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说课稿(4)

2021-06-13说课稿

小学科学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天气预报》是大象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

  天气是与人类的日常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现象,其对我们的影响日益增加并越来越受到重视,儿童从小就对气象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于他们来说有很多知识需要探索。

  本节课的主要资料包括有:明白天气变化的自然现象;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搜集天气预报的有关知识;学会制作科技小报等知识。

  让学生利用科技小报进行表达与交流,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成果;宣传科技知识;巩固学到的知识同时锻炼学生收集资料,设计制作等本事。

  2、学习目标

  (1)明白天气预报的流程。

  (2)了解预报天气的常用简单方法,能坚持开展长期的天气预报活动。

  (3)能制作气象小报。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天气预报的常识。

  难点:制作科普小报。

二、说学情

  农村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对天气现象并不是很陌生,尤其是对下雨前的自然现象有很多的了解,课文中这一资料完全能够让学生自我讨论交流就能够完成的,但对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不是很了解,教师在这个资料上就要利用有关的图片视频资料帮忙学生去了解。制作科技小报其目的是让学生去收集资料,农村学生受条件的限制,可能在收集资料上有局限性,这就要求学生的小报资料不限,形式多样。

三、说教学方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结合学生的情景我采取的方法是;“交流----探究-----讨论------交流”的方法,经过让学生经过对天气变化前的自然现象进行交流了解一些天气变化前的自然现象,然后经过教师的讲解和查阅资料看图片、视频去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同时还要了解一些天气预报新的资料——气象指数,教师要指导学生怎样进行长期的气象观测,培养学生长期观察的习惯。在制作科技小报的时候能够要求同学们结合当地的实际情景,充分利用当地的一些气象谚语和农民长期总结的一些气象知识来制作。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分三部分完成。

  第一部分阅读与交流:首先让学生阅读“下雨了”连环画了解动物与天气变化的关系,然后让学生交流讨论你们还明白那些与天气变化有关系的自然现象(这个资料对农村孩子并不困难,能够让学生归纳在一齐互相交流,让大家了解更多)

  第二部分探究讨论:教师首先准备了有关天气预报制作流程的图片和视频(制作成演示文稿)。教师能够借助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深的了解现代科技与天气预报的关系,了解有很多很多的科技工作者为天气预报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长期天气观察,测量,搜集气象谚语,收听天气预报的习惯的培养(收听天气预报方法有:查询电话12121或96121;看电视、报纸、和互联网)。此外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我还利用幻灯片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增添的一项新的资料——气象指数预报。这样学生不仅仅了解了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同时也了解了更多的新知识,这样更加激发他们去长期观察天气。

  第三部分:制作科技小报{讨论交流},经过交流探讨同学们已经了解了很多有关天气预报的知识,这时能够让同学们把你们明白的有关天气预报知识分资料写出来,在全班上交流相互取长补短,学生已经掌握了很多知识性的东西就能够开始办科技小报了,这时候教师能够出示教师自我办的一份小报作示范,同学们能够仿照我的格式或方法,当然要要求学生不能千篇一律要形式多样,资料丰富,板式新颖漂亮。学生可能一时不能完成就布置在下一节课进行展出。

五、说练习设计

  这一课的练习分为长期练习和当堂练习。

  长期练习是:坚持长期的气象观测并做好观测记录,每月进行整理分析数据一次。

  当堂练习是:修改科技小报(在修改过程中能培养学生收集知识本事和动手的本事,当堂不能完成能够课外完成。

六、说教学效果

  本课的设计方案我以往在我校两届五年级班进行了教学,效果很好,异常是学生办的科技小报很有特色,有电子版的,有手写版的,都是图文并茂资料丰富,有必须的科学性。学生在办科技小报的同时收集和积累很多的科技小常识。学生对天气的观察记录的兴趣也培养起来了,大多数同学能坚持观察天气并记录分析和整理,同学们自我成立了一个气象小组,不定期的在班上发布气象信息,编制气象小报,效果十分好。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这节课中我充分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东西让学生自我去交流----探究-----讨论------交流,从而得到新的知识,这种方法比教师去讲解要好得多,这样不仅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了获得知识的方法,这才是教师要学生真正掌握的技能。

七、探究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合作,需要在一周内完成)

  1、用气象符号记录一周的天气情景。

  2、搜集有关天气的谚语。

  3、搜集动物、植物预报天气的资料。

小学科学说课稿 篇6

  【教材分析】

  1、单元分析

  本单元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的时间单元。这一单元主要研究的是人类对于钟表发现的进步历程,让学生们了解从古到今人们经历了从天体计时—工具计时—钟表计时的过程。而工具计时为本单元的重点,其中涉及到了一些工具有日晷、沙漏、蜡烛钟、水钟、摆钟等。通过用各种工具计时,使学生们认识到误差是客观存在的,不能避免,但可以减小。正是因为这点人类在不断追求精确的过程中才让我们的测量工具向前发展。这样才会有古代的计时工具发展到现在的计时工具,从而有了现在非常准确的机械手表、电子表、石英表、和更为先进的原子钟。本单元通过制作计时工具让学生感受到缩小误差是使科技和工具进步的内在动力。

  2、课程分析

  本单元关于摆的内容有《用摆计时的钟》、《测量摆的快慢》、《调整钟摆》三课。这三课之间存在着递进的关系。《用摆计时的钟》对《测量摆的快慢》起到了铺垫的作用。而《调整钟摆》是针对于前两节课的一个检验应用和拓展。这三课体现了学生们认知的循环过程。从定量的分析—定性的分析—定量的分析。

  摆在本单元当中很重要,因为本单元前几课的计时工具用来计量时间误差非常大,为了减小误差,摆的出现大大满足了人们的需要。用摆来计量时间也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测量摆的快慢》这一课让学生亲身经历了一个猜想—验证—分析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对猜测与摆的快慢有关的三个因素:摆锤的重量、摆的幅度、摆线的长短进行了验证, 通过验证得到摆的快慢只与摆长这一个因素有关,只得到这个结论不是最终的目的。而从实验中学会控制变量、数据的分析、误差分析等方法。让学生们真真切切的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3、学情分析

  本课的特点是经历一个验证猜测的科学探究过程。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不陌生了。学生们在玩摆的过程中猜测出了影响摆的快慢的`有关因素,在猜测过程中学生们的原有认知发生了矛盾,有的认为有关系,有的认为没关系。从这里开始就激发了学生们的探究兴趣。认真思考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实验后的数据分析都是学生们极其感兴趣的。在整个探究的过程中,控制变量和分析误差成为本课的亮点。也是五年级学生学习的主要导向。

  【教学目标】

  1.经历改变摆锤的重量、摆动幅度、摆线的长短对摆动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活动过程。

  2.初步意识得到精确测量结果是需要反复测量。

  3.能够对自己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并且根据自己的分析进行猜测。

  4.通过自己的实验,初步了解影响摆动快慢的因素是摆长。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摆线,钩码,铁架台。记录单。

  学生准备:秒表或电子表,米尺或长尺,量角器。

  记录单是我为学生事先准备好的。

  【教学设计】

  本课的总设计理念:本课主要以摆锤的重量、摆线的长短、摆的幅度与摆的快慢是否有关系展开了三个活动。从活动中学生们记录了大量的数据,并做了详细的分析。本课除了通过实验得到了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系这一结论之外,还要赋予学生们分析误差的意识。误差的分析是贯穿本课的主要线索。

  活动分析:

  本课由三个活动组成,就内容来看,三个活动之间存在着并列的关系。但我认为三个活动之间也具有梯度,这个梯度体现在误差方面。无论先研究哪一因素,学生对误差的认识都是从陌生到熟悉再到自主探究减小误差的方法。

  接下来我对教学流程进行说明:

  一、复习导入

  帮助学生回顾影响摆的快慢的因素——摆锤的重量、摆线的长短、摆的幅度。

  研究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摆的快慢。

  研究方案的制定:明确本课的测量方法是测量摆10次的时间。

  预设:研究摆的快慢学生能想到两种方法1、一分钟摆多少次。2、摆10次测量多少时间。

  引导学生分析采用哪种方法误差更小。

  本环节达到的目的:1、明确研究的问题,2、确定研究方法。

  二、主要活动

  活动一、研究摆锤重量与摆的快慢的关系。

  本环节主要由三部分组成:1、研究问题2、实验和记录过程3、汇报和分析数据

  本环节达到的目的:使学生学会设计实验和控制变量。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得出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的结论。教师直接教会学生误差分析的方法。

  具体教学步骤:

  1、 研究问题:①猜想——摆锤的重量与摆的快慢有关系吗?

  ②设计——你打算怎么通过实验来验证?

  ③变量控制——如何改变摆锤的重量?如何保持摆幅、摆长不变?

  2、实验和记录过程。

  3、汇报和分析数据。

  问题:①从数据你得到的结论是什么?得到结论的依据是什么?

  ②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在哪些方面会导致误差?

  本环节预设1:学生不会控制摆长、摆幅的问题。

  解决策略1:告诉学生摆长的概念,从物体的重心到摆线固定点的距离。学生就会注意钩码的悬挂方式,不能把钩码挂成串形。摆的幅度保持不变,有一些学生认识到从同一位置出发。还有一些细心的学生想到用量角器测量角度更精确。量角器的出现也为下面研究摆幅做了铺垫。

  预设2:学生无法从数据中发现摆锤重量与摆的快慢是否有关。

  解决策略2:引导学生发现摆的重量增加2倍,3倍,但测量后的时间非常的接近。

  预设3:学生不会分析误差。

  解决策略3:教师帮助学生分析误差产生的因素——空气的阻力、停表的方法、操作上的问题。

  活动二、研究摆长与摆的快慢的关系。

  本环节主要由三部分组成:1、研究问题2、实验和记录过程3、汇报和分析数据

  本环节达到的目的:学生通过实验得到摆线的长短与摆的快慢有关。且摆线越长、摆的越慢、摆线越短、摆

  的越快的结论。根据前面帮助学生分析误差的方法,教师不能告诉学生如何分析误差,

  具体教学步骤:

  1、 研究问题:①摆长与摆的快慢有没有关系呢?

  ②如何设计这个实验?

  ③如何改变摆长?如何保持摆幅度、摆锤的重量不变?

  2、实验和记录过程。

  3、汇报和分析数据;

  问题:①从数据中得到了什么结论?你是怎么知道的?

  ②导致误差存在都有哪些因素?

  本环节预设1:有的学生认为控制摆的幅不变的方法可以从同一个位置出发。

  解决策略1:如果在改变摆长的情况下,使摆从同一位置出发,摆的角度就会改变。

  预设2:把摆长改变2倍后得到时间相差2秒左右或者2秒以上认为是误差。

  解决策略2:引导学生分析数据,测量原来摆长的时间大概10秒左右,但相差2秒。也就占了总共时间的1/5。所以并不是误差导致的。分清误差与数据的区别。所以摆线长短与摆的快慢有关系。

  预设3:误差分析有局限。

  解决策略3:如果钩码掉了,重新系在线上就会改变摆长。

  活动三、研究摆幅与摆的快慢的关系。

  本环节主要由三部分组成:1、研究问题2、实验和记录过程3、汇报和分析数据

  本环节达到的目的:通过数据的分析使学生意识到在一个角度临界内摆的幅度与摆的快慢与无关,如果超出这个界限摆的幅度就会影响到摆的快慢。

  具体教学步骤:

  1、研究问题:①摆的幅度与摆的快慢之间有关系吗?

  ②根据前面活动一、活动二的研究方法。请你说说如何设计这个实验?

  ③如何改变摆的幅度?如何保持摆线长短、摆锤的重量不变?

  2、实验和记录过程。

  3、汇报和分析数据。

  问题:①从数据中得到了什么结论?你是怎么知道的?

  ②在这个活动中导致误差存在都有哪些因素?

  本环节的预设和解决策略:

  预设1:学生都愿意把摆从角度大的位置出发,因为摆的次数比较容易数出,最后得到结论摆的幅度与摆的快慢有关。

  解决策略1:让认为有关系的学生汇报自己都选择了多少角度来测量的。然后我来在课堂上演示研究摆幅的实验过程。我选择角度小于10度的2个角度来测量时间,时间的平均值十分接近,分析摆的角度与摆的快慢无关。

  预设2: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解决策略2:除了前面分析的误差,还应该注意使用多次测量的方法可以使误差减小、工具产生的误差,比如用量角器、用尺子、用秒表。

  三、小结以及拓展。

  我们研究的问题是关于摆的快慢与摆重,摆长,摆幅之间是否有关系。进行了三组实验,从数据中我们得出了结论,摆的快慢只与摆长有关。我们可以从数据中获得很多的收获。我们可以知道在实验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误差。我们想办法去减小误差的因素。使得到的数据更精确。同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课下想想关于摆你还有哪些可以研究。能不能做一个一分钟摆60次的摆。

  【板书设计】

  摆的快慢

  摆锤的重量 无关

  摆的幅度 无关

  摆线的长短 有关。摆线越短,摆的越快。摆线越长,摆的越慢。

  针对着摆一工具测量时间一课,学生们推测出可以跟几个因素有关:

  1.摆锤的重量。

  2.摆线的长短。

  3.摆的幅度。(学生想到的是摆的角度)。

  4.操作上的问题。(如在实验过程中碰到了摆等因素)

  5.空气的阻力。

  这几个因素孩子们认识到前3个因素很容易控制。操作上的错误可以解决,但空气的阻力难以解决这个问题会导致一些误差的存在。

  测量一分钟摆动的次数,是本课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自己亲身组装,观察,认识,使用摆这钟工具。可以通过自己的实验来计算摆的次数,进行探究,为下面对影响摆的快慢的因素进行了铺垫。学生在测量一分钟的摆动次数时,有的小组测量的是一分钟的次数,有的是测量半分钟的次数。有的人就认为时间是一半,所以次数就应该是一半的关系。有的人进行了反对,由于误差的存在,所以时间成倍数关系,次数一定不能成倍数的关系。我想这是孩子们定性的分析,这时我说你可以再来做做看看到底是不是成倍数的关系。这也是让孩子们不能仅仅靠自己的猜想,估计来当成是真理。而是通过量的得出,进行定性的分析。应该注重培养孩子们这一点。我想这一课孩子们不仅仅是会玩了摆。本课更有效的教学目的是让孩子们通过自己实验发现了摆计量时间存在着误差,可能在那些方面。这个过程是孩子们自己进行实验的数据定量分析到定性分析的过程发现的。而次要的目的是让孩子们猜测下摆的快慢跟那些因素有关。对下面的各种因素进一步研究做了铺垫。

上一篇:精选小学科学说课稿模板汇总5篇下一篇:关于小学科学说课稿模板汇编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