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我还是去了那座古老的城,那座想了百回的城市—南京。
于我的记忆中,南京是座凄凉的城市,亦可说是座古墓城,放眼全城,中山陵、眀孝陵、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雨花台.总统府.总显出一丝无奈和沧桑,仿佛阵阵寒意笼罩着这座城。
诚然,南京市座长我于百倍不止的古城,它和我之间似乎总隔着那么一层说远不远.说近不近的膜,以致我第一天傍晚来到宾馆还沉在朦胧之中,绍兴吗?不,街边老人分明说着陌生的乡话。天堂吗?不是,四周又是熟悉的,人群熙熙攘攘,叫卖声不绝于耳。我彻底糊涂了。
这种感觉在我夜晚游览夫子庙时便消失了,母亲与同行的阿姨穿梭于商店,而我和妹妹便相宜得在街上吃起美食,玩起了新买的玩具,看到不停闪光的旋转飞伞冲上漆黑天际的时候,我的心仿佛被南京这城市征服了。
睡了一个晚上,我们迎来了第二天的早晨,也是旅行的最后一天。
随着周围景物的不断变幻,我们来到了青山环抱的中山陵,抬头仰望,中山陵坐落于山的顶端,而要上去的唯一方法就是爬行三百九十二阶台阶,望着周边不断上下的游客,我下定决心,迈开大步,向顶端进发。也许,这次进发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过程,三百九十二阶台阶不难亦不易,正体现了孙中山先生为人民革命的决心,伴随着“三民主义”一起融入了我的心中。
到了重点项目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初次听父亲说,这里不用售票,免费进出,我便以为这儿是缺少人气,卖不出票。直至进门后,看见一脸肃穆的人群,我才领悟:大屠杀,是生命的终点,是思想的起点,这份厚重的生命体悟是无法用金钱换取的。而我之前的所思所想是多么愚蠢。
进入大门,首先看见的是一堵厚实的长墙,上面雕满了受害者的模样,有伸手保护儿子的母亲,有拄拐棍的老太太,有号啕的儿童,叫人哀伤。旁边是一大串侥幸存活人的脚印,金属质感愈发突出悲哀的气氛。偶然一抬头,我的心跳漏跳了一拍:受害者:300000人!这是一座西北小城的总人数,而这么多人竟惨死在迷失人性的鬼子刀下,我为他们感到可惜。随后,我们进入大堂,带着万分沉重的心情,进入了一间漆黑的屋子。走进去,才发现其实里边并不全黑,四周遍布着星星点点的蜡烛,摇曳的火苗瞬间牵动了我的神思。没错,这是单属于这次惨绝人寰的屠杀中丧命亡灵的,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荣耀的吗?望着这些烛光,心却仿佛望见了那些惨死的百姓,是生命创造了艺术?是艺术留住了生命?我不清楚。
再往下,就是传说中的“万人坑”了 。黄土的泥土中,埋着早已腐烂的尸首。一具女尸肋骨全断,一具男尸手脚分离,一具童尸竟人首异地。记录板都无声地记录了这些,可是还有多少我们不知道,还有几具.几十具.几百具.几千具.几万具尸体我们尚未挖掘?是岁月,使他们深埋地底,亦是岁月,使他们重回人间,我深深地记起一排大字,那是馆内壁上的一行字:要宽容,不要忘记!
走出里馆的'后门,抬头便看到了这儿的最高建筑:和平永驻。一位庄严的老妇人正放飞着一只白鸽,周围是成片的花簇,她的眼神中带着希望和企盼。是啊!只有光明才能给人带来企盼,只有和平才能给人带来希望!带着这一份十足可贵的体验,我走出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也许这茫茫人群缺我一个并无大碍,但我可以肯定,这是我受到最深的思想教育,这是历史的力量。
说来也奇怪,南京仿佛是个有魔力的城市,两天前吃过的饮食,现在竟全然忘却了。只记得我们又来到了一处温泉地,结束了自第一天中午到第二天中午匆匆的脚步,在两处温泉之间奔来跑去,现在看来,实足不像是一个十三岁的孩子了。
夕阳西下,在无数次向南京道别后,我们缓缓驶出了这座古老的金陵城—南京,渐渐地,夜幕织上了天空,我不住命令自己与眼皮作斗争,但结果,并不尽人意。在夜色的笼罩下,我们驶向了最初的起点—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