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阅读理解及答案
金履祥,字吉父,婺之兰溪人。幼而敏睿,父兄稍授之书,即能记诵。比长,益自策励。及壮,知向濂洛之学,事同郡王柏,从登何基之门。基则学于黄榦,而榦亲承朱熹之传者也。自是讲贯益密,造诣益遂。
时宋之国事已不可为,履祥遂绝意进取。然负其经济之略,亦未忍遽忘斯世也。会襄樊之师日急,宋人坐视而不敢救,履祥因进牵制捣虚之策,请以重兵由海道直越燕、蓟,则襄樊之师,将不攻而自解。且备叙海舶所经,凡州郡县邑,下至巨洋别岛,难易远近,历历可据以行。宋终莫能用。及后朱瑄、张清献海运之利,而所由海道,视履祥先所上书,咫尺无异者,然后人服其精确。
德佑初,以迪功郎、史馆编校起之,辞弗就。宋将改物,所在盗起,履祥屏居金华山中。平居独处,终日俨然;至与物接,则盎然和怿。训迪后学,谆切无倦,而尤笃于分义。有故人子坐事,母子分配为隶,不相知者十年,履祥倾赀营购,卒赎以完;其子后贵,履祥终不自言,相见劳问辛苦而已。
履祥尝谓司马文正公光作《资治通鉴》,秘书丞刘恕为《外纪》,以记前事,不本于经,而信百家之说,是非谬于圣人,不足以传信。乃以《尚书》为主,下及《诗》《礼》《春秋》,旁采旧史诸子,表年系事,断自唐尧以下,接于《通鉴》之前,勒为一书,名曰《通鉴前编》。凡所引书,辄加训释,以裁正其义,多儒先所未发。
初,履祥既见王柏,首问为学之方,柏告以必先立志,且举先儒之言:居敬以持其志,立志以定其本,志立乎事物之表,敬行乎事物之内,此为学之大方也。及见何基,基谓之曰:“会之屡言贤者之贤,理欲之分,便当自今始。”会之,盖柏字也。当时议者以为基之清介纯实似尹和静,柏之高明刚正似谢上蔡,履祥则亲得之二氏,而并充于己者也。
履祥居仁山之下,学者因称为仁山先生。大德中卒。元统初,里人吴师道为国子博士,移书学官,祠履祥于乡学。至正中,赐谥文安。
(节选自《元史?金履祥传》)
1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知向濂洛之学 向:崇尚
B. 造诣益遂 遂:精深
C. 履祥倾赀营购 赀:钱财
D. 勒为一书 勒:镌刻
【答案】 D
【解析】 勒:编纂。
1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然负其经济之略 余嘉其能行古道
B. 历历可据以行 使工以药淬之
C. 且举先儒之言 且贰于楚也
D. 履祥则亲得之二氏 徒慕君之高义也
【答案】 C
【解析】 A项代词,指代自己/代词,指代李蟠。B项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介词,用。C项均为连词,表并列,并且。D项代词,这/结构助词,的。
1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平居独处,终日俨然;至与物接,则盎然和怿。
(2) 凡所引书,辄加训释,以裁正其义,多儒先所未发。
【答案】 (1) 平时单独居处,整天严肃庄重;至于和人交往,则(热情)洋溢和乐喜悦。
(2) 凡是引用的书籍,总是加上注解,用来裁断订正他们的意义,有许多先儒所没有阐发的(内容)。
14. 请简要概括传主金履祥是怎样为学与为人的。
【答案】 为学:敏而好学,诲人不倦;严谨治学,敢于创新。为人:忧国而献良策;助人而不居功;立志为本,知行合一。
【参考译文】
金履祥,字吉父,婺州兰溪人。年幼时就很聪明,父兄稍微教给他一些书,就能背诵。等到年长一些,更加鞭策勉励自己努力。等到壮年时,知道应该多学习周、程等人的理学,侍奉同郡的王柏(以王柏为师),一起到何基家拜访。何基则向黄榦学习理学,而黄榦得朱熹亲传。从此履祥听老师的讲习次数更加频繁,理学的造诣更加深厚。
当时南宋的国事已经不可挽回,履祥就断绝了科举进取之心。然而他身怀经世济民的谋略,也不忍心马上就忘记这个国家。正逢在襄樊交战的宋军形势一天比一天紧张,南宋朝廷坐视形势不利却不敢出兵相救,金履祥就呈上牵制金兵攻击敌方空虚之处的策略,请朝廷以重兵由海路直接越过燕、蓟,那么襄樊出于困境的宋军将不用作战,困境自解。而且详细地叙述了海船所经过的所有州县的城邑,下至大洋中的不相连的岛屿,或难或易,或远或近,清清楚楚地可以依据履祥的方案施行。南宋朝廷终究没有采用。等到后来朱瑄、张清献上的海运之利的奏章,而所经过的海路,比照金履祥先前所上的奏章,没有咫尺的差别,这以后人们才佩服金履祥制作海图的精确。
德佑初年,朝廷以迪功郎、史馆编校起用金履祥,他推辞了,没有赴任。大宋即将改朝换代,履祥所居之地盗贼四起,履祥退隐金华的山中。平时一人独处,终日性情严肃;到和人交往时,就满脸都是和悦的神情。教诲开导后学者,谆谆教导不感到疲倦,而且尤其专一于行为遵守名分,做应该做的事情。所以有老朋友的儿子犯事,母子被分派到不同家庭做奴仆,金履祥与其人不来往已有十年,他拿出很多钱来想方设法赎买,最终把母子二人赎出团聚;此人的儿子后来做了官,履祥始终没有提起这件事,与他相见也只是慰问辛苦而已。
履祥曾经说司马光编《资治通鉴》,秘书丞刘恕写《外纪》,用来记录前朝的事件,不是以经书为依据,却相信各种学派的说法,这是把错误归于圣人,不足以流传、相信。于是以《尚书》为主,后来的书采用《诗经》《礼记》《春秋》,别的就采用旧史诸子百家的著作,列表记载大事,时间上前面截止于夏尧,与《资治通鉴》记载的时间相衔接,刻成一部书,书名是《通鉴前编》。凡是所引用的书,总是加上注释,使引用文字的`意思得到正确的诠释,有很多先前的儒者没有阐发的意思。
当初,履祥见到王柏后,首先问治学的方法,王柏告诉他一定要先立志,而且举出了先儒说的话:持身恭敬以把持住自己的志向,立下大志以固定自己的本心,立志是在一个人的表面,而恭敬是在一个人的内心,这就是治学的主要方法。等到见到何基,何基对履祥说:“会之多次阐述贤者之贤,理与欲的分别,就应当从今日开始。”会之,是王柏的字。当时人们议论认为何基的清正耿直、纯良诚实就像尹和静,王柏的高明刚正就像谢上蔡,履祥则得二人的亲传,用他二人的德行一起充实自己。
履祥住在仁山之下,学者因此称他为仁山先生。大德年间故世。元统初年,同乡人吴师道任国子博士,送信给学官,在乡学校中建立履祥的祠堂。至正年间,赐谥号文安。
【兰溪阅读理解及答案】相关文章:
5.兰溪游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