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说课稿(2)

2018-07-29说课稿

针对以上的学生情况和教学设想,我设计了这样的课程。

一。激情引入,自主建构。

  这一部分的目的是在已有的知识上学习新知识,让学生感知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为重点的落实,难点的突破铺路搭桥。

  (1)出示一条长1米的绳子,动手折一下,平均分成3段,亲身感受 13 米的具体长度。

  (2)问一问他们怎样计算这一份的长度?

  (3)当他们发现不能得到整数的商时,引导他们讨论应该怎样表示他的结果。

  从而板书课题 ——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4)介绍分数表示除法的商的由来。

二。在目标的递进中,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这一部分的目的是在学生已初步建立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时,将数学活动变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遵循学生认知的特点,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创造有现实性,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数学活动。

  (1)出示例3: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人平均分得多少块?

  —— 首先请他们估算一下每个人应分得多少块?

  参考答案:

  a.半块 b.半块多 c.一块

  ——其次,拿出准备好的圆纸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最后展示分法 一种是一个一个分 都是 34 块

  一种是重叠起来一块分

  (2)课件展示全整的二种变化过程,引导总结3块饼的 14 实际上是一块饼的 34 ,列出完整的算式,并用分数来表示具体的结果。

  (3)在教授完例2和  例3后,不忙于理论的总结,因为在这里学生都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感性认识。那么教学设计为请他们观察黑板上的算式和结果,猜测分数与除法之间有什么关系,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情况,安排了大量的模仿练习,感性体验数学活动。

  练习一:

  a.3米长的钢管平均分成3份,每份长多少米?

  b.把2米长的钢管平均分成3份,每份长多少米?

  c.把1米长的钢管平均分成3份,每份长多少米?

  练习二:(具体操作)

  a.把4张饼,平均分给5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快?

  b.把2张饼,平均分给5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快?

  c.把2张饼,平均分给5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快?

  在这一组练习中,让孩子动手剪一剪,拼一拼,真实体验每一个分数结果的由来与意义,并且通过落列的算式组: 3÷3=1 (米) 4÷5= 45 (块)

  2÷3= 23 (米) 2÷5= 25 (块) 重点

  1÷3= 13 (米) 1÷5= 15 (块)

  体会当的不到整数结果的时候,用分数来表示他们的商,发现分数的分子是除法里的被除数,分母是除法里得出术,在总结完各部分关系与分母公式后,请他们推理一下,除法理由具体要求吗?(除数不能为零)那分数有没有要求呢?说一说理由,教师板书b≠0,引导进行验证从分母所表示的意义说明没有意义。

上一篇:有他在,我会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作文范文下一篇:学习中有快乐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