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走路的树》是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科技篇中的第3课。
国家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一、二年级学生要能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苏教版小语教材把《会走路的树》编进二年级下学期课本,正是把课文当载体落实这一目标的良好举措。
本课是一篇清新优美的童话故事,叙述了小鸟和驯鹿一家纯真的友情。全文共9个自然段,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至第四自然段,写小鸟认识了一棵会走路的树,它们虽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但小鸟直到告别始终不知道这棵小树是谁。第二部分是第五至第九自然段,写小鸟认识了小驯鹿,知道了会走路的树原来是驯鹿一家。全文语言浅显流畅,故事有情有趣,生动活泼,文中设置悬念,引人入胜,学生在朗读对话中可以领略到小鸟与驯鹿间的快乐与和谐,从而产生喜爱驯鹿和小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一些类似的科普童话,如《小动物过冬》、《云房子》、《猴子种果树》等,这类童话有情有趣,学生很乐意去阅读。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初次接触的这棵会走路的树产生了一种天生的好奇,学生很想知道树怎么会走路、会走路的树长什么样,而且已经具有初步独立思考能力的二年级孩子不仅仅满足于此,他们更想体会文本背后所包含的深意。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编写意图,我们这样处理教材:第一课时除帮助学生解决生字词,正确初读课文,通过与文本的对话解疑外,还利用图片和文字资料向学生详细介绍了驯鹿的样子与生活习性,这为第二课时体会驯鹿的热情友善做了情感上的铺垫;第二课时以文本为依托,通过对文本的解读,体会文本背后的深意,并引导学生跳出文本,进行文本以外的拓展,当然这种拓展是以对文本的深入解读为基础的。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将个别学习、小组学习和全班学习结合起来,优化教学结构。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以读为本,以读带讲,以读悟情,以读悟语,力求使语文课的语文味更浓。通过合作学习、探讨交流,发展学生思维,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本课的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深入解读小鸟与小树、小鸟与小驯鹿的对话,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尝试通过合作学习、探讨交流的形式,发展学生思维,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感受相处时的快乐、分别时的不舍、重逢时的激动,体会动物间和谐、友好的交往,感受大自然融洽和谐的一面。
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复习导入
1、在黑板上板书23、会走路的树,明确今天的学习内容。
2、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从故事中知道了什么?/
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相机板书:小鸟树小驯鹿)
:这里之所以将提问由最初的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改为知道了什么或是感受到了什么,是为了更好地关注学生个体生命的发展。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学生是独立的个体,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在第一课时初读文本的基础上,教师若能让学生在这样一个自由的时空里驰骋一番,并且对其从文本中捕捉的点滴信息都能以赞赏、鼓励来给予肯定的话,那么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必定更为自由、舒展。
过渡:让我们跟随可爱的小动物们一同走进这个美妙的故事吧!
轻轻地打开书,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第1~4小节。
二、品读第1至4小节,体会小树和小鸟间的美好交往
(一)创设情境,指导读好小树和小鸟的对话
1、课文一开始告诉了我们故事发生的时间(一个春天的早晨)。
2、你瞧,(多媒体出示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3、师:就在这样一个春天的早晨,七彩的阳光洒向幽静的树林,雾气渐渐散去,树林从一夜的沉睡中醒过来了。你听,(多媒体播放鸟叫声)树林里的鸟儿叫得多欢快;你看,小溪流哗哗地唱得多开心啊!咦,(多媒体出示会走路的树)
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
:这一环节,我主要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色彩艳丽的图画,清脆悦耳的鸟鸣,引人入胜的导语,给孩子们美的享受,不知不觉中让学生走进特定的情境。
4、有一只小鸟看到了这棵金色的而且会走路的小树,也和你们一样好奇,它想问什么?谁愿意来做这只小鸟问一问?
5、哪棵会走路的树来回答可爱的小鸟?
6、金色的小树已经发出了热情的邀请,小鸟们,你们还等什么,让我们赶紧去和小树交个朋友吧!
7、分角色读第1~2小节。:这里设想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读出情,读出爱,读出文字的精彩,使学生在读中体会小鸟的好奇与小心翼翼,以及驯鹿爸爸热情友善的态度。既能促进对文本的理解,又能强化情感渲染,使情感性和工具性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互为依托,相得益彰。
(二)引导想象,指导学生体会小树和小鸟的美好交往
引读过渡:这一天,小树带着小鸟玩了好一会儿,才把小鸟安全地送回家,而且,从这以后,这棵树天天来陪小鸟。小鸟跟着他去了许多地方,看见了许多有趣的东西。
提问:它们会去哪些地方,看到哪些有趣的东西呢?(思考、同桌交流、集体交流)
总结过渡:因为小树的热情友善,使小鸟增长了许多知识,它们天天在一起,成了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相处得多么快乐呀!可是,再好的朋友,也有分开的一刻。终于有一天,小鸟长大了,它不得不与小树告别,此时此刻,会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
:《语文课程标准》上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引导让学生在读书中思索,在思索中读书,使语文学习实践化、生活化。我们认为,相处的快乐带来了分别的不舍,依依不舍的分别更是从另一方面反衬了相处的快乐。我们抓住美好交往这一主线,引导学生想象快乐的相处与不舍的告别情景,一详一略两环节的说话训练,充分利用文本生动有趣的特点,把语文学习和学生的情感经验、想象世界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他们在交流、探索中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和情感、认识的交流,把学习引深。
三、精读第5至9小节,感受小驯鹿和小鸟相见时的惊喜与激动
过渡:小鸟依依不舍地向小树告别,飞往了远方。在分别的日子里,小鸟十分想念那棵会走路的树,你瞧,春天一到,小鸟便迫不及待地飞了回来。这时,它遇见了谁?(小驯鹿)它们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请接着往下读一读第5~9小节。
1、提问:它们说了什么?你能从课文中找到它们的对话吗?先找一找,再和同桌小朋友一起读一读,看看哪对同桌第一个读好这段对话。
2、哪对同桌有这个自信第一个来读好这段对话?
其他小朋友一边仔细听,一边用你们的火眼金睛仔细观察,看看谁能第一个发现这段对话和我们以前见过的对话在形式上的不同之处。(两生试读,师帮读旁白)
3、(多媒体出示文字)谁来说说你有什么发现?(提示语出现在话的后面或是中间)
4、明白了这一点,相信小朋友们就能把这段对话读得更好了,谁来读小鸟的话,谁来做小驯鹿,谁来代替我读好剩下的话?
其他小朋友竖起小耳朵认真听,想一想,从他们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板书:驯鹿父子)
5、从他们的对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6、当小鸟知道小驯鹿的爸爸就是自己日思夜想的好朋友时,小鸟叫起来。(试问一位学生)小鸟,此时你的心情怎样?带着这份激动,你来读读小鸟的话。
7、听了小鸟的话,小驯鹿也激动起来,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小驯鹿也很激动?
(抓住是的!是的!和快步)
8、是呀,遇到爸爸久别重逢的好朋友,怎能不激动,怎能不高兴!谁愿意来分角色读好这段对话?
:这一环节我主要抓住对话让学生感受小鸟与驯鹿间的深厚情谊。由于这段对话的形式特殊,所以我设计先让学生找出对话读一读,接着帮助学生简单了解对话形式,再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
有句话叫文贵自得。鼓励学生多读几遍,自己读懂,这比教师灌输的要记得牢。教学不应是学生对教师所授内容消极被动的接受,而是一个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动地凭借自力对所学东西进行探索、消化、实践、建构的过程。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在本课的教学中,努力营造平等、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与文本不断对话,积极主动地发挥文本的含义和感情,甚至超越文本创造意义。
四、感情朗读全文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一个故事,感受了小鸟和驯鹿一家的友好与快乐。我好想把这个美妙的故事永远记在脑海里,你们呢?就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这个故事吧。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深入地感知文本,理解文本,掌握了文本的内容,还在一定程度上领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完全有能力进行这样的欣赏读。这不光能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小鸟与驯鹿之间的快乐与和谐,感受大自然的美,还能让学生的情感推向一个高潮。
五、拓展训练
你瞧,激动的小驯鹿让可爱的小鸟停在他金色的角上,向自己的家快步走去。小鸟来到小驯鹿家,会看到什么?又会听到什么?还会说些什么呢?
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观。既然文本留下了如此丰富的想象空间,我们在教学中就要充分利用文本资源,结合生活,结合实践,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在读懂文本的字与词、文与意的基础上,进一步读懂文本的情与感、头与尾、内与外,从而丰富语言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切实提高阅读与表达能力。
一点感受:
在整堂课的筹备阶段,我一遍又一遍地读课文,从中慢慢感受到一篇不满三百字的童话却一波三折,有趣有情地演绎着,有起有伏地延伸着,如一出小戏张弛有度、扣人心弦,如一卷卡通色彩斑斓、熠熠夺目,更如一本连环画,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妙和多彩,彰显了人世间的友善与和谐。
因此,也就有了后来的想法:让学生学出情趣,学有思想。
童话的字里行间永远充溢着情和趣。有了趣,才吸引孩子们注目,想读,爱读,读中追根求源,读后掩卷静思;有了情,才使美好的故事、深刻的内涵、深远的寄托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感动他们,激励他们。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努力使教学不仅仅停留在一个浅层次的层面上。为使孩子们真正读懂文本,真正理解文本的内涵,我借助文本本身,加大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力度。
激发孩子们的想象思维、创造思维,强化他们的创新意识,必须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这是学语文、用语文的关键。如果学无思想,只认认字读读文,这一切都将成为空谈。教书,要教有灵魂的书;育人,要育真正意义上的人。为给孩子们的精神发展打好一点生命的底色,我在教学中致力于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我想这不仅是我们的课程观,也是我们的教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