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2)

2021-06-13钓鱼岛

说课稿 篇2

  一、新教材对童话教学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出发点,为童话、神话、科幻作品一类的教学提出了新的具体的目标。即:

  ①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②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文学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二、教材内容的分析:

  课文是根据《风神通》有关于“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的,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使得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充满生活气息,焕发出迷人的色彩。马克思在谈到希腊艺时曾指出:“人和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由此可知,神话带有浓厚的幻想色彩。课文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表现了原始初民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追索,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作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文章清新、质朴,洋溢着一种天真的新鲜感,而且文笔优美,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能很好的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该课的教学目标应确定为:

  1、通过复述故事情节,整体感知故事情节,明确写作的目的。

  2、比较阅读,初步了解神话的特点,感受想象的作用。

  3、体会神话故事的魅力,学习本文大胆而奇特的想象手法,进行创作。教学重点是大胆而新奇的想象。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运用: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吸收营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自读、复述、讨论、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相互促进活动。在上述教学方法的指导下,学生能联系自己的知识积极主动参与。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铺垫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读神话故事吗?那么请你们迅速开启记忆的大门分辨一下,这几幅图片分别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有了人类,才有一切,也才有神话的创作。那么你们知道人类从何而来吗?你们知道哪几种关于人类起源的说法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欣赏讲述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女娲造人》(与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内容“追寻人类起源”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了解生命的起源,引出学习的内容《女娲造人》。激发学生对神话的兴趣。)

  (二)、整体感悟,导读品学。

  1、自读课文。

  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自读课文。(此环节是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自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为复述故事做准备。并且能够自主地解决一些问题,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2、复述故事。

  从不同的角度来复述课文。(这个环节锻炼学生上课专注的听别人说,学习筛选信息,并锻炼归纳、概括能力。并且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复述,既是想象力的培养,也是创造力的培养。)

  3、写作目的。

  凭我们现有的知识就可以明白,神创造人是不可能的,难道作者如此孤陋寡闻?她为什么要创造这个神话故事呢?(此环节一是为了让学生科学的认识人类的起源,二是为了让学生明确本文的写作目的,初步感受神话的魅力。)

  (三)、对比阅读,延伸运用。

  1、对比阅读。

  优美的风景,文人骚客会争相咏叹,丹青高手会争相描摹,而动人的故事也会被人们争相创作。课文后有《风俗通》中的两段短文,讲述的同样是女娲造人的故事。大家快速读一读,然后告诉我,课文和《风俗通》中的两段短文,你更喜欢那一篇,为什么?(通过对比,初步了解神话的特点,感受想象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2、延伸运用。

  如果你就是女娲,你为什么造人?你又会用什么方法造人?(学习大胆而奇特的想象并进行创作。学生采取合作的方式,发挥集体的智慧,只要想象合理都可以。并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巨大作用。)

  (四)、反馈练习。

  欣赏《夸父追日》的神话故事并充实故事。(说写结合,进一步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

  (五)、推荐书目。

  指导学生阅读更多的神话故事,进一步感受神话的独特魅力。

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学会理解父母》是陕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走进父母心灵》第一课时的内容。这一单元由四个课时组成,本课内容的学习有利于开启下文《与父母平等沟通》和《孝敬父母》的教学。教材的特点主要是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从而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感悟父母的爱,树立同父母沟通的意识。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本人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结合七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及认知特点,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理解父母的爱

  能力——正确认识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教育,培养学分析问题和“换位思考”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感悟父母对自己的爱,体会父母抚养自己付出的辛苦。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特确立以下内容为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内容。

  1、教学重点——理解父母对子女的爱

  2、教学难点——当父母与自己发生矛盾与冲突的时候,换位思考,理解父母。

四、说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1、说教法:

  (1) 教法依据: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要着眼学生的长远发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教学中要努力启发学生强烈的求职欲,以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 教法选择:我将重点采取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与老师点拨引导相结合的教学策略,通过活动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学会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在感悟中实现情感的升华。

  2、说学法:

  (1)学法依据:根据新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题作用,让学生通过情景、活动、体验,层层深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父母的爱,上升到对父母的理解。

  (2)学法选择:结合本节课内容和学生实际,拟指导学生的学法是:

  A问题探索法:通过设疑,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思考、讨论,不断地探索,在此过程中,培养其辩证思维的能力,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习惯。

  B 合作学习法:即通过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使学生共同进步和提高。

  C 参与学习法:即尽可能多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在快乐,和谐教学激励中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五、说课时安排,综合设计思路:

  1 说课时安排:一课时

  2 说综合设计思路:首先通过感人的情感,结合实际生活体验,告诉学生:父母的爱就在你身边,用心体会父母对我们的各种形式的关爱,让学生将自己体验到的爱表达出来,然后由事例和实际引导学生,使学生自己探究得到:要多了解父母,体会父母对自己各种形式的关爱。最后,通过情景创设升华主题,明确:当和父母有冲突和摩擦的时候,需要我们保持冷静,换位思考,理解父母的不足,并且树立同父母沟通的意识。

六、说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我设计了这样四个教学步骤“马上测一测”“现场说一说”“换位看一看”和“回家做一做”,希望尽量能用丰富多样的形式来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觉得上课是一种快乐。

  首先,是新课的导入,我认为导课的好坏,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首要因素,因此,我这样来设计本课的导入: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可以在课前十分钟让学生欣赏这首歌,上课后用一分钟左右欣赏歌曲高潮的部分,或者请一同学带着感情诵读歌词)让这首充满温情的歌曲来创设氛围,引出课题——走进父母的心灵。

  歌声之后,我会继续用充满感情的语言来导入新课: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天开始,我们便接受者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和苦口婆心的教导。有人说,父爱如山,母爱如灯。山在远处巍峨,灯在近处温暖。同学们都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观念,同父母在一起生活,难免会有误会和摩擦。有句话说得好:用理解拆除心里的樊篱。今天,就让我和同学们一起,探讨“学会理解父母”这一话题。引入本课课题——学会理解父母。导课完毕后,进入教学过程的第一个步骤:

  步骤一:“马上测一测”

  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指导学生完成第一小节中有关父母情况的填写,请学生就“我了解自己的父母吗?”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并及时给予评价。为了让学生更深切地理解“我们只有了解了父母,才能明白怎样和他们相处”的道理,我会就某一项内容展。

  第二小节的图画《手套》我会把它作为步骤一到步骤二的过渡。先让学生观察图画,然后同桌两人一起围绕三个问题谈论自己的感受:你认为妈妈真的不怕冷吗?你了解妈妈为什么这么做吗?你怎样看待妈妈的做法?我希望这样的讨论交流,能让学生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深刻感受到父母的爱不仅是把我需要的东西给了我,更可贵的是,把他比我更需要的东西给了我。

  步骤二:“现场说一说”

  通过上一环节图画《手套》中对父母爱的感悟,自然过渡到本环节对父母爱的诉说。我会让学生用最快的速度搜索一下自己的记忆,说一说:父母做的哪些事情最让你感动?让老师和同学们都来分享你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当学生诉说时,我会多把一些机会留给后进生,希望能通过他们的讲述,触动自己的内心,达到教育的目的。此过程中,我会对每个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地评价,并提醒同学们用掌声对其给予鼓励与肯定。

  这一环节结束后,我会这样提问学生:“父母如此的爱我们,所以对我们有很高的期望,然而,因为望子成龙,我们与父母在现实生活中难免产生摩擦。与父母有了冲突,我们该怎么理解父母呢?”用这样的提问过渡到步骤三“换位看一看”。

  首先,我会让学生说说自己与父母相处有哪些烦恼?学生大体会说出诸如“唠叨”“隐私得不到保障”“父母当我是小孩子”之类的苦恼。这时,我就出示课本中的短文《佟佟的烦恼》让学生大胆想象一下,假如你是妈妈,你会不会也忍不住唠叨呢?为什么?让学生换位思考,从妈妈的角度看待她这样做的原因。最后引导学生感悟:母亲的唠叨中有关注,唠叨中有关爱,唠叨中有提醒。原来父母的唠叨饱含着深爱。当学生还沉浸在思考中时,我再适时出示文中的图画《妈妈打探秘密》,引导学生站在妈妈的角度来分析她这样做的原因?然后以妈妈的口气给女儿写一段话,“孩子,我想对你说”。通过设计这样的写话形式,让学生完全站在母亲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最终明白“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了解自己孩子的内心世界,父母当侦探都可以”。

  这一环节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父母对子女的关爱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当我们和父母产生冲突和摩擦的时候,需要我们保持冷静,换位思考,理解他们,并要善于同父母进行有效沟通。

  通过小结后,我会提问学生:那我想听听,你们觉得回家之后应该做些什么呢?以提问过渡到最后一个环节:“回家做一做”。

  学生发言后,我进行积极点评,鼓励他们回家后通过行动来告诉父母,理解他们的辛苦,理解他们的关爱。

  作业:1、看看父母的双手。2、核对并记住父母的生日。3、给父母写一封信,告诉他们,你深爱着他们。等等。

  到此,我本节课所有的教学内容全部完成。

七、説板书 : 第八课 走进父母的心灵

  第一节 学会理解父母

  一、你了解你的父母吗?

  二、理解父母对子女的关爱

  三、正确对待与父母的沟通

上一篇:【精品】说课稿集锦七篇下一篇:【精选】说课稿集锦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