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下旬,我和爸爸开启了稻城亚丁之旅。稻城在四川的甘孜藏族自治州里,靠近西藏。那里没有江南的杏花烟雨、小桥流水、吴侬软语,有的是碧波万顷的草原,白雪皑皑的雪山,热情好客的藏族人民。在那里,我不仅欣赏到了别样的风景,体会到了不一样的生活环境,还亲身感受到了“飞夺泸定桥”的惊险。
流连忘返的景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草原。这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来表达满心的愉悦。但是,如果我不傻,是绝对不会在海拔四千零一十八米的卡子拉山草原高歌一曲的。
一路上,无垠的草地和巍峨的雪山令我应接不暇。辽阔的大草原上游荡着的几十只悠闲的牦牛,就好像是给无边的绿毯镶嵌上的颗颗黑宝石。长时间生活在高原地带,牦牛们都养成了放荡不羁的性格。还没有长出犄角的牛都大踏步地走在318国道上,好像这儿就是它们的领地。一条贯穿整个草原的明如玻璃的河映入我的眼帘。草原上星星点点的几座五颜六色的帐篷显得十分孤单。帐篷里时不时飘出缕缕青烟,想必是藏民在里面喝酥油茶吧!
目的'地是香格里拉镇。道路两旁的一座座小塔楼引人入胜。塔楼上的油漆油光锃亮,阳光照上去都有反光。塔楼高不过两米,里面放着几幅精美的油画。南来北往的人来到这里都会驻足观望或拍照留念。这里的房屋像是一个模子造出来的,藏族人喜欢亮丽的颜色,常常会把房子或家具装饰得五彩缤纷。每一个窗户和屋檐上都用黑白相间的方块从少到多往上叠三层,这种建筑是我在宁波从没看见过的。小街不是很喧闹。这里冬不冷,夏不热,十分适合一个人在这里安静地养心。夏天,走在小巷里,身旁的房屋挡住了阳光,细腻的微风轻轻拂过面庞,让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轻松愉快。
身居高原的藏民们
香格里拉镇的天气舒服。不管是店门口还是广场上,都能看到一些藏民们摆几张躺椅坐在上面。有人说他们很“懒”,觉得他们无事可做,在那里虚度光阴,其实并不是这样的。香格里拉镇是一片净土,夏风清凉,阳光明媚,是一个能让疲劳的人净化心灵的圣地。想象一下,一早起来是因为鸟儿在枝头鸣叫,洗漱完后,拿上一本书坐在门前的躺椅上,静静地看着书,听着鸟叫。微风拂过耳边,好像在和你说悄悄话。
每年到农历四、五月份,当地人再也不会坐在椅子上晒太阳了,强壮的男人倾巢出动,齐聚到山顶的各个草原上。他们拿起工具就往地上挖,希望能够找到好东西。他们在挖些什么呢?原来,在这个时节,草原上的土地里埋藏着许多珍稀的滋补品——冬虫夏草。人们兴致勃勃,自个儿挖自个儿的。他们迫不及待又小心翼翼,生怕一锄头下去,把完整的虫草给“腰斩两段”了。地里的虫草在和草原上的人们玩捉迷藏,人们左挖一下,右挖一下,虫草就是不露面。就这样忙了两个月之后,人们又开始了散漫的生活。
“飞夺泸定桥”
旅行的最后一天,我们来到了泸定桥。从远处看,桥好像一条巨龙盘旋在两岸之间。走近了一瞧,一座雄伟的大桥出现在我的眼前,粗粗的铁索被拴在两旁的石柱上。原来由十三根铁索造成的铁索桥,如今已经铺上了木板。桥下的大渡河波涛汹涌,一个浪花打在石头上使我触目惊心。大渡河的水有些浑浊,河水涌到高处,配合着风力,让桥左右摇晃,使桥上的人们惊恐不安。此时,我也站在桥上。
桥上的木板并没有铺满,我可以从木板的空隙中看见奔涌而来的河水。但是我不敢往下看,桥离水面很高,让我产生了恐高。我的眼睛好像不受大脑的控制,不由自主地往下看。突然,一阵风吹过来,桥一摇晃,我就觉得自己的双脚被胶水牢牢地粘在了桥上,进退不能。两条腿感到一阵酸麻,每走一步,都好像被电击了一下,走路十分困难。当我走到桥的中心时,桥面摇晃得更厉害了,脚下就是惊涛骇浪的大渡河,这时我有点想打退堂鼓了。
突然,我想到了飞夺泸定桥的二十二位勇士。一九三五年五月二十九日清晨,红军先锋队抵达泸定桥。二十二位勇士手持木板,背插马刀,腰系手榴弹,爬着光溜溜的铁索往对岸冲锋。对面的民国军队将所有火力聚集在这二十二位勇士身上。红军不断地进攻,最终攻下了泸定桥。我想:当年的泸定桥只有铁索,但红军依然爬了过去。当年勇士们面临过桥的危险远远大于今天的过桥,他们能做到我也能做到。于是我重新拾起勇气,昂首挺胸地往对岸走去。
我觉得,这次旅行给予了我很多的启示:重拾勇气,逃避是没有用的,还不如面对现实;体验异域风情,让我懂得了不同文化的博大精深;开阔眼界,了解更多自己不知道的事,不要做一只坐井观天的井底之蛙。感谢这次旅行!
【稻城亚丁之旅六年级作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