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卒迹》观后感(2)

2018-07-13观后感

  《卒迹》电影观后感(2)

  无意中又一次观看了电影《卒迹》,影片将主人公李二卒定位为一个中国社会最底层的草根人物,比作中国象棋中最不起眼的“卒”,讲述了他虽出生贫寒、境遇窘迫,但不屈服命运摆布,从一个无名小卒成长为一名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带领全体村民一起走向富裕道路的奋斗历程。看似平常的一个励志故事投放在当下不断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持续反“四风”的时代背景下,又折射出一番新的寓意。

  李二卒从一个不被看好的“冤种”村支书,成长为群众拥护、成绩斐然的学习典型,靠的就是一句至理名言:“当干部就应该吃亏”。在当选村支书之初他就立下约定:“绝不吃村里一口饭,不拿村里一分钱”。他请曾经反对他的村民监督村里财务,还对家人“丑话”在先,不谋私利,不搞兄弟特权。他无偿贡献自己的技术和蔬菜大棚带领村民搞种植、搞企业、搞新村规划,不惜被家人误解,和亲人反目。正是这种“舍小我为大我”的“吃亏”精神,才使他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当干部就要有“吃亏”的觉悟。“我们党除了人民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员干部为了群众的利益要敢于吃亏、勇于吃亏,这是党性的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期盼。党员干部背负着党和人民的殷切嘱托和希望,担负起了比常人更大的责任,也是群众学习的“表率”,唯有时刻以忘我的事业心、责任感去履职尽责,才能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才能得民心、解民忧。

  当干部就要有“吃亏”的决心。党员干部要想干出一番事业,造福人民群众,就要勇于做他人不想做的困难事、棘手事,敢于走别人不敢走的创业路、创新路。面对个人利益与群众利益的冲突,能够果断舍弃个人利益,面对选择和诱惑能够不计名利得失、甘于奉献牺牲。勇于吃亏就必然要忍得住寂寞、顶得住压力、扛得住不解和误解。

  作为党员干部,甘于吃亏,不是窝囊妥协,而是一种胸怀家国天下的大我情怀和奉献精神。吃苦在先、享乐在后,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利益就让。只有这样,党员干部在群众中才能有威信,讲话才能让群众信服,群众才会一心一意跟党走。

上一篇:《追梦的山里娃》电影观后感下一篇:《亲爱的》电影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