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说课稿(3)

2021-06-13说课稿

语文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囚绿记》是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它是我国现代作家、翻译家陆蠡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写成的一篇咏物抒情的散文。本文讲述了作者在北平公寓囚禁常春藤的故事,描述了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点”,也写出了作者的生存状态和真挚心愿,含蓄的揭示了华北地区人民面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苦难命运,象征作者和广大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囚绿记》其写景状物新颖独特、含蓄蕴藉,感情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适合中学生朗读、赏析,所以,教师应指导学生对其进行鉴赏评价,充分发挥文本的示范作用,实现新课标所规定的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表明,语文老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必须落实语言素养训练方面的目标,在教学中要摆正篇章分析与学生感悟的关系,把分析当成帮助学生领悟的手段,而非目的。本文的意思有两个层面,一个是叙事层面,表现了作者对绿枝条的无比喜爱,一个是象征层面,即本文的深层寓意。前者意思浅显,学生通过阅读可以理解,后者比较含蓄,学生不易把握,因此我把本文的教学目标设定为如下3点,并把其中第2、3点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熟读文本,把握的结构及作者感情脉络。

  2、品味重要语句,体会作者在文中寄托的对绿的情感,理解绿的内涵,把握主旨。

  3、学习本文借物抒情和托物寄意的象征手法。

三、说学习方法

  1、自主、合作、探究。这是新课程的核心学习观念,本教学设计为了切实落实这一理念,将采用尽可能少要甚至不要老师提示的“非指示性教学”。其做法就是强调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

  2、指导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用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利用导学案深入研读课文;利用网络、图书等渠道搜集、整理信息,以拓展视野,激发读书兴趣,拓宽学习渠道。

四、说教学方法

  本文篇幅不长,且文字不深,学生基本能读懂,所以本文的教学时间拟定为一课时。

  1、做好学生课前预习。首先指导学生采取圈点批注法阅读,利用导学案把本课一些问题提示性前置给学生参考,便于学生深入预习。其次要求学生利用网络、图书等渠道搜集、整理信息。如作者介绍、背景资料,以及常春藤的图片和常春藤的生长特点。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本课我试图用多媒体手段来增加我的课堂容量以及课堂美感。我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班班通各项功能和资源,强化了学生对文本的认知。我还在课前精心制做了,链接一些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视野,丰富阅历,扩大知识容量,拓宽学习渠道,力求做到把信息技术和教学深度融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系列问题,配合多媒体引领学生去读书,去理解,去思考,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参与、探究、合作,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播放《常春藤》诗歌朗诵视频,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

  课前预习

  (三)、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阅读记叙性散文,首先要了解的对事件前因后果的叙述过程,抓住的关键句子,在此基础之上理清的结构,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四)、走近那一抹绿

  1.绿是什么?“我”为什么如此热爱这抹绿?

  2.为什么要“囚”绿?

  3.我“囚”住了那抹绿吗?

  4、找出文中描写“囚绿”后“常春藤”的形象的语句。从中你感受到作者笔下的常春藤有怎样的特点呢?

  5、人绿对对碰。在“囚绿”的过程中,“绿”与“我”在对峙中进行了怎样的心理对话?

  老师先对学生提出读书要求:《囚绿记》一文重点描写的情节是“囚绿”,要把握作者囚绿的原因,应注意文中哪些语言信息?请找出来并做批注。学生自主阅读、思考、批注,必要时小组讨论。整个过程先由学生练习、活动,然后老师发现问题,指导总结。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和老师的指导作用。

  (五)、认识那一抹绿

  知人论世: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绿”的象征意义,解释的主题。

  小结:

  作者通过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了向往光明、自由、坚强不屈的广大中国人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了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

  (六)、感悟那一抹绿

  本文给你什么样的深刻人生启示?

  这个问题设置是为了引导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一个课堂总结,引导学生对主题进一步个性化拓展,引导学生思考人生问题,突显作品的现实意义。

  (七)、抒写那一抹绿色

  课文采用象征手法来描写景物,试着借鉴本文的写法,调动你的情感和想象,描写一种景物,力求写出景物的象征意义。

  学有所获,学以致用,以片段写作方式训练学生读写结合能力,巩固本课写景状物艺术手法的运用能力,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六、说板书

  我设计本文的板书,是一棵生机勃勃的常春藤。以作者写作思路“四绿“(即赏绿、囚绿、放绿、念绿)作为大地,又以“个人”(陆蠡)、“民族”,作为树干,再把象征意义作为茂密的枝叶。一棵蓬勃向上的常春藤就坚贞不屈地挺立在我们面前。我力争做到简洁而不繁复,直观而不费解。

语文说课稿 篇5

  《大自然的语言》一课是人教版第一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课文以诗歌的形式亲切、富有童趣的文笔向学生介绍了大自然的三种语言,让学生了解一些大自然的现象,初步感知大自然的美妙,激发儿童对大自然的兴趣。低年级的讲读课文区别于中高年级,本课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朗读训练,朗读是低年级的重点,拿出充足的时间指导学生朗读。

  2、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重视自读感悟,运用启发性教学原则。

  根据课文的特点和结合学生年龄特征,本课的教学要求是:

  1、掌握课文生字,知道课文中的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2、看懂图意,理解课文,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感知大自然的美妙神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学生对大自然的现象缺乏感性认识,有些句子较难理解。

  教学设计:

  一、生词引入,解题激趣。

  1、出示生词(语言)谁能把生字读一读?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都有两个口)说明和什么有关呢?(嘴巴、说话)

  2、CAI课件展示公鸡打鸣、黄叶纷纷往下落、乌云漫天电光闪,说说都告诉我们什么?引入课题: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板书课题)大自然的语言还有哪些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书,去发现吧!

  展示接近学生生活的自然现象揭示课题,使深奥的自然现象变得接近,容易理解。

  二、组织初读,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看拼音把每个字读准,特别是生字的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句诗读通。

  2、交流生字读音情况:指名说说哪些生字在读的时候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并领读。

  3、交流通读句子的情况:把你认为读得最通顺的一节读给大家听听,结合交流情况重点指导以下三句。

  (1)你如果钓到大鱼,鱼鳞上有一个个圈圈。(注意轻声音节)

  (2)古老的三叶虫化石,镶嵌在喜马拉雅山巅。(注意名称连读)

  (3)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妙不可言。(啊变音读n音)

  (4)正确流利的读诗句,并说说从诗中你又了解到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用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提醒大家读生字的时候注意什么,读得最好的一节读给大家听,这种方式尊重学生的意个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品读诗句,指导朗读。

  1、自渎体会,哪一种大自然的语言你最感兴趣。

  2互动交流、点拨指导。(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进行教学)

  (第二小节)

  (1)CAI课件展示(一个个静态的逗点变成摇着尾巴的逗点)这是什么?仔细看看这是什么?

  (2)引导想象:你看小蝌蚪上下游动,招呼朋友多高兴呀,它们会说什么呢?你听了心情会怎样呢?该怎么读这句话呢?

  这时学生兴趣高涨,急不可待想读书。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展示,让:逗点瞬间变为富有生命的小蝌蚪,展现了春天一派生机,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从而又理解了课文,内化了语言。

上一篇:语文说课稿模板汇总八篇下一篇:读哈姆雷特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