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有话可说的策略
小学生作文有话可说的策略
江苏 盐城 ●朱 叶
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特别是小学生,但是一写作文,他们总感到没啥可写,实际上,小学生生活在社会、学校、家庭中,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心中应该是有“料”的。可是为什么还是一写作训练就无话可写呢。究其原因,与小学生不注意写作文和缺乏观察生活、捕捉素材的敏锐性有很大的关系。
一、创设有话可说的情境
许多生活素材都能和作文教学联系起来,所以我们的教师要善于创造情境,引导学生把话说出来。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他的《教海漫记》中写道:一天,我发现学校的垃圾箱里有一块只咬了一点点的面包,我把它捡了起来。一个念头立刻萌发了出来:把它拿到课堂上,让学生看看,说说自己的感受。上课了。学生们听到了我的介绍,议论纷纷。我说:“如果你碰到这位扔面包的同学,会怎么说?请思考一下,写个发言稿。只写个提纲也行。”写好之后,我借了条红领巾戴在脖子上,扮演扔面包的同学,并给自己起了个名字——晓理,意思是说,我是个懂道理的“同学”。然后请同学们“帮助”我。——有了“的”,学生才好放“矢”。学生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我进行了批评,把我说得“心服口服”。下面是部分学生的发言:
“晓理同学,粮食来之不易呀!它是农民伯伯用血汗换来的。你把一个好好的面包扔了,我感到可惜。”
“晓理同学,还记得我们上二年级学过的那首《锄禾》的古诗么?‘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于永正老师写的这个案例,清楚地告诉我们,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善于创造适应学生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有感而发。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点
善于运用童话。著名童话作家郑渊洁曾经说过:引导孩子走进文学殿堂的往往是童话,挑战想象力的也是童话,它最适合儿童好奇、富于幻想的心理发展特点。低年级语文作文教学,应该牢牢抓住儿童对童话浓厚兴趣的这样一个契机,利用听童话、讲童话、编童话、写童话多种方式,在接近儿童生活的童话中,培养儿童的创新思维,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乐于说话、写话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童话导入,继而让他们续编故事,如学了《狼和小羊》后,狼猛地扑向小羊,结果怎么样了?让小学生展开想象,继续编下去。你会发现有很多孩子都乐于这种形式的写作。
放开学生手脚。作文没有诀窍,没有捷径,唯有多读多写。(教学论文 )现今的作文教学确实让学生写的很多,可是有时命题作文的训练,限制了小学生想象的空间。有的模棱两可的命题作文,令学生拿着笔发呆,一节课挤出来几行字。学生没有兴趣去写这样的题目当然就写不好。何不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学生“天马行空”,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喜欢什么就反映什么。春游秋游是学校每年两次的大型活动,活动结束必然要让学生写日记。而我们知道这些活动地方都是常去的,往往没啥可写了。比如去鸿山秋游,那里是吴文化的遗址,对小学生来讲,不知从什么地方写起。老师们索性不加指导,放手让他们写“秋游的快乐”,只要你觉得好玩的都可以写下来,这样一来,习作的内容就丰富了起来:和胡蜂PK;看谁坚持到山顶;作为钱令希校友我感到骄傲……这样的作文当然就有“看点”。
三、教会学生思考
学生习作过程,其实就是思考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善于思考的学生,在脑力劳动上所花费的时间,大约三分之一用于课内,三分之二用于课外阅读。我们知道作文教学离不开训练,但我们更应该认识到教师在组织学生训练时,“课外”训练要重于“课内”训练,也就是他们的生活作文。在生活中运用策略引发学生思考。五年级的教材中要求学生以《秋天的树叶》为题写一篇习作。如今,我们的校园、小区都种满了各色常青的树木,很难见到那漫天飘飞的黄叶了,如果单纯地让学生写秋叶,要么就是范文摘抄,要么就是无病呻吟了,该怎么办呢?我的.启蒙老师在执教这课时,让学生收集秋天的树叶,然后制作成叶贴画,并为自己的叶贴画写一个介绍。有学生这样写道:
我用秋叶做一架我梦中都想见到的飞碟。叶子做飞碟的外框:先放一片深绿的叶子,然后放一片绿色的叶子,接着是绿中带黄的,更黄一点的……最后变成枯叶。这样树叶的一生就在我的剪贴画中呈现出来了。中间我还用雪松那尖尖的绿叶拼成三个字:UFO。枫树的叶子火红火红的,成了飞碟的推助器……
有了课外的生活体验,构建一个习作指导场,教师在真正了解学生困惑所在后,才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也能在这样的思考后,将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外化为文字。
综上所述,我们的教师在正确把握现阶段作文教学的现状的同时,不仅要吸收国内外各种优秀的教学理念,在切实把握文本的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积极开拓生活的空间,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教师的指引下,使作文真正成为学生生活体验的表达。
【小学生作文有话可说的策略】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