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潜《谈美》的读书笔记4篇

2020-03-18读书笔记

朱光潜《谈美》的读书笔记1

  纵观朱光潜先生的《谈美》,大致分为了三个板块,其一是谈对美的欣赏,其二是讲美的创造,最后引申到了人生的艺术化,朱光潜先生本人也认为这是他自己最重要的理论。这本书看完后,对人生与艺术,自己与美有了自己的感悟。

  书中开篇就解释了谈美的原因,“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业”,要做到“免俗”。而探讨现如今美的意义,或者是美学的意义,有一个很著名的观点就是现代美学的美育,美学可以把人的存在纳入形式表达的方法,审美的本质就在于让人的存在变得更加美好,意味着唯有通过审美教育才能真正获得对人生的的深层把握。以我所学,美育能够成为可能的基础,是因为艺术主要就是负担人的感性认知以及美感意识的水平的职责。而审美之所以如此重要,就在于通过艺术的审美教育,才能摆脱生命的慵常性,复苏被现实麻痹的感知,重新领悟到生命的真谛。而现在的社会是一个被技术统治的时代,艺术成为了消费文化的一部分,在这种大潮里,唯有通过美育获得存在的感知,得到真正的本真。

  在对美的欣赏上,首先是态度问题,对一颗古松不同的身份会有不同的感悟,而无论何种感悟都是带有个人的主观,这也体现出艺术与人生之间存在着紧密地联系。“极平常的知觉都带有几分创造性;极客观的东西之中都有几分主观的成分。”引出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有审美的眼睛才能见到美”。仔细观察生活,确是如此,生活中极平常的东西都带有我们自己的主观意识,看到公寓旁边与楼齐高的参天大树,我们可能习以为常,而当我用审美的观点去看待它,它又是那么的特别。站在树底下观之,只觉望不到树尖,树干上都是风霜的痕迹,凹凸不平,却带有一种古朴美;有次站在楼顶观之,别有一番景象,居高临下,它是那么的孤立,独树一帜,显示出傲然挺立之感,不畏寒冬,心中不觉对此敬佩。当时正值我背书背的很烦闷,忽觉树都能如此不畏环境的艰难,何况人呢。我想这就是审美给我带来的精神上的体验。

  艺术与实际人生也是有距离的,而艺术与极端的写实主义不相容。他说“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他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艺术本来就是弥补人生和自然缺陷的。” 在许多文学作品中,本来现实的结局完满的,而改写成文学作品后,去掉了完美,给了他一个不完美的结局,这就在于这样使得悲剧更深入人心,能够起到更大的艺术效果。我们感悟艺术作品的时候,也要记得这个适当的距离,书中的古希腊和中国旧戏的角色往往戴面具,穿高跟鞋,表演时的声调不像平常,这都体现距离。而这个是适当的距离,距离太远变成无法理解,而太近则不像是艺术。所以朱光潜先生说“一般人不能把切身的经验放在一种距离以外去看,所以情感尽管深刻,经验尽管丰富,终不能创造艺术。”要以主观的参与者退变为客观的观赏者。

  朱光潜先生也谈到了几点对许多人对美感的误解。美学不是享乐主义,而这个享乐指的是快感,我们欣赏一件作品时候的快感,愉悦之感,并不就是美感。“美感有普遍性,快感没有普遍性。”“美感与实用活动无关,而快感则起于实际要求的满足。”这个也解释了我心中的的疑问,对于一件事物的喜欢,并不能说明这个事物是美的,正如“实验美学”的人做的实验,问受验者喜欢哪些颜色、条纹,而艺术上部分之和并不等于全体,每个人都不尽相同,不能以大多数认为而断定它是美的。另一个误解是联想带来的就是美,“美感起于直觉,不带思考,联想却不免带有思考。”每个人的知识水平不尽相同,看到一件事物的联想也不会相同,看到一件事物的联想只是持有实际人的态度,在它的艺术本身以外去求它的价值,这显然是不对的。最后,考证和批评也不是对美的欣赏。当你看到一件文学作品,探析作者的一切,透析写作缘由,社会背景等,这可能会在无意之中磨灭了美。“遇到文艺作品如果始终持批评的态度,则我是我而作品是作品,我不能沉醉在作品里面,永远得不到真正的美感的经验。”或许对待作品,我们应该不掺加杂质,以本真之心去看待,这样也能更好地阅读作品,得到其中的真谛。

  在美的创作上,朱光潜先生谈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艺术游戏说。“艺术的雏形就是游戏。游戏之中就含有创造和欣赏的心理活动。”我觉得这在一定程度上把艺术变得更加具体化。游戏和艺术一样是把欣赏的意象加以客观化,使它成为一个具体的情境。也是一种“想当然耳”的勾当,游戏也带有移情作作用,把死板的宇宙看成活跃的生灵,是在现实世界之外另造一个理想世界来安慰情感。这可能是受到席勒认为人有一种游戏冲动,这是以美为对象的艺术创造冲动。但是有浓厚的“乌托邦”色彩。同时,也使艺术成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工具,承担了太多的“说教”功能和“神圣”色彩,弱化了游戏的实践性、对话性和非功利性等。总之,我认为在美的创作上,朱光潜先生提到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十分正确。以前看过一段话说,读书有什么用,还不如拿读书的钱出去旅行,古有“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接着就有人回复说,你不读书,即使行了万里路也只是一个邮差。说的不无道理,心中没有知识的储备,更不会说对美有任何感悟。现在的我们,应该打好基础,多充实自己,不管是知识上,还是能力上。正如书中所说,灵感是突如其来,出于作者自己意料之外的,是不由自主的、突如其来的。“不过灵感的培养正不必限于读书。人只要留心,处处都是学问。”这就要求我们要注意观察生活,也就是对美的欣赏上说的有一双审美的眼睛。要留心观察生活,对生活中的事物要有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最后朱光潜先生说道人生的艺术化。以上见解可观之艺术与人生的关系紧密,朱光潜先生也认为“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而他也把人生分为了实际人生和整个人生。实际人生只是整个人生中的一部分,艺术与人生都有一种完整性,都是以“情趣”为本体的生命精神的显现。朱光潜先生说,艺术的生活就是本色的生活,我想这里的本色是指的有趣的,有源头涉水的生活,而不是机械的、干枯的生活,而是显露人生真性情的生活。

  艺术和生活的创造之中都含有欣赏,朱光潜先生说:“善于生活者则彻底认真,不让一尘一芥妨碍整个生命的和谐。”而我们对于生活也要怀有一定的严肃性,正如前文所说,在持出世精神与做入世事业之间、在超脱人生与淑世主义之间的圆融。或者说,严肃与豁达尖山的艺术与人生态度,还喻示着道德精神与审美主义的同一性。我觉得这种豁达的精神很值得学习,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会过度的在乎我们自己的得失,斤斤计较,殊不知这是在丧失生活的乐趣。

  而朱光潜先生说的阿尔卑斯山谷公路边的标牌:“慢慢走,欣赏啊!”许多人在这车水马龙的世界里生活,恰如乘坐在疾驰而过的汽车上,“慢慢走”有的人认为是以时间换空间,把实用的人暂时变成审美的人,把路旁的风景变成审美的对象。“欣赏啊”,就是完成一次完满的审美经验,体验到真正的“美”。现实世界名缰利锁,人生很难自由超脱,而我们可以怀着美感的纯粹意象的世界,看淡我们名利得失和利害关系,做一个纯粹的本真的人,即使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做到,我们也可以在自己心中找到自己的平衡点。从心中开始做一个本真的人,找到我们自己人生与艺术的联系。

上一篇:中学生读书笔记600字(精选10篇)下一篇:转动时光的伞读书笔记范文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