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注释及译文(2)

2020-06-21文学常识

  第四则

  原文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翻译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光是思考但不学习,就是有害的。”

  重点字词解释

  学:学习。

  而:却,表示转折。

  思:思考;思索。

  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dài):危害。

  第五则

  原文

  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翻译

  孔子说:“仲由啊,让我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的人才是聪明的。”

  重点字词解释

  女:人称代词,你,后作“汝”。

  知(zhì):通〝智〞本字指“是知(通“智”zhì)也”:通“智”,智慧,这里指聪明。

  之:代词,对待知与不知的关系。

  诲(huì):教导。

  乎:语音助词。

  由:仲由字(子路)(前542~前480)春秋时期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

  是: 这。

  【本段理解】:孔子说这段话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要实事求是。要有诚实、谦虚的态度,不要不懂装懂。

  第六则

  原文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翻译

  孔子说:“看见德才兼备的人就想着像他一样好;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看看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毛病。”

  重点字词解释

  思:希望,想着。

  省:指反省有没有相同的毛病。

  齐:相同。

  贤:德才兼备的人。

  焉:兼词,相当于“于之”,从他们中间。

  内:内心,自己

  【本段理解】: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虚心学习,以人为鉴,取长补短。

  第七则

  原文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翻译

  孔子说:“几个人走在一起,在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去学习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看到自己也有和他们一样的缺点,要及时改正。”

  重点字词解释

  必有我师焉:其中必定值得我去学习的人。焉,相当于“之”,即“在其中”的意思。

  三:泛指多人;古代汉语里“三”往往不是具体数字。有时是实指,有时是虚指。

  行:走路

  必:副词,一定。

  师:老师,先生。

  焉:兼词“于之”,在那里;在其中。

  择:选择。

  其:代词,代指他们。

  善者:好的方面。善:好。者:...的方面

  而:顺接连词。

  从:跟从,学习。

  之:字指择其善者而从之:代指善者;即好的:优点。

  之:字指其不善者而改之:代指不善者,即不好的。

  改:改正。

  第八则

  原文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翻译

  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因为责任重大而且路途遥远。把推行“仁爱”看作自己的责任,不也重大吗?奋斗直到死才停止,不也遥远吗?”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是一个因果关系的句子。

  重点字词解释

  士:有抱负的人。

  弘毅:胸怀宽广,刚强勇毅。

  仁:这里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为:看作。

  任:责任。

  已:停止。

  远:遥远。

  而:表并列(任重而道远)

  其中成语

  任重道远;死而后已。

  第九则

  原文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翻译

  孔子说:"只有在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凋谢的。"

  重点字词解释

  之:这里的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变成偏正结构,不译或勉强译作“是”。

  岁寒:一年中的寒冷季节,深冬 。

  然后(古今词):然 ,后。意思是分开来解释的。然,这样。后,以后。

  本段理解:本段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一种坚贞不屈、不随俗流、坚韧不拔的社会现象。

  第十则

  原文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shù)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翻译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的身上。”

  重点字词解释

  一言:一个字。

  行:奉行。

  其恕乎:其,表推测,相当于“大概,恐怕”。

  恕:用自己的心来推想别人的心,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的思想。

  欲:喜欢,想。想要(做的事)。

  施:施加。

  本段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愿意的事情的不要施加给别人。它在今天的社会道德修养方面有积极意义,已成为警世格言.

  【逐则注解】

  第一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

  第二则是学习方法,讲知识的继承和创新。

  第三则是学习方法,强调复习对知识的必要性。

  第四则是学习方法,强调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第五则是学习态度,通过对话论述了聪敏好学、虚心求教的可贵。

  第六则是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态度、提高思想修养。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

  第七则是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

  第八则是个人修养,强调怀有抱负就该有坚毅的意志。

  第九则是个人修养和社会现象,强调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坚贞不屈。

  第十则是个人修养,强调要学会换位思考。

  总共三类: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

  《论语十则》,是从《论语》中节选的有关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及修身做人的十条语录。这十则语录都是格言警句,每一则都表达了精深的道理,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文字也颇具特色,句式整齐,音调和谐,读起来相当流畅,富有感染力。

【论语十则注释及译文】相关文章:

1.论语十则原文及译文

2.论语十则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

3.爱莲说注释及译文

4.白居易《长恨歌》的注释和译文

5.白居易《池上二绝》注释及译文

6.白居易《琵琶行》作品原文、注释及译文

7.十则成语故事

8.论语名言

上一篇:《张特立》原文附译文下一篇:白居易《长恨歌》的注释和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