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作文1200字(2)

2021-01-081200字

中秋节的作文1200字 篇3

  有一种情愫叫做思念有一种思念叫做等待。掐指一算又逾半年没有回家了每隔十天半月给母亲打个电话电话里母亲话并不多总是我问一些家里的近况如何而每次谈话终了就要挂电话了她总能清楚地说出:“闺女多少多少天没回家了下周回来不?” 记不清曾经多少次的地承诺:这周比较忙下周回去吧。记不清多少个周末都是在与同学聚会k歌中度过在与男友的逛街购物中度过在宿舍醉生梦死的懒觉中度过。周末对于我的意义只是可以暂时停止工作在娱乐、休息、美食中消遣48小时而对于母亲每个周末都是一个期待一个遗憾一种失落都是在说好这周回来的自言自语中度过。年龄长了心也大了一向被称作母亲贴心小棉袄的女儿已不再那么温暖。就当是善意的承诺吧也比以前少了与多取而代之的是:妈平时比较忙中秋节再回去吧。于是母亲便当成真理似的等待着承诺变为现实。

  就这样母亲在一个个等待中花白了头发在一个个等待中昏花了双眼在一个个等待中松动了牙齿。今年的中秋能不能回家呢?这个中秋对我而言更增添了对母亲的一份牵挂。我家兄弟姊妹多三个孩子弟弟远在国外谋生计妹妹已经结婚按当地习俗出嫁的姑娘是不能在娘家过中秋的。而我她的大女儿由于工作原因回去的.可能性也不大。今年的中秋也许是父母度过的第一个儿女都不在身边的中秋节。这个中秋给了我的犹豫回去不忍心看到一向坚强的父母的眼泪思念远在国外的儿子的眼泪。不回去吧这也许是我对父母最大的一次愧疚。

  窗外小雨淅沥行人都换上了秋装在烟雨蒙蒙的天地中穿梭着一阵凉风抚过面庞我打了个寒颤秋天到了再过几天就该掰棒子了。我给妈打电话说:妈要不我下周回家吧顺便帮帮你。妈说:你别回来了回来也帮不上忙净给我添乱。我知道妈其实不是怕我添乱而是怕玉米叶划伤了我的皮肤不好看。她自己并不在乎外表而对于我梳什么发型穿什么衣服好看却有她自己独到的见解。

  秋风拨动了我思念的琴弦;

  秋月唱起了我思乡的歌谣;

  秋雨吻湿了我乡愁的双眼。

  秋总是与思念、眼泪伤感联系在一起。而中秋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母亲不知中秋二字怎么写而她深深懂得中秋的含义那就团圆她也深深地体会到中秋的味道那就是思念。

  去年的中秋是在河南新乡宝山电厂项目度过的由于工期紧任务重请假回家是不可能的尽管母亲一遍遍打电话询问中秋放不放假在母亲眼里中秋和春节是最应该放假的她不知道中秋不是国家法定节日。我给她解释工地上工作太紧回不去明年中秋一定回家。母亲虽然很失望但也很理解为了工作女儿也是身不由己的。

  中秋节那天已婚男同事的妻子不远万里带着儿女来到了新乡市吴村镇尚厂村这个贫穷落后的地方与丈夫团聚。那一天家庭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妻子丈夫孩子了而是公司项目工地的所有同事我们相互祝福相互抚慰每个人心中都洋溢着团圆的幸福和快乐。项目领导准备了月饼水果饮料我们去了镇上一家在当地来说条件还可以的酒店大家分享着不同口味的月饼品尝着异地的美酒佳肴 对酒当歌开怀畅饮。

  一轮明月悬挂在浩瀚的夜空那夜的月分外地明分外地圆。那一刻我知道母亲也在抬头望月皎洁的月光如水般一泻千里将我们的思念融合在了一起。虽然女儿身在外地可母亲思念之余也多了一丝欣慰:女儿终于长大了可以走出去独立生活了。

  那夜我对着月亮对母亲轻轻的许下承诺:明年中秋女儿一定回家。

中秋节的作文1200字 篇4

  关于中秋节的风俗(一):吃月饼

  闲秦再思《洛中记闻》说,唐僖宗在中秋节日吃月饼,味道极美,他听到新科进士的曲江设开喜宴,便命御厨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这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的关于月饼的记载。到了宋代,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更加清致。诗人苏东坡有诗称赞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酥是油酥,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宋以后,制作月饼不仅讲究味道,而且在饼面上设计了各种各样与月宫传说有关的图案。传说,元朝初年,元蒙统治者惧怕民众起来反抗,采取每十家派一名兵监视,十家只许用一把菜刀的高压政策,人民忍无可忍,便乘八月十五中秋节互赠月饼之机,在月饼里放一个蜡丸,蜡丸中裹着纸,纸上写着誓言,饼底还贴一张纸做暗示,以此互相号召反蒙复国。浙江温州一带称这种月饼为"三锦",按当地方言的谐音就是"杀紧"。这大概就是今天月饼外常贴上一张纸的由来。

  关于中秋节的风俗(二):观潮

  "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诗。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以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大赋中就有了相当说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条记载。这两书所记述的观潮盛况,说明在宋代的时候中秋观潮之事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巅峰。

  关于中秋节的风俗(三):燃灯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镜,可谓良辰之美景,然而对此人们并未满足,于是便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在湖广一带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在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在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作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树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竿,灯笼两颗,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关于中秋节的风俗(四):玩兔儿爷

  八国联军进北京的那一年,慈禧太后逃出了京都,在逃亡的路上恰逢中秋,这位太后慌乱之中亦未忘旧礼古俗,便在寄寓的忻州贡院中举行了祭月之礼。清代宫廷是把月中的玉兔称做太阴君的。然而民间则不同,百姓们称它为玉兔儿爷,这种称呼虽不如称太阴君严肃庄重,但却显得更为亲切。而在北京一带的民俗中,中秋节祭兔儿爷实是庄重不足而游戏有余,尽管略显得对神不大尊敬,但却反映了民间敬神心理的异化。中秋自从由祭月的礼俗转化成民间节日后就淡化了礼俗色彩,而游赏性质越来越突出,玩兔儿爷的风俗,可以说是这一现象的有力佐证。

  关于中秋节的风俗(五):玩月

  中秋玩月,今人称之为赏月,这是古人雅俗同好的一件快事。究其玩月的形式,富者多自搭彩楼,贪者多寄圩酒楼,好游者则或登于山、或泛于水,而又必备核肴酒浆,文人赋诗,俗士讲古,往往通宵达旦。除了贵族和民间玩月的情况,此外还有赏游型的玩月。如登山玩月、泛舟玩月。当然,古人玩月,并不仅仅是只玩赏中天朗月,而往往是把月和大自然中的其他景物连带在一起观赏,比如著名的景观--卢沟晓月、三潭印月等,无疑都是人们中秋玩月的绝好所在。

上一篇:【精华】中秋节的作文800字3篇下一篇:【精华】中秋节的作文600字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