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送给爷爷的对联

2020-07-21对联

过年送给爷爷的对联

  对联,俗称对子,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一起来看看送给爷爷的对联,仅供大家参考!谢谢!

  百岁为上寿;一言乃千金。

  盛世常青树;百年不老松。

  云山风度;松柏气节。

  仁爱笃厚;积善有征。

  如松如鹤;多寿多福。

  上苑梅花早;仙阶柏叶荣。

  青松多寿色;丹桂有丝香。

  野鹤无凡质;寒松有本心。

  寿考征宏福;文明享大年。

  洵似人间真瑞;居然天上神仙。

  蓬莱盘进长生果;玳瑁筵开百岁觞。

  称觞共庆千秋节;祝嘏高悬百寿图。

  莫道人生无百岁;须知草木有重春。

  家中早酿千年酒;盛世长歌百岁人。

  瑶池喜晋千年酒;海屋欣添百岁筹。

  琼材歌舞群仙会;海屋衣冠百寿图。

  人作不满公今满;世上难逢我竟逢。

  福海朗照千秋月;寿域光涵万里天。

  天边已满一轮月;世上同钟百岁人。

  乐奏云璈歌百岁;德辉彤史祝千秋。

  活百岁松钦鹤羡;数一生苦尽甜来。

  上寿期颐庄椿不老;君子福履洪范斯陈。

  天赐期颐长生无极;人间百岁积庆有余。

  寿晋期颐天年永运;光增史乘人瑞流传。

  礼祝期颐庄椿无算;诗歌福履虞寿同登。

  福同天地共在;寿与日月同辉。

  红带雅宣华发;白醪光泛新春。

  福禄欢喜;长生无极。

  颐性养寿;屡获喜祥。

  筵前倾菊酿;堂上祝春龄。

  玄鹤千年寿;苍松万古春。

  泰岱松千尺;丹山凤九苞。

  椿树千寻碧;蟠桃几度红。

  菊水人皆寿;桃源境是仙。

  大德得无量寿;此公有当世名。

  指南山而作颂;倾北海以为樽。

  紫气东来膺五福;星辉南极耀三台。

  身似西方无量佛;寿比南岳老人星。

  仙家日月壶公酒;名士风流太传诗。

  瑶台牒注长生字;蓬岛春开富贵花。

  紫毫彩笔题仙籍;玉液琼酥作寿杯。

  南州冠冕此其选;上古千秋可与俦。

  芝兰气味松筠操;龙马精神海鹤姿。

  寿酒盈樽春风满座;嵩山比峻南极增辉。

  功和龙阁名垂青史;心怀虚谷安度晚年。

  诗谱南山耆英望重;樽倾北海寿考康强。

  得古人风有为有守;惟仁者寿如冈如陵。

  四百岂惟知甲子;八千应复数春秋。

  三祝筵开歌寿考;九如诗颂乐嘉宾。

  朱颜醉映丹枫色;华发疏同老鹤形。

  既效关卿不伏老;更同孟德有雄心。

  寿考维祺征大德;文明有道享高年。

  龙门泉石番山月;蓬岛烟霞阆苑春。

  天上星辰应作伴;人间松柏不知年。

  宵汉鹏程腾九万;锦堂鹤算颂三千。

  北海开樽西园载酒;南山献寿东阁宴宾。

  鸠杖引年椒花献瑞;鹤筹添算椿树留荫。

  迹离国事品和琛玉;名齐渭水胸贮经纶。

  颂献嘉平诗歌福禄;人称寿考乐叙偏常。

  酒冽花香幸有丰功酬壮志;时和人瑞喜从盛世祝遐龄。

  介寿值良辰春满蓬壶廷晷景;引年征盛典筹添海屋祝长龄。

  孙子生孙上寿同臻称国瑞;老人偕老百年共乐合家欢。

  对联学习应该掌握的基本点

  1、【对句】

  即“对联”中的“对”,是相互成对而没有统一中心的上下两句。一般有出句和应句,多由两人以上互相应对完成。

  如:张之洞,陶然亭。

  2、【联语】

  在对句的基础上有统一的中心和主题的上下两句,一般由一人单独完成,多独立悬挂出来。

  如:水清鱼读月,花静鸟谈天。

  3、【对联】

  是对句和联语的合称,是由两串等长、成文和互相对仗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它以对偶句为基本形式,讲求声韵,格式自由的独立的文学艺术,它萌发于民间具对偶特点的对句,而后孕育于诗歌、骈赋,最后脱体于律诗成为对独立的对联。它具有民俗性、文学性、艺术性和实用性。它既独立于与诗、词、曲、赋、散文、谜语、俚语等各种文字艺术表现形式以外,但又能包容这些艺术形式的特长。因过去对联常题写在楹柱上,所以也称楹联。

  4、【对联的历史】

  目前认为,它萌芽于律诗之前,发展于律诗之后,鼎盛于诗、词日益衰落的清代,至今仍被广泛地使用。从历史朝代来说,对联的萌芽阶段:从汉晋到唐;发展阶段:从五代到元;繁盛阶段:明清两代。

  5、【桃符】

  据传,古代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桃树下有神荼(音“图”)、郁垒二神,主管万鬼,如遇作祟的鬼,他们就把它捆起来喂老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中原春节就户悬“桃梗”,又称“桃符”,即在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悬挂在门两旁,为驱避鬼怪。到五代时,桃木板上的神像就演变为书写文字的对联。

  6、【对联与文字】

  汉族语言不同于其它民族语言,其它民族语言往往很难做出文字上的两两相对和形式工整协调的对联。汉语文字字形方正,结构优美,音节分明,声调匀称。因此,汉字便于形成对句,适合创作对联。汉字的特点使对联成为汉语言文学所独具的一种艺术形式,各种拼音文字都不可能产生对联。

  7、【副】

  对联以副计量,上下联(全联)合称“一副对联”。

  8、【言】

  诗体的“言”以每一句的字数计算,如五言、七言……对联则以上联(或下联)的字数计算,如“愿闻己过;求通民情”为四言;“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为七言。长句,尤其是长联,一般称字,而不论言,如昆明大观楼长联称百八十字联,而不称九十言联。

  9、【字】

  一副对联的字数为全联文字数量的总和。如:“愿闻己过;求通民情”为八字;“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为十四字;昆明大观楼长联为一百八十字。

  10、【对联的标点】

  文章中引用对联一般在上联收尾处用标点符号。一般而言,单句联联尾用分号为宜;中长联,联中已用了分号、句号,上联尾用句号为宜;至于某些表达特殊语气的标点符号,可使用疑问号或惊叹号等。对联中一般不使用括号、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等标点符号。对联贴在墙上或门的两侧不用标点符号。

  11、【上联】

  对联的前半部分。一副对联由两个字数相等的部分组成,古人称先为上,故先书的部分为上联。上联又称出句、上支、上比、对公、对头……。

  12、【下联】

  对联的后半部分。一副对联由两个字数相等的部分组成,古人称后为下,故后书的部分为下联。下联又称对句、下支、下比、对母、对尾……。

  13、【横批】

  是指挂贴于一副对联上头的横幅(横披、横额),一般仅用于少数有此必要的对联。所谓“横”,指的是横写的书写方式;“批”,含有揭示、评论之意,指的是对整副对联的`主题内容起补充、概括、提高的作用。因此,横批应当与主题内容相关,应当尤其精炼(实践中多以四字为格),也应当考虑平仄交替。横批的字词和内容还应避免与上下联简单地重复。横批应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不应当是画蛇添足。“横批”之“虚额”:不直书地名,或用典,或拟景,更具文采的横额,如南昌滕王阁的“仙人旧馆”,《红楼梦》中的“有凤来仪”、“杏帘在望”;“横批”之“实额”:直书该处地名、店名的横额,如“黄鹤楼”、“同仁堂”。

  14、【对联的书写与张贴】

  对联(上下联)的书写格式,可以横写,也可以竖写,在实用中一般是竖写。竖写时,如果分成数行,则应注意上联要由右而左书写,下联要由左而右书写。上端要平齐,下端最内行(即最末行)应较短。使全联成为繁体的“門”字形。而在在张贴、悬挂、雕刻对联时,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此时左右,应以面对对联所贴处来确定)。

  15、【短联】

  一般指上下联单边字数四至九字的联语。

  16、【中联】

  一般指上下联单边字数在九至二十之间的联语。

  17、【长联】

  一般指上下联单边字数各达二十字或以上的联语。

  18、【句脚】

  每一分句的尾字称之为句脚,在单句联中,句脚即是联脚。

  19、【联脚】

  整幅联的尾字称这为联脚。

  20、【春联】

  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于”,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五代时,蜀后主孟昶(音“厂”)亲写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有确凿记载的最早的一副春联。明代时,“桃符”真正称之为“春联”。例:春回大地,福满人间。

  21、【通用联】

  适用于较大的范围的对联,叫通用联。如: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此类励志联应用范围较广。

  22、【专用联】

  仅用于某一方面或某一特定对象的对联。如:铁汉三杯软脚;金刚一盏摇头。此联仅适用于酒馆。

  23、【网络对联】

  就是以传统对联知识为依托,以现代虚拟网络工具为交流手段的对联。

  24、【对仗】

  中古时诗歌格律的表现之一。对仗又称对偶、队仗、排偶。它是把同类或对立概念的词语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出现相互映衬的状态,使语句更具韵味,增加词语表现力。对仗有如公府仪仗,两两相对。对仗与汉魏时代的骈偶文句密切相关,可以说是由骈偶发展而成的,对仗本身应该也是一种骈偶。格律诗对仗的具体内容,首先是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反,其次是要求相对的句子句型应该相同,句法结构要一致,如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等。有的对仗的句式结构不一定相同,但要求字面要相对。再次,要求词语所属的词类(词性)相一致,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词语的“词汇意义”也要相同。如同是名词,它们所属的词义范围要相同,如天文、地理、宫室、服饰、器物、动物、植物、人体、行为、动作等同一意义范围内的词方可为对。对仗的运用有宽有严,因而出现各种不同类型,有工对、邻对、宽对、借对、流水对、扇面对等。在内容上则有言对、事对、正对、反对等名目。对联的对仗有许多种,宽对为主基调,工对为追求目标。

【过年送给爷爷的对联】相关文章:

1.过年的对联

2.学校过年对联

3.过年风车对联

4.过年的春节对联

5.过年贴对联的作文

6.过年写对联作文

7.过年对联2018年

8.过年喜庆的对联

上一篇:送给李基雄的掌声作文400字下一篇:二告爷爷为主题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