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扫墓作文700字 篇4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当我想到唐代大诗人写这首诗时。我就想到,清明节马上就要来了。
外公告诉我:“清明节的故事:“马上清明了,很多人可能要回家扫墓,但是清明节的来历我们很多人是不清楚的。春秋,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时,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晋文公。即位后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鄙视争功讨赏,他打好行装同母亲到绵山隐居去了。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又发现一血书,上写: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死而复活。便赐老柳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我们今天去烈士陵园就是像晋文公一样给两位烈士送上美丽,漂亮的小白花,以表我们的敬意。两位烈士的名字叫安俊同志和王定学同志。我们一起对着他们宣誓:
勿忘先辈,牢记使命,人民为先,祖国至上,诚实勇敢,自律自强,奋发有为,誓做栋梁,再创辉煌,振兴中华。
清明节的来历正是感恩,我们清明节上坟祭祀先祖,就是沿袭这种感恩的精神。然而,中国的清明节对感恩,好像专注了那些死去的先人,却没有对活着的,对自己有恩的人,似乎将更多、更重要的感恩淡化了。一个充满感恩的社会,明了自己艰难的民族,明白恩惠的个人才能珍惜现实,珍视历史,敬重别人,敬畏公德。感恩节,在中国就是清明节,我们在感恩逝去的历史和人的同时,更应该感恩那些有益于我们生存和发展的人。真希望清明节对于中国人,不仅仅是祭祀,更重要的是感恩!”
清明节扫墓作文700字 篇5
今天是清明节,为了拜祭祖先,我们来到了墓前扫墓。大家知道为什么要扫墓吗?这是由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演习而来的。
古代的时候,人们就认为,清明节即起始于节气。汉代刘安所著《淮南子》称:“春分后加十五日指乙则清明风至。”这清明风至之时正值阳春三月,故有“三月节”之称。后来,《岁时百问》一书曾做解释:“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显而易见,清明节是因它所处的时令,在光照、气温、降雨等各方面俱佳而得名。后来,皇帝为了纪念忠臣介子,把这天叫做寒食节(也就是今天的清明节)。久而久之,清明节就成为了拜祭祖先的日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我家也不例外,扫墓和拜祭祖先是今天很重要的任务,一大早,在外公外婆的号召下,我们向县城的东南方向进发,我骑着自行车,飞快的到达目的地,锁好车后,我们开始上山,大概由于刚下过雨,再加上山路是土铺成的,所以格外湿滑,十分难走,一路上我的名牌运动鞋可遭殃了,被搞的"全身下"都是泥土,但是,山上的景色还是不错的,放眼望去,可以看到连绵起伏的群山,还可以听到潺潺的流水声和清脆的鸟叫声......经过了一段艰难的路途,我们来到了外公家的祖墓前,只见墓前有杂草丛生,不是去年刚刚清理过了吗?此时,我脑海里突然浮现出一句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草的生命力那么强,仅一年的工夫就把整个大墓都遮蔽起来了,看来割草的任务很艰巨,于是我拿出镰刀去割草。我拿起镰刀,就往野草用力的砍去,可是野草不但没有被砍掉,反而我的手还被割出血来。爸爸看到这情景急忙过来教我割草,爸爸对我说:"割草先得把草搂紧,然后用力把草往下压,然后再用镰刀用力割,这样才能把草割掉。于是,我按照爸爸教的方法去做,果然许多草都被我割掉了。在我和爸爸等人的努力下,终于把草割光了。我还帮助妈妈扫地,我们打扫了地,恭恭敬敬的摆上鲜花,然后打道回府。
今天清明节,虽然很累,但我很高兴,学到了知识,用自己的劳动,表达了对祖先的怀念和尊敬,我想一定是很有意义的。大家想必也去扫墓了吧?不妨把你们的扫墓过程也告诉我吧!
清明节扫墓作文700字 篇6
又是一年清明时,不禁让人想起那首耳熟能详的古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古诗道出了古人对亲人的眷眷思念,而我们家乡的清明节传承了古人的习俗:扫墓、吃青团、放孔明灯等等。
清明这一天,我们全家人都去给我的太爷太祖母扫墓,在路上,我看见他们的表情非常悲痛,我不禁想到了太爷太祖母生前对我的宠爱,眼前浮现出他们那慈祥的脸庞,回想起太祖母编毛衣的情景,想到这里,我的鼻子一酸,眼泪也“溜”了出来。记得唐朝诗人杜牧说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虽然今天没下雨,阳光照在我身上,我却感觉不到一点暖意。太爷太祖母的坟墓在小村的尽头,一到那儿,祖父就在太爷太祖母的'坟前摆上了苹果、饭团等供品,然后把买好的黄纸点燃,我们大家恭恭敬敬地站在坟前,祖父让我们一个个上前鞠躬。轮到我了,祖父一边叫我鞠躬,一边请太爷太祖母保佑我平平安安,能考上大学。我想在此长眠的太爷太祖母一定能够听到我的心声的。等扫墓仪式结束,太阳已经西斜了。大家纷纷往回走,可能是心情轻松了许多的原因吧,他们表情不再严肃了,而是相互说说笑笑,我也抬头欣赏四周的景色,田野里麦苗绿油油的,油菜花金黄金黄的,一条大河从我们身边伸向远方,河水清澈见底,不时有几只小船驶过,船上的人,撑着篙,还伸出手向我打招呼呢!柔嫩的柳枝随风飘荡,姑姑随手折了一根柳条编成帽子戴在我的头上,我一下子成了机灵小红军。
逝者已去不可追,请君珍惜眼前人。清明墓碑前,无限的感伤将被抒发,祭祀者的泪珠将串成一段段湿漉的回忆,暖春的微风抹不净伤感人的眼睛。人生漫长的旅途不会停歇,宗脉的延续是一串加粗的省略号,老人的白发便是清明节最醒目的问号,孝顺与赡养是唯一正确的选择,是炎黄子孙对清明的最佳诠释。让孝敬之心日日在,坚持善待自己的父母与老人,在暖春四月的某个清明,立于拂起万千愁绪的细风中,才不至于面对死气沉沉的墓碑,空余幽幽的哀叹和无边的自责,背负一团心冷在风里哀号盘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