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苏霍姆林斯基的大名,相信许多教师不会陌生。苏联的教育理论家,撰写了一本非常著名的教育理论专著《给教师的建议》。正因如此,步入教师的岗业之后,在偶然和必然之中,我与他有了一次亲密的邂逅,与他的这本著作有了一次深刻的思想碰撞,与相关的教育有了一次深度的交流和学习。
当我对他的的认识还仅仅局限于久闻其名的程度时,学校的一次颇具规模的青年教师读书活动使我接触到了这位苏联教育家的教育世界。真正感受到了他对孩子的尊重和关爱和对教育的呕心沥血。从此,放在手上捧在怀中的那厚厚一本不再只是纯理论的教育书籍,而是一份覆盖在老师身上的理应担负的责任的分量。
于是,我们的读书活动如火如荼的进行了。
刚接触这本书时,大家都被这长长的一连串的建议惊呆了,密密麻麻的纯理论文字霎时让眼睛应接不暇,想像着真该有些愚公移山的坚定不移的气势才能有幸将其虏获。但在学校领导的鼓励和引导下,我们很快就调整了心态和步伐,开始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读书活动的浪潮中去,用我们的热情去接受神圣的指引,仿佛怀揣着打开知识殿堂的钥匙,只为祈祷一次阳光照亮心灵的契机。
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中,我们每个人都坚持着每周两次的集中学习任务。大家各自成组,制定了详细的阅读计划和奖惩措施,并不时的坐在一起讨论一些有利于阅读和学习的方法和活动。每个人是老师又仿佛做回了学生,彼此交换阅读方法,各自埋头做阅读笔记,相互交流阅读感受。在此基础上更能提出一些存在于现实当中的理论缺陷。每周五,大家又汇聚一堂,像蠢蠢欲试的学生似的欣然接受校领导针对阅读内容所设置的相关的一些试题。大家联系实际,各抒己见,谈古论今,滔滔不绝,愣是把每周的收获和感受洋洋洒洒一股脑的全复印在纸上。那时,在心里蠕动得是对于教育的一丝丝懵懂,从笔尖流逝得是对于孩子的一片片真情,在脑中交融得是对于教学思想的一次次磨合。在不知不觉中,仿佛与苏霍姆林斯基有了一次痛快淋漓的促膝畅谈。于是,我知道了终生阅读,我知道了因材施教,我知道了两套教学大纲,知道了能力和知识要协调……甚至于平时,我们也没放过阅读的机会。每次交流聚会时,总能看到各自书上那满满当当的笔记和划线。仿佛在诉说许许多多个日日夜夜的勤奋和坚持。
寒假归来,我们又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辩论赛。题为:论接受式学习是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赛前,大家通过书籍和网络收拢了大量的资料,可谓准备充分,蓄势待发。 虽然在辩论当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缺陷,但是我们已经能把从苏霍姆林斯基书中提取的理论转化为教学中的实际,并开始探讨教育。这不能不说不是一个突破,是阅读的突破也是思想的突破。
感谢苏霍姆林斯基,感谢这本书。它像一盏在大海上指引方向的探照灯,使遨游在教育世界的迷茫的我们,有了一个可以向往且应该向往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