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教学反思(2)

2020-12-29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4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是在直观认识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它是“空间与图形”中新增加的一个内容。观察物体的课,内容接近于实际生活,在了解学生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交流观察物体的感受,并根据自己的想象利用丰富的图形构造生活实景。这样避免了教师一味地讲解,学生一味地记忆的教学方法。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1 、本单元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通过学生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几何知识的教学重要的是建立空间观念。由实物抽象出实物图形,是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学时先出示实物,让学生亲自走到不同的位置看一看它的形状,感知到站在不同位置,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从面认识物体的上面、正面和侧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的正面、上面和侧面,并能从这三个面观察到物体的不同的形状,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 、通过让学生观察、想象,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说出从某个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是观察物体的前提。在这一节的教学中,我以“简单的活动,真实的感受,有效的学习”这一想法为指导,引导学生逐步认识正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由于学生坐在教室里的不同位置,不能同时看到正方体的左面和右面,因此利用这一资源,巧妙设问,让学生在观察中产生疑惑,在疑惑中形成感受。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不仅认识了抽奖箱的正面、侧面和上面,更身临其境地体会到观察的位置决定着观察的结果,为后面的学习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但是因为教具不足,不由得就浪费了时间。猴王出世教学反思草船借箭教学反思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5

  针对第一次的有序和有效问题,在这节课都很好地解决了,学生交流能按一定的顺序,在交换位置时也不争抢,同时因为每个活动之前都有明确的示范,因此小组活动也是有样可依,能顺利进行,特别是活动结束后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能耐心地等待其他小组完成任务。其次,在练习时也暴露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够,因此练习题的错误较高,因此巩固练习时添加了课本中原有的“例1”,并且用这样三个问题(你认为最容易找到谁拍的照片?你有什么困难吗?怎么来区分“左右”呢?)帮助学生理清解题的思路,这样在观察熊猫时解决了 “在不同的位置能看到不同的物体”,在例1解决“根据不同物体的面判断观察者的位置”,这样的学习活动非常有效。

  不足之处:

  1、在处理熊猫的左右照片时还是简单了些,当时是这样的处理:学生指出熊猫左边的照片时,我提问:是谁拍的?也是谁拍得?处理右边照片也是这样。再问:怎样来区分左右两张照片呢?周焱:可以把身体转一转。我就草草了事了,如果我让周焱站在屏幕前,让那些拍到左边和右边的学生也跟着周焱转一转,指出相当于自己的哪一边,我相信全班小朋友的印象会更深刻些,以后在没有实物而想象力也缺乏的情况下,学生可以这样来试一试,相信效果会不错的。

  2、在那首诗的处理上,如果这样处理:苏轼看到的庐山是“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们二(3)班的小朋友看到的熊猫是什么各不同呢?(前后左右各不同),这样的效果肯定比较震惊。《盲人摸象》可以这样处理:你想对那些盲人说些什么?(小结成:大象前后左右各不同,不识大象真面目,只缘摸到一个面,观察物体要全面。)这样应该不错,不过已经没有机会试试了,可惜了!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6

  第一,导课新颖,但没有抓好节点

  课的开始导入《盲人摸象》的小故事,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切近本课主题,比较好,但我没有利用好,过早地揭示了本课的主旨——看问题要全面,不要片面,否则就会犯盲人摸象的错误!课后经过反思,其实可以这样处理:把盲人摸象的故事播放到国王和大臣们捧腹大笑停止,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周围的人都笑了?戛然而止!进行新课教学;处理好例1后,再回到《盲人摸象》的故事,说说他们笑的原因,以及盲人为什么会弄出笑话。或者先揭示道理,这样引导一下: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知识就和盲人摸象有关系,如果你们不想像盲人一样弄出笑话,就一定要认真听、仔细想,想清楚了再回答我们碰到的问题,好吗?

第二,学生讨论交流的次数过多,目的性不强

  学生讨论的次数过多,过于范范,这样会导致学生的注意力不易集中。我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认真想哪些问题值得学生间讨论交流。不需要讨论的也讨论,就会让人觉得在走形式,违背了最初的教学初衷。

第三,教学环节过渡自然,抓住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个人客观地讲,这节课我的整体设计、环节间的过渡、重难点的突破上做得还是比较好的。针对容易混淆的两个面——左面和右面,学生辨认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我反复强调学生注意观察,对比观察,并利用标记物(小熊猫的蝴蝶结)的不同进行区分,帮助学生区分左、右两个侧面的学生看到的形状,从而使学生对所看到的实物形成清晰的表象。

第四,习题设计,加强改进。

  我个人认为本课习题的设计,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改进:

  1、多样化。我设计的3道练习题型重复,过于单一。

  2、有梯度。习题要从易到难,让学生一步步地找到解决问题的信心。

  3、新颖化。联系生活实际,本课可以用实物设计一下练习题,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让学生看一看,画一画;或者设计一个小游戏,大家玩起来,效果会更好。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7

  《观察物体》这节课的知识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对空间与平面相互关系的理解和把握,第一节课的教学有以下两点把握较好。

  一、学生的空间想象与动手能力得到了培养。

  新授开始要求学生在4个相同小正方体拼成的立体图形基础上再添一个,从正面看形状不变,怎样摆?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聚集每个组员的想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在拼摆的过程中体验同一个形状摆放物体的多样化,使学生的逆向思维和空间想象得到训练,大部分同学摆出了6种,而且说出理由和摆法。因此我们上每一节课都要充分去挖掘学生的潜力,让他们展开想像的翅膀,当然教师备课时也要把问题想得完整、全面。

  二、充分体会物体与视图之间的联系。

  课一开始就要学生观察由4个同样小正方体摆出立体图形的正面、上面、侧面所看到的平面图形,要求学生用鼠标在课件里指出来,同时教师画在黑板上的平面图形要学生上来填出是从什么方向所观察到的,逐渐升华到给出6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出来的立体图形,要求学生动手画一画,先从正面、侧面画,发现正面和侧面的平面图形是相同的,但从上面看的平面图形比较难画,学生通过细心观察,不要老师指导也能画出,效果很好。

  这节课我让学生在“拼摆”和“观察”中进行探讨,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是什么图形,通过想像从实物中抽象出观察到的平面图形,又在拼摆中体会多种摆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想像、观察、动手操作能力。

上一篇:数学分类教学反思下一篇:《认识时间》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