活对我们农村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心理切入点。
本首诗描写的是江南水乡初夏的独特景色,与我们生活的环境有相同的特点,这是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受出来的。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读、猜、想、悟,便是我的教学方法的一条主线。
三、说学法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从开始接触古诗时要求学生回忆以往学习古诗的方法,然后告诉同学这节课我们仍旧按照这个方法学习古诗。读通顺,读正确,然后调动孩子游戏的天性,动起小手,踏起小脚为诗配上节奏,把诗读成琅琅上口的童谣,接着,通过对诗人潜字用词的体会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然后又进一步提出要求,要求孩子们在诗中读出画儿来,通过调动孩子们的想象去领悟诗歌内容,写诗中的画面,从而体会诗人情感。
四、教学流程
激情导入;懂诗题;作者简介;整体感知;知诗情、悟诗意;感悟升华;拓展阅读。以上就是本节棵的教学流程,让同学们在循序渐进中学会这首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学会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