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本课选自湘版九年义务教育美术课程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第8课,属于“综合探索”领域的教学内容。通过本课教学主要是想让学生探索和发现与门密切相关的各种问题,在跨学科的广泛联系中,帮助学生了解人类在造门的进程中,设计思想和审美趣味的变化,认识造门艺术与时代、场所性质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门的人文内涵。然后再结合对门的审美感受与了解,大胆尝试设计有特色的门,培养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2.教材处理
新课程改革提倡教师应该灵活又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考虑到原教材在教学程序编排上的先欣赏后设计或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思路,不利于开发学生的原创力和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因此将本课的总体教学程序更改为设计、欣赏、再设计。这样的教学过程是在实践的基础上逐步接受理论指导而提高实践能力,符合人的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
3.教学目标
依据美术课程标准中“综合探索”领域的学习要求:“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开阔视野,拓展想象的空间和发展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本课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与创造水平,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确定为:
⑴.具体目标
①.能较详细地描述门的结构、功能,懂得造门艺术与时代、民族文化、场所性质和社会环境等因素之间存在着联系。
②.区别不同门的艺术风格,简要分析各类门在造型、色彩、材质和装饰手法等方面的艺术特点,并获得对造门艺术的审美感受。
③.探讨有代表性的门的设计意图,领会造门艺术的人文内涵。
④.尝试设计一个独特的门造型,并画出设计草图。
⑤.喜爱古今中外的不同造门艺术,激发美化生活的创造热情。
⑵.教学重点
①.了解造门艺术与场所性质之间的关系,并探究有代表性的门的设计意图。
②.感知和简要分析各类门的设计要素的艺术特点,获得对造门艺术的审美感受。
③.尝试设计一个独特的门造型。
⑶.教学难点
领会造门艺术的人文内涵和拓展设计思路。
4.课时安排
在本课教学活动的时间安排上,为了给以学生更充裕的尝试设计和绘制门的效果图的时间,可安排3课时。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设置,因考虑到实际教学条件的限制,将原教材中课内安排的调查活动列为学生课外自愿完成的学习任务。
二.说学情与教法
1.学情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每天都需要穿越各种大大小小的门,其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为他们了解门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虽说初一学生没有多少有关门的艺术设计知识与技能,但他们还是对门有一些粗浅的认识,因此要充分利用学生对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来组织教学活动。观察、感知、比较、分析、推断、归纳、探究、练习和实践等是学好本课题的重要学习方法。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各种门进行观察、感知、比较和分析出门的结构、功能和艺术特点,并获得审美感受。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推断、归纳和探究出造门艺术与时代、民族文化、场所性质和社会环境之间的联系,以及有代表性的门的设计意图,并领会造门艺术的人文内涵。想要学生能设计出独特的门,就应该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尝试设计门,使他们在尝试中的创造性思维能自由地发挥,并在尝试中提高动手的实践能力。此外,教学活动中的初期阶段就让缺乏专业设计经验的学生来设计门,或许还有使学生少受条条框框束缚的优势,这对突破本课教学难点有益。
2.教法
为了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与热情,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既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又锻炼学生的表现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特点以及教学目标的要求,本课教学主要采取以下教学方法:①.学业游戏法。以组织全体学生进行组词游戏,激发他们参与本课学习的热情。②.演示法。体现了美术学科的直观形象性特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形象思维能力。③.头脑风暴法。此方法对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很有效。④.案例学习指导法。通过对相关案例的观察、感知、比较、分析和归纳,能使学生较为浅显易懂地了解事物内部的各种关系,并为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提供参考的案例材料。⑤.练习与实践指导法。美术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美术课中学生必然要运用工具材料进行练习或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而培养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就必须对学生的练习与实践进行指导。
三.说教学程序
本课教学过程大致可分九个环节,即游戏导入→初步感知→尝试设计→展示评价→提高认识→深化设计→技法传授→完善设计→评价总结。第一课时的教学进程预计先完成前五个环节。考虑到实际课堂教学进度可能会因多种原因而有所变化,因此第五环节的教学内容和进度将进行临时的调整,把上不完的内容移到下一节课。
1.游戏导入
组织全班同学以“门”字进行组词接力活动而导入课题,是试图通过较为轻松的游戏调动所有学生参与本课学习的热情,并激活学生对门已有的认识。在游戏规则中规定所组的词的词意要指向建筑物上的门或门上附属的物件,目的是不想让学生“节外生枝”地偏离课题而浪费时间。还有本环节所组的词可为下一环节的进一步了解门提供切入点。
2.初步感知
以讲演法简介一些有关门的常识性知识,让学生对门的基本形、结构和材质有了初步的了解,这可为接下来拓展门的造型活动做好知识铺垫。在此环节为了培养学生的视觉美感和避免学生被动地听与看,还要求学生进行比较和感受不同造门材料的材质美,以及不同形状的门的视觉美感差异,并且这一要求也强化了对教学重点的掌握。
3.尝试设计
本课教学之所以在初期阶段就要学生大胆尝试以几何形设计门的造型,意图让学生在对门的设计还没有太多的“杂念”时,更能不受条条框框约束,自由地组合几何形而创新门的造型。这样的放任与自由是有益于学生独创性的发展,而美术作品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独创性体现出来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美术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针对这一目标在此采用头脑风暴法,这一教法就是让每个学生自由地、无顾虑地在头脑中刮过一阵思维的风暴,产生更多的设想与创意,这样就有利于突出本课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
4.展示评价
在尝试设计后立即展示和评价学生的活动成果,能使教学信息得到及时反馈,并且能让全班学生之间进行相互交流,从而拓展视野与设计思路,这对突破教学难点或许有益。在评价时将遵循不批评的原则,更多地肯定学生创新精神和独创的价值,这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保持积极创造的热情。
5.提高认识
有了对门的初步感知和尝试设计之后,再组织学生赏析一系列有代表性的门,学生才能更好地接受新的知识,这是因为更高一层的认识,只有在初步感性认识和实践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被接受。本环节分别从造门艺术与场所性质、民族文化、时代和地理环境之间的联系中,结合典型实例,以案例学习指导法引导学生在创设的问题情境里观察图例,感知、比较、分析和归纳出不同门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感受的差异,门的外观形象与内在场所性质的密切联系,门的造型、色彩和装饰的人文内涵与象征意义,门的时代、地理环境特征。本环节涉及到的问题较为繁杂,因此要围绕本课安排学生所做作业的侧重点,选择了解造门艺术与场所性质之间的关系,探究有代表性的门的设计意图和领会造门艺术的人文内涵为教学重难点,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学习。其中对待重点应该多引导学生对实例进行感知、比较、分析和归纳,这样才可能透过表面看实质,真正了解造门艺术与场所性质之间的关系。对待难点可引发学生探究和讨论,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通过本环节提高学生对门的认识,学生才可能以更高的审美眼光和丰富的门文化知识,在前面用几何形自由设计的门造型的基础上深化设计,然后设计出一个符合场所性质的有特色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