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小故事穿插而来,又互相带有因果,世间事都不是毫无由来的存在,冥冥之中总能遇到改变你的人或事。下面是《解忧杂货店》读书笔记,快来围观吧。
《解忧杂货店》读书笔记【篇一】
经过一些年的岁月成长,自己也越来越爱上读书这件事了,和很久之前就喜欢读书的人来比我只是一个入门者,家里自己购买的藏书也是3、4年之前才开始买的,每年买书量大概在20本左右,一年的读书量在10几本左右,所以我还只是个伪读书者,为了继续培养自己在这方面的兴趣,为了继续提高自己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我打算“开博”,把这里作为我的读书日记,为了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并不断提高自己。
今年在3月底至4月初,我与老婆一起去了台湾旅游,而我在台湾给自己买的礼物就是去诚品书店购买了4本台湾书,而今天刚刚看完的一本就是“日本作家——东野圭吾”写的《解忧杂货店》,这本书在台北敦化路诚品书店中排在热销排行前10的书籍,而我从后来才了知道东野圭吾是一位推理小说作家,当初买这本书是因为这本书的名字,以为是一本简单、温暖的小说,读了之后才知道虽然是一部小说的故事,但它是一部没有坏人、警察、案件等推理故事性的小说,通过一个个毫无关系人,利用多层次的时空,把这些人和故事完全联接在一起,使我在阅读时不停在思考人物前后的关系性,以及在时间上逻辑性。
故事通过4个青年闯空门入室偷劫一名成功女士开始,逃跑途中躲入一家早已歇业很多年的杂货店,但却发现这杂货店的不一般。很久之前听别人传说,有一家可以帮你解忧的杂货店,如果你有无法解决的烦恼事,可以去这家解忧杂货店以投信的方式来咨询,每天你只要把信在半夜12点之前放入卷帘门的信箱里,第二天就可以在店后面的牛奶箱中得到回信。这4名青年原来是为了偷窃后在这里避一晚上就走,但却发现了杂货店的玄机,他们在这个晚上收到了来自过去的人投来的咨询信,作为现在的人带着责任与好奇心,他们参与解忧回信,并影响了他们,直到最后他们打开入室偷窃的那名成功女士的包后发现她就是他们接受咨询的过去之人,而且当下的她就是按照他们的指示最后通过努力得到了事业的成功,并实现了梦想,一切都是惊人蹊跷,以使他们4人找不到北,但最后最巧的事情发生了,当他们试探性投入一张白纸试试信箱里的信是不是能传到未来,却收到杂货店老人浪矢雄治最后的解忧回信,其实他们才是老人最后的咨询者,使得这家神奇的'杂货店不但能为人解忧,而且还提供了让现在的人给过去的人解忧并预示了未来,同时最后自己得到了根本性的启发,指引了未来。
这是我第一次读推理故事性的小说,以前从来没有读过如此写作手法的小说,在阅读的过程充满着求知和好奇,只有在阅读过程不断地思考,才能厘清整个故事的逻辑,并发现作者把这个故事安排的是那么新颖,看上去一切是那么的蹊跷,但却不得不说:缘因于此。
《解忧杂货店》读书笔记【篇二】
昨天今天两天看完了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店》。
僻静的街道上有一家杂货店,只要写下烦恼投进卷帘门的投信口,第二天就会在店后的牛奶箱里得到回答......
对的,这就是解忧杂货店的基本功能。果然,三句话不离本行,这句话一下就暴露了一个学工科的思维逻辑,凡事从基本功能下手,接着就该弄懂原理啦。开杂货铺的老爷子浪矢熊治和丸光孤儿院前院长曾经是一对恋人,在私奔失败后各自过着自己的生活,但是他们都选择了以帮助别人为终身事业,一个为别人排忧解难,一个收养孤儿。浪矢熊治帮助的人不知怎么回事,都是来自丸光孤儿院的孤儿,这一切或许是冥冥中注定的,因为他们都选择原谅了阻碍他们奔赴爱情的人。人与人的羁绊会让你知道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也会让你找到前进的方向和努力的意义,是它让我们不再孤独,是它成为了我们一生都愿意去背负的、甜蜜的负担。
其中提到的三个犯罪青年幸平,翔太和敦也,当知道要收购孤儿院的晴美是他们回信帮助过的人并且也来自和他们相同的孤儿院时,他们的是相信晴美不会将孤儿院改成酒店以用作商业盈利的。书中也提到了他们三在帮助别人时内心的挣扎,一方面是自己还要逃路,另一方面他们没有帮助过别人,想做善事的想法同时充斥着他们。最后他们还是无可厚非的选择了帮助别人。每个人不经意间的选择和行为,都像投入水面的石子一样,造成了持续不断地涟漪,这些涟漪不断扩大,渐渐形成了牢不可破的羁绊,过去未来终将交汇。
最后那封来自浪矢的信救赎了他们:一切全在你自己。对你来说一切都是自由的,在你面前是无限的可能。
站在人生的岔路口,人应该怎么做?我想,心之所向即为人生该有的方向。
《解忧杂货店》读书笔记【篇三】
最近的几年里,读书的主基调都在历史和投资方面,偶尔买一些其他类型的读物,也是按照当当排名下单的。但东野圭吾的这本《解忧杂货店》不仅仅是当当的排名,更是因为东野圭吾的名字和作品不时的会出现在我的朋友圈里,而且评价及其之高。
刚看第一章的时候,脑海里反应的是之前一段时间热播的日本电影《你的名字》,因为都是穿越时空的故事,也许是之前的期望过高,刚看了第一章浪失爷爷给月兔的回信就让我感觉很失望。但是出于强迫症,我还是把书快速的扫完了。每一张都会出现一个问问题的人,每一个问问题的人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最后一个咨询者,还和这三个闯空门的人在时空中交错了,而天堂里晓子奶奶和浪失爷爷保护着孤儿院里的孩子们。
这本书应该寄托了作者对社会人与人之间无条件信任的向往吧,对美好爱情的憧憬(晓子奶奶和浪失爷爷没有在一起,却深爱着彼此),以及1960年代的日本人对生活的迷茫(这个只是我个人的一种判断,因为不了解日本的历史,不确定这个是否可以代表了60年代人的时代特征),还有就是对基本房市、股市、互联网浪潮的透露改变了一个人的人生,这个太扯了。
书里一些有哲理的语句:
“这么多年咨询信看下来,让我逐渐明白了一件事。很多时候,咨询的人心里已经有了答案,来咨询只是想确认自己的决定是对的。所以有些人读过回信后,会再次写信过来,大概就是因为回答的内容和他的想法不一样吧。”
“关于家人,我的基本看法是:除了积极向上的旅行,家人应该尽可能在一起。因为反感、厌倦等理由而离开,不是家人应有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