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清凉古道
张恨水
有人这样估计:东亚的大都市,如上海、汉口、天津、北平、香港、广州、南京、东京、大阪、名古屋、神户,恐怕都要在这次太平洋战争里毁灭。这不是杞忧,趋势难免如此。这就让我们想到这多灾多难的南京,每遇二三百年就要遭回浩劫,真可慨叹。
我居住在南京的时候,常喜欢一个人跑到废墟变成菜园竹林的所在,探寻遗迹。最让人不胜徘徊的,要算是汉中门到仪凤门去的那条清凉古道。这条路经过清凉山下,长约十五华里,始终是静悄悄地躺在人迹稀疏、市尘不到的地方。路两旁有的是乱草遮盖的黄土小山,有的是零落的一丛小树林,还有一片菜园,夹了几丛竹林之间,有几户人家住着矮小得可怜的房舍。这些人家用乱砖堆砌着墙,不抹一点石灰和黄土,充分表现了一种残破的样子。薄薄的瓦盖着屋顶,手可摸到屋檐。屋角上有一口没有圈的井,一棵没有枝叶的老树,挂了些枯藤,陪衬出极端的萧条景象,这就想不到是繁华的首都所在了。三牌楼附近,是较为繁华的一段,街道的后面,簇拥了二三十株大柳树,一条小小的溪水,将新的都市和废墟分开来。在清凉古道上,可以听到中山北路的车马奔驰声,想不到一望之遥,是那样热闹。同时,在中山北路坐着别克小座车的人,他也不会想到,菜圃树林那边,是一片荒凉世界。
是一个冬天,太阳黄黄的,没有风。我为花瓶子里的腊梅、天竹修整完了,曾向这清凉古道走去。鹅卵石铺着的人行古道,两边都是菜圃和浅水池塘,夹着路的是小树和短篱笆,十足的乡村风光。路上有三五个挑鲜菜的农民经过,有一阵菜香迎人。【后面稍远,一个白胡老人,骑着一头灰色的小毛驴,得得而来,驴颈子上一串兜铃响着。他们过去了,又一切归于岑寂。】
向南行,到了一丛落了叶的小树林旁,在路边有二三户农家的矮矮的房屋,半掩了门。有个老太婆,坐在屋檐下晒太阳。我想,这是南京的奇迹呵!走过这户,是土山横断了去路,裂口上有个没顶的城门洞的遗址。山岩上有块石碑,大书三个楷书字:“虎踞关”。石碑下有两棵高与人齐的小树,是这里唯一的点缀。我站在这里,真有点怔怔然了。
在明人的笔记上,常看到“虎踞关”这个名字,似乎是当年南都一个南北通衢的锁钥。可以料想当年到这里行人车马的拥挤,也可以遥思到两旁商店的繁华,于今却是被人遗忘的一个角落了。南京另一角落的景象,实在是不能估计的血和泪,而六朝金粉就往往把这血泪冲淡了。
回到开首那几句话,东亚大都市,有许多处要被毁灭,这次在抗战时期,南京遭受日寇的侵占与洗劫,也不知昔日繁华的南京,又有哪几条大街,变成清凉古道了。
(原载1945年1月23日重庆《新民报》。选自张恨水《绿了芭蕉》,江苏文艺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
[注释]①张恨水:著名作家,被称为现代文学史上的“通俗文学大师”第一人。
【问题】
14.《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清凉”一词的解释是“凉而使人感觉爽快”,这符合文中含义吗?说说你的理由。(2分)
15.请写出下面句中加点字的妙用。(3分)
这条路经过清凉山下,长约十五华里,始终是静悄悄地躺在人迹稀疏、市尘不到的地方。
16.请从赏析的角度为第3段画线句做点批注。(3分)
17.文章为什么要写“虎踞关”?(3分)
18.作者开篇从大都市要毁灭写起的好处有哪些?(4分)
【参考答案】
14.(2分)不符合。文中“清凉”的含义是萧条荒凉、幽静,并不是原意“凉”的意思;而且本文表达的是伤感之情,这与“清凉”原意“爽快”的情感也不同。(每点1分,只有判断,没有理由不得分)
15.(3分)“躺”字将古道拟人化,写出古道的寂静,表现出标题中“清凉”的特点,表达作者对这一条清凉古道的喜爱之情。(每点1分)
16.(3分)示例:作者以声写静,(1分,或作者运用反衬手法)通过毛驴得得而来及兜铃的响声表现出古道的幽静(岑寂),(1分)从而写出古道身处市区却萧条荒凉(“清凉”)的特点。(1分)
17.(3分)作者通过虎踞关今昔对比,突出表现了清凉古道现今的荒凉,表达了作者对世事变迁的感伤,与开头大都市恐怕都要毁灭相照应,也引出了结尾对南京遭受浩劫的无尽担忧。(每点1分,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
18.(4分)开篇写大都市的毁灭,交代了本文写作的时代背景,通过一个古道来讲述历史的变迁,以及自己的慨叹,立意深远。(2分)同时,自然引出下文对清凉古道的生动描写,也与结尾遥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