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2)

2021-06-13倔强

说课稿 篇3

  内容提要:《要下雨了》一课是人教版小语教材第二册第四组中的讲读课文。针对课文特点,在第一课时教学字、词和进行初步阅读之后,我把本篇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目标:了解预示下雨前的自然现象。

一、说教材

  《要下雨了》一课是人教版小语教材第二册第四组中的讲读课文。这是一篇科学童话,它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下雨前种种自然现象,而且是一篇发展学生语言、发展学生思维的好课例。针对课文特点,在第一课时教学字、词和进行初步阅读之后,我把本篇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了解预示下雨前的自然现象。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语感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品德目标: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掌握下雨前的自然现象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说教法

  我们强调一堂好的语文课应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变被动接受主动参与、主动获取,由于本文浅显、易懂、对话分明、结构大体一致,不需要教师做更多讲解、分析。所以本节课我以一个教练的身份,适当引导学生学习。通过儿歌、图片、朗读、各种形式的读,以及动口说等,训练语言、积累语言、感悟语言,创造了一种形、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说课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叫彭燕飞,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脚内侧踢毽球。下面就我的教学思路对大家进行阐述:

一、指导思想

  本次课将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发展学生的身体协调性、灵敏性、增强学生的体质。努力在教学中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快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从"模仿学习"逐步走向"独立学习",在学练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交流,展示自我、树立自信心,体验毽球运动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毽球运动有助于培养人的灵敏性和协调性,有助于身体的全面发展,增进健康。八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体育活动能力和认知水平,对挑战性的体育学习内容有一定兴趣,但学生个体在体能、心理等方面的差异性是显著的,在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让技能教学与乐趣教学相结合成为本课突破的方向。

三、教学目标的设定:

  1、运动参与目标:让学生积极投入学练中来,享受毽球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2、运动技能目标:让80%以上学生基本掌握脚内侧踢球的动作要领。

  3、身体健康目标:发展学生的空间感应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

  4、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目标:课中加强师与生、生与生交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脚触球的部位与触球时机的把握。教学难点是:关节放松,力度的控制。

五、 教法立意:

  通过教师的启发,直观演示,要点提示,讲练结合以及游戏竞赛等,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踢毽球的动作要点及目的作用。毽球技术比较简单、易懂;使全体学生都有能力有条件参与这项运动。

六、学练方法:

  采用自学模仿法、讨论学习法、分组练习法、竞赛法等,让学生多触球,多练习、多思考,营造合作探究、团队协作的学习氛围。

七、教学程序:

  分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13分钟):

  课的导入是由游戏“毽球战”开始,通过激烈的对抗达到热身的目的,同时把学生运动的情绪充分的调动了起来,在游戏中体会毽球的快乐。专项准备活动,活动各个关节,防止学生在运动中受伤。使他们以饱满的热情和愉悦的心情投入学习中去,为后续练习奠定基础。

  (二)、基本阶段(27分钟):在主教材的学练过程中,教师讲解示范,并提问设疑:如何使动作用力协调且击球部位准确?要求学生多做练习,体会动作技术,并且语言启发学生,激励学生相互合作、开动脑筋、积极体验、挑战自我,整个教学过程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在学练中加上游戏“看谁踢得多,踢得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集体过障碍”游戏,实现学生从“我”到“我们”的适应,学会合作、共同前进,克服重重困难。

  (三)、结束阶段(5分钟):学生跟我一起进行音乐放松,对学生本节课的学习做出评价。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有什么不当之处还请各位评委提出宝贵建议!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在高一介绍元素周期律和原子结构的知识后,已经介绍了氧族元素,碳族元素等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学生对于运用理论指导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方法已经了解。本节从学生熟悉的化肥引入,介绍氮和磷的单质。旦气的化学性质在大纲中的要求为“掌握‘,是教学重点。关于磷,在大纲中的要求是B层次。

  1、教学重点

  (1)掌握氮族元素性质上的相似性,递变性和特殊性,并能用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等知识加以解释。

  (2)氮气及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性质及有关计算

  (3)白磷和红磷的结构和性质

  2、教学难点

  (1)混合气体(NO、NO2、O2等)与水反应的'综合计算题的思维方法和解题技巧

  (2)氮元素的化学活性与氮气稳定性的区别

  (3)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为何不属于酸酐

  (4)如何证明白磷和红磷是同素异形体

  二、教学目标

  1、是学生了解氮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

  2、使学生理解氮气的化学性质

  3、使学生了解磷的性质

  4、使学生了解非极性分子的概念

  5、使学生掌握运用元素周期律和原子结构理论知识指导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1、新课,学习本章绪论:氮族元素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碱金属、卤素、氧族、碳族等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碳族和氧族之间的第VA族元素也是主族元素,它包括氮、磷、砷、锑、铋五种元素,我们称之为氮族元素

  (1)练写氮族元素的元素名称、符号

  引入竞争意识,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记清写准

  (2)分析总结得出氮族元素的相似性,递变性和特殊性

  1)相似性

  a、最外层电子,与金属、氢气反应

  b、最高价,最高氧化物及对应的水化物

  c、氧化物通式R2O3,对应水化物的通式HRO2或H3RO3

  d、气态氢化物通式RH3

  2)递变性

  颜色状态、密度、熔点、沸点

  3)特殊性

  (3)总结氮元素的单质物理性质及递变规律

  2、具体讲氮和磷

  氮气

  一、氮气的存在

  1、游离态:大气中N2占78%(体积比)75%(质量比)

  2、化合态:有机物(蛋白质,核酸等),无机物(KNO3等)

  3、观察周围空气存在的氮气

  二、氮气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难溶于水,比空气稍轻

  三、氮气的化学性质

  1、氮气的分子结构

  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

  由于氮氮三键的键能大,很牢固,不易断裂,多余氮分子稳定,通常情况下性质很不活泼

  2、氮气的化学性质

  在高温或放电等苛刻条件下,氮气可与氢气、金属、氧气等反应

  (1)与氢气反应

  注意:条件、是可逆反应、是工业合成氨的方法。

  (2)与金属镁反应

  (3)与氧气反应

  雷雨中的反应

  四、氮气的用途

  1、合成氨、制氮肥、硝酸

  2、用作保护气(焊接金属、填充灯泡、保存粮食、水果)

  五、氮的固定

  1、定义

  2、方法

  (1)自然固氮

  (2)人工固氮

  3、总结扩展

  a)氮族元素包括氮氮、磷、砷、锑、铋五种元素。最外层均有5个电子。位于第VA族。能获得3个电子,显示一定的氧化性,最高正价为+5价,负价为-3价

  b)氮族元素的变化规律

  c)通过本节学习应注意掌握“位——构——性“三者关系的系统学习法,及学习非金属及化合物知识的学习程序

  d)小结氮气的化学性质

上一篇:【精品】说课稿范文集锦七篇下一篇:【精华】说课稿模板集锦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