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看残奥会,最感动的还是残疾人选手的那份自信。昨天在鸟巢,跳远名将李端、轮椅百米的黄丽莎,赢得了最多的掌声,不仅因为他们获得了金牌,更因为他们自信的笑容,有一种别样的风采。
很多残疾人,心理存在障碍,怕暴露自己身体上的残缺,更别说在众目睽睽之下,让他们参加比赛。但李端和黄丽莎,却超越了这种障碍,他们勇敢地站上跑道,放松地表现自我,因“无障碍”而自信,因自信而美丽。
可见,残疾人,并非都是所谓的“弱势群体”。跌倒了,自己爬起来;坐上轮椅,不让别人推,很多时候,残疾人自理能力之强,完全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其实,他们的障碍,更多的,不是来自身体,而是来自心理。他们怕引起周围人好奇或是同情的眼光,他们希望看到的是健全人平视他们的目光。
由此,也联想到残疾人服务上的一些认知误区:过度关注,或是过分怜悯,其实都是对残疾人的伤害,也是残疾人与健全人沟通当中的一个大障碍。
本届的残奥会志愿者,每人都得到了一份长长的备忘录,内容就是“如何真正服务好残疾人”,细致而周到。相信通过这次残奥会,可以推进健全人与残疾人之间的“无障碍”,让这个世界真正“超越、融合、共享”。
由此看来,残奥会的决胜,不仅仅在赛场,同时也存在于人们的心中。比铺设无障碍通道更重要的,是一种“无障碍”氛围的构建。让我们带着平视,甚至是敬意的目光,去看待身边的残疾人。毕竟,历经坎坷的他们,还能顽强地与生活抗争。仅这一点,就值得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