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2)

2021-06-13夏天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平移与旋转》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P41—42页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会辨认锐角、钝角,建立了有关几何图形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今后的几何学习打下基础。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在学生的生活中并不陌生,而作为新课程中的新的教学内容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因此教材从生活实例入手,在大量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和发现平移与旋转的运动规律,并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平移的方法以及学会分辨平移和旋转。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2、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积极参与对旋转与平移现象的探究活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旋转和平移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

  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渗透了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感知平移、旋转现象;学会在方格纸上平移图形。

  教学难点:是在方格纸上平移图形。

四、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

  1、实践操作法

  二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建构主义学也认为,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而生动的思维活动。因此,本节课设计了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剪一剪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运用多感官参与学习,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多依赖直观这样一个矛盾,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发展。

  2、游戏教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因此,本教学设计注重创设图片情境,以激趣为基点,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巩固所学新知识。教育心理学中也说游戏是儿童的本性,结合本课教学内容抽象性的特点,我以图片和游戏作为载体由浅入深地引入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学法

  1、情境学习法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因此,我让学生从身边事例中找出平移、旋转的物体,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2、小组合作法

  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能数学地进行交流,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使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在合作中探索、发现和发展,使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气氛,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五、说教学过程

  依据以上的教法学法,本课设计了如下四个教学环节:

  1、实物导入,初步感知(3分钟)

  新课标认为学生经验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基础。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与现实生活关系非常紧密,这是他们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而且儿童的注意力有强烈的直观性和色彩性的特点,容易被生动有趣的事物所吸引,所以在开始的时候我就利用窗户和钟表揭示平移和旋转的现象。

  课伊始,我就引导学生观察窗户上窗的移动情况,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窗户的运动情况并让学生用手画出窗户的移动路线,形成对平移概念初步的感知。接着,我再出示钟表,让学生观察秒针的运动情况的同时让学生用手画出秒针的运动路线,形成对旋转概念的初步感知。

  2、创设情境,感受体验

  在学生形成初步感知后,我再创设图片情境加深理解解。(利用主题图及课本中的图片揭示平移、旋转现象)

说课稿 篇3

  一、创设情境 谈话导入

  开始以谈话的方式切入学生生活,同学们,相信你们都有自己的小伙伴,那么谁是你的伙伴,你们在一起相处的怎样?让学生自由发言,并能够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引出课题。

二、 范读

  承接导入,师范读,并提出问题。想一想:故事中有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时,教师应指导学生从两方面把握故事:一是猎人马哈多和猎狗救助乌鸦;二是乌鸦和猎人救助猎狗。

三、 自读课文

  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在读的过程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字词。“伙伴”是理解课文最为关键的一个词,因此,学生在自由读时,教师应指导学生以“伙伴”为中心,边读边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他们各自为自己的伙伴做了些什么?学生回答时可以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来说,也可以按照其他顺序来讲。

四、 细读课文 交流感动

  这是一篇很感人的文章,因此要抓住关键之处,通过品味重点语句感悟故事的人文内涵。该环节要加强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指导,使“勾画、说体会、朗读”有机结合起来。

  “感动”一词对于情感目标的达成极为重要,结合课后第一题,让学生边读课文,边勾画出课文中令人感动的语句,并说出为什么感动,从而体会文中伙伴间的关心,互助和牵挂之情。在此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知识,对“日志过得很有诗意”等句子重在理解,不易讲得过于真白。

五 、拓展

  从课文故事引发开去,理解“伙伴”的含义,联系自己的生活,思考:如何和生活中的伙伴相处?作为朋友你为你的伙伴做过什么?

  这样的话题利于使学生思考自己的生活,学会和伙伴和睦相处,彼此关心,互相帮助。

六、板书设计

  以“伙伴”为中心的图表法是教学过程更加顺畅,也有利于学生读懂全文。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本单元的课文共有5篇,每一篇课文的侧重点都各有不同,第1课,观中问,第2课想中问,第3课,观中学,第4课,实践中求得真知,第5课古诗欣赏。《海螺》是实验课本第三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课文讲了在海滩上有许许多多的海螺,海鸥问海螺为什么要开着窗户,海螺回答说是要观察世界。课文共有四小节,文字简练优美,通过海螺和海鸥的对话,使学生懂得应该学会观察世界。本文充满童趣,从海螺与海鸥的对话中,让学生懂得要向海螺一样学会观察就能发现世界的美丽。

二、说学情

  在识字方面,通过一个学年的学习,学生基本养成了课前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已能比较熟练地根据拼音读准字音,并积累了一些识字方法,如:加部首、去部首、猜字谜、编口诀、字形分析等。因此,在生字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凭借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和识字能力自主完成识字任务,老师只需作一些必要的点拨,归纳。

  在阅读方面,多数学生能做到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有些基础好的学生已经具有良好的语感。随着识字量的增加,朗读水平的质也有了提高,也能通过朗读有了自己的基本认识。部分学生已经能初步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并通过圈划词句理解课文同时具备了积累精彩语言材料的基本能力。学生也初步养成了边读边想的学习习惯,但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所蕴涵的道理还有一定的难度,老师应该在充分鼓励学生自主阅读,通过划划词句,读读品品来理解课文。在学生自我感悟的同时进行有效地指导,帮助学生悟道,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1.正确听、说、默写、运用“关、螺”等四会字,能结合课文的语言环境通过多元化的学习方法理解“金灿灿”、“闪亮”等词语的意思。

  2.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正确朗读课文,不添字、不漏字,借助恰当的停顿和声音的高低、语调的变化来读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有感情地读,理解海螺说的话, 懂得只有学会观察世界,才能发现世界的美。

  4.背诵课文第2小节。

  重点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海鸥和海螺之间的对话,懂得海螺打开窗户是为了观察世界。难点是海螺为什么要打开窗户,观察世界。

四、说教法

  知识点的落实。课文中的“挨、鸥、呷”是二会字,学生只需会认会读即可。“螺、滩、瞧、屋”在字形上易搞错,在教学时要重点给予指导,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可用不同的方式帮助学生记忆。另外,“扇、朝”是多音字,教学时,使学生掌握这两个生字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读音。课文的文字优美,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积累“金灿灿、闪亮”等词语。在朗读课文时,抓住重点词句,指导朗读,体会海螺善于观察、热爱观察的优秀品质。在书写方面,重点指导 “滩、屋”。课堂上,老师在强调正确书写姿势的同时,引导学生认真地书写,先描,后写。老师要提醒学生把字写端正、匀称,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和书写心理。

  能力点的落实,在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读出感情来,理解课文的主旨。

  情感目标的落实,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海螺善于观察、热爱观察的优秀品质,并能将这种优秀品质运用到生活和学习中。

五、说学法

  识字学习依旧是二年级学生学习的重点。在识字方面,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老师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经验和方法自己识记,在此基础上帮助他们归纳、总结好的识记方法,以利于学生识字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本课语言简练,文字优美,因而学生在学习时以读为主,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较多的读书时间,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在安排学生读书时,每次都有明确要求,特别强调边读边思考,在读中理解重点的词句。对有兴趣读或读得好的学生,老师都应及时肯定,以保持学生学习朗读的积极性。

六、说教学过程

  讲读课文时,紧紧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依据教材特点,以海鸥和海螺的对话为线索,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一)实物导入,激趣设疑

  低年级的学生认知特点由直观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他们对直观形象的东西特别感兴趣。课伊始,给学生观看大海和海螺图片(示ppt),(学生对海螺并不是很陌生,让千姿百态、五颜六色的海螺冲击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紧接着出示句式(PPT):海螺喜欢海边,是因为……(学生只要说出大海很美即可。)然后出示第二个句式练习(PPT):海螺为了看海上的美景,所以 。(第一句是对课文预习情况的一个检查,第二句因果倒装句是对学生以前学过的句式进行复习。)

  (二)初步朗读,整体感知

  只有学生主动充分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他们才会真正获得所知,课堂气氛才会真正活跃起来,所以我设计了“小蜜蜂采蜜”的教学环节。(示ppt)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自学生字。

  2.找一找描写海螺的语句,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海螺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喜欢的理由。这里很自然就引出第一小节:海边,金灿灿的海滩上,海螺一个挨着一个。一个一个大大小小的海螺,像一间间大大小小的小屋。瞧,像小屋的大大小小的海螺,屋顶上都开了一扇窗户。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会抓住一个挨着一个,一个一个,大大小小,一间间等词语。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一个挨着一个,一间间说明海螺数量多,大大小小说明海螺形状多。此时,喜欢这句句子的学生起立看着大屏幕再读,感受金灿灿的海滩,蓝蓝的大海,许许多多的五彩缤纷的`海螺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海边风景图。)

  (三)分层朗读,突破重点。

  1.(定格一幅海螺图),请学生观察:看,大大小小的像小屋的海螺窗户怎么样?(出示PPT),(预设:学生的回答是从不关上。老师紧接着追问,什么叫“从不关上”?学生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从不”的意思。)此时,也许就会有学生接着问“海螺的窗户为什么从不关上?”老师问:“答案在哪里呢?”不用教师回答,学生就会自觉地去阅读课文第二小节。

  2.一读,交流情况。这时在学生自觉朗读的前提下,老师请一位认为自己读得最棒的小朋友来展示读,这里既检查了学生正确朗读课文的能力,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二读,解决疑问。海鸥飞来了,它会怎样问海螺呢?海螺又会怎样回答呢?出示填空练习。明白海螺到底在看什么。原来海螺是在看太阳、月亮、星星、彩云等大自然现象。三读,细读品味。圈出表现自然景象特点的词,借助学生的肢体语言表演读,读出这些自然景象的动态特征,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之美。(PPT)(配合海螺的话)四读,熟读成诵。

  (小结):通过分层朗读,自读自悟,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小海螺的窗户从不关上,是因为它在认真观察这个美丽的世界,不愿浪费一分一秒的好时光。在读懂课文的同时,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教学的重点难点迎刃而解。

  (四)认知迁移,创新运用。

  课的最后,老师请学生也来当一回爱观察的好孩子,能回答以下问题吗:螃蟹为什么吐泡泡?金鱼的眼睛为什么是鼓的?蜜蜂为什么老在跳舞?通过思维性训练,培养学生爱观察勤思考的意识。

  以上就是我对《海螺》课文的理解,不足之处,恳请指教,谢谢!

上一篇:体育课跳远说课稿范文(通用4篇)下一篇:有关说课稿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