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2021-03-18小猫

【精选】说课稿合集4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数星星的孩子》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而且是写小孩子的,对学生来说确确实实是一篇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好教材。我们知道,写人的文章一般通过言行来表现人物的品质。这篇文章也不例外。第—部分写张衡怎样数星星,通过对张衡数星星的样子及具体如何去数来反映张衡的认真态度。第二部分通过奶奶认为张衡“傻”从侧面来反映张衡的刻苦。第三部分通过张衡说:“能看得见,就能数得清,星星是在动,可不是乱动”来反映张衡观察的仔细及决心。第四部分通过爷爷的话来告诉张衡北斗星总是绕着北极星转。这跟第五部分张衡几次起来看星星又有直接的关系,第六部分是对全文的概括,由此可以看出,全文实际上都是通过言行来表现张衡刻苦钻研、认真思考的好品质。而第一课时我就解决第六和第一两个部分。

二、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正确完成有关练习。

  2、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能大致说出:张衡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的原因:是因为他从小就爱好天文,长大以后又具有刻苦钻研的精神的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故事中蕴涵的道理,学习张衡从小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品质。启发学生观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张衡小时候是怎样观察和研究星星的;难点是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使学生懂得张衡为什么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

四、说教法与学法

  在低年级要通过讲读课文反复不断地指导学生朗读,初步掌握阅读的方法,培养阅读习惯,以便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在学课文时,我先提出一个总的问题让学生自学,在课文中寻求答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主动性,来自己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再通过幻灯与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

  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我精选媒体,系统设计,寓教于乐,乐中求学。这样,通过媒体化抽象为形象,既突破了本堂课的重难点,又使学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同时,我还利用音乐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激发感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从一年级时学过的课文《小小的船》,引入歌曲《小小的船》。从歌中“月儿”引出“星星”,揭示课题。

  (二)、自学新生字。分自由读,小老师领读,齐读,记字音和字形来学习生字。

  (三)、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随机介绍长大以后的张衡,出示最后一段的教学。

  (四)、那你想不想知道张衡小时候的故事,而引入第一段的教学。这也这节课学习的重心。抓住“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展开教学,这么美的星星,张衡看见了是怎么做的呢?进行第2句话怎么样数星星的的教学,加上动作演示,加深记忆,再从“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来体会张衡数星星的仔细与认真,以及有耐心。

  (五)、教学两个新生字:“珍、珠”。

六、教后反思

  整堂课下来感觉还是比较顺利的,由于本人自己水平有限,缺少一定的应变能力和教学机制,所以有待自己在以后的教学方面还要进一步的加强,就自己努力的方向做一下反思。

  1、以后在教给学生说话时要有序。即按先后顺序来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自己最完美的语言展示给同学们。这节课中有的同学说的无序,缺少语言的训练,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加强练习。

  2、加强学生的语言训练,特别是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要进一步加强,要让学生大胆的说,积极的想,在以后的语文课堂上还要多进行想象反面的训练。 《

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任何生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种群作为一个整体具有一些个体所不具备的特征。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这也是我们的教学重点,本身概念不难理解,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掌握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课文中介绍了两种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其中样方法主要是用来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方法,在用样方法作调查时一定要做到随机取样。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比较强、活动范围比较大的动物。种群的这四个特征也不是没有联系的,其实都是围绕种群数量这个核心来讲的。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实际调查种群密度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根据本章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以及考试要求的具体内容和复习要点,确定以下复习目标:

二、复习目标

  (1)列举种群的特征。

  (2)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掌握样方法的实际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

  (3)通过种群密度调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通过了解种群的概念,使学生树立时空观念和变化发展、相互联系、统一整体等观点。通过了解种群特征,对学生进行适应、整体等生命科学观点教育,并注意联系人类种群对学生进行人口教育。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种群的特征。

  教学难点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学生是教师教学对象的主体,他们的学习意识和学习行为对学习的效果有很大影响,以下是我对我校学生学情的分析。

三、学情分析

  1。学生整体定位:我校学生学习状态不理想。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2。知识基础:学生对基础知识有一定认识,但掌握不牢固不系统,部分知识点已经遗忘,不能举一反三。

  3。能力定位: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但思考问题的认知能力有限,实验分析、实验设计和归纳总结能力有待提高。

  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课题设定的复习目标,结合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学情的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知识点清晰,内容看似简单,但知识较抽象,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必须想方设法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而且要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自己一步步探究出结论,从而解决问题,获得知识。以下是我的教学策略:

四、教学策略

  1、教学方法设计

  (1)采用题组复习法:精心设计复习教学程序。通过生生课堂互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用科学方法指导学生复习。

  (2)启发引导式:通过设疑、质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深入挖掘教材,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认识水平巧妙地组织教学,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

  (3)组织讨论:构建合理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问题的探究学习中去,展开讨论、推理、猜想,激活学生的思维。

  (4)小循环,多反馈:教师针对每一个知识点,设置相应的合理的题目。加强练习的应用性,突出实效性。在课堂中应用发展性教学评价,鼓励创新,使学生体验成功(贯穿始末)

  2.学法指导设计

  (1)自主解决问题法:通过复习学案,学生主动复习,使自学能力得到提高。

  (2)讨论法:结合学案,给学生讨论的时间和空间。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启发引导学生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

  3。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利用现代化媒体教学课,展示图、文,突出重点、难点,直观易懂,提高了教学效率。

五、教学过程

  (一)回顾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的内容,试着建立本章的知识网络图。(课前板演图)

  (二)回顾必修一、二、三中有关种群的概念,并结合你的回顾,谈谈你对种群的认识。并思考以下问题:①种群内部的生物之间结成了什么关系?②种群和物种是同一概念吗?我们通常所见到的物种是否就是指的种群?③种群和生物的进化有什么关系?④种群和生物的繁殖有什么关系?⑤种群和群落有什么关系?

  (1)①必修一P5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

  ②必修二第七章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P114:

  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

  ③必修三第四章章首语P59: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

  (2)两个条件:一定时间、一定空间两个要素:同种、全部

  三个基本单位: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是群落的构成单位

  两个关系:①与个体的关系:种群的特征是个体所不具有的,个体只能具有性别、年龄、出生、死亡等特征。

  ②与物种的关系:同一物种在不同区域可以形成多个种群,

  一个种群内的个体一定属于同一物种。

  (3)种群内部的生物关系(种内关系):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

  种群是一个有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起作用下的活的有机统一体,它有其发生、发展、繁荣、衰退和灭亡的过程。

  复习中要开展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的点拨,启发引导。通过这种途径一方面让所有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复习的过程中,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创设展现自我的机会。

  (三)种群的数量特征有哪些?它们与种群数量变化有什么关系。并思考以下问题:①直接反映种群的繁荣与衰退的特征是什么?②能够直接决定种群大小变化的特征是什么?③能够预测种群变化方向的特征是什么?④能够间接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特征是什么?

  直接反映种群的繁荣与衰退的特征是种群密度。

  能够直接决定种群大小变化的特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能够预测种群变化方向的特征是年龄组成。

  能够间接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特征是性别比例

  学生汇报导学提纲,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直观的完成种群的数量特征与种群数量变化关系的复习,并最终完成题目,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四)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种类、适用范围、过程、计算方法及其注意事项(与课本P61中的实验相结合)。

  方法样方法标志重捕法

  适用种群活动能力弱和活动范围小的种群,如植物、昆虫卵的密度、蚜虫、跳蝻的密度活动能力强和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如哺乳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昆虫类等动物。

  基本程序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份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计算方法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种群数量=标记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标记数。

  注意事项①计数时若有正好长在边界上的,只计样方相邻两条边及顶角上的个体(即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②植物的大小不同,样方的面积也应不同。③要大胆舍弃特别悬殊的数值,取多组邻近的平均值。④不能随意更换位置和面积。⑤选取总面积大的相应样方也应多取些。①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必须对动物不会产生有损其寿命和行为的伤害。②标志不能过分醒目,以防可能改变与捕食者之间的关系。③标志符号必须能维持一定的时间,在调查研究期间不能消失。④在调查期间没有较多个体迁入、迁出、死亡。

  生活中应用知识:重点考察学生们对各个考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课堂自我评价:教师用亲切的语言与同学交流。学生从各个层面对知识进行总结,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经验,给学生创设展现自我的机会。

六、板书设计(略)

七、课后反思:复习过程注重开放,突出主体。

  (1)突出学生自主梳理的过程

  “看一遍不如讲一遍,讲一遍不如做一遍”。在教学时,要求学生在根据复习提纲自己梳理基础知识的,并且就相关内容提出问题。这样一方面变学生“要我解决问题”为“我要解决问题”,使学生更加主动学习。另一方面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领悟程度,是肤浅还是深刻,是简单的识记还是灵活应用,而教师也可以在此过程中反思自我问题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突出复习方法的渗透

  复习课中要重视让学生说“学”,即在学生自主梳理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说”所学的内容,“说”学习方法、“说”思维过程。总结设计实验的方法、分析说明题和识图题的解题技巧。不光“授之以鱼”,更“授之以渔”。

  (3)注重学生积极有效的参与

  本课设计的许多环节,如讨论交流、提问质疑、联系实际等,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设想,学生愿意参与,积极参与,学习主动,思维活跃,课堂的效率就高。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解答较难题目的信心。

  不足之处

  本课值得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教师要控制好每一个环节的时间,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但由于时间紧,留给学生的时间和空间相对较少。今后要尽可能为所有学生创造一个表现的机会、获得成功的机会,要善于引导、善于鼓励,还要在有效控制和利用时间上多下功夫。

上一篇:精选说课稿合集7篇下一篇:精选说课稿合集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