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人作文的12个技巧(5)

2018-07-13写人

6.言为心声

  语言是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重要方面之一,我们常说“言为心声”就是这个道理。

  一位同学的作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舅舅给我家送来了几包棉籽,爸爸皱皱眉久?说:“种,没有时间;不种,棉籽又浪费了。怎么办呢?”妈妈听了说:“你遇事总是心问口,口问心。种!我包了!”说完就笑起来。

  你看,通过“爸爸”、“妈妈”的话可以看出,两个人的性格多么鲜明:一个遇事犹豫不决,一个做事果断利索;一个说话前思后想,语言显得比较严密;一个口快心直,语言也简短干脆。但不管是“爸爸”,还是“妈妈”,性格都让人觉得可爱。语言的作用真大啊!

  如果能写好人物的语言,作文就比较容易成功。那么,怎样才能写好人物的语言呢?

  男人有男人的语言,女人有女人的语言;老人有老人的语言,小孩有小孩的语言;农民有农民的语言,知识分子有知识分子的语言……要想写好人物的语言,最忌讳的是瞎编乱造。你要写谁就要注意听谁说话,而且要经常听。只有这样,才能听到最能代表人物心灵的话。而且,话不像某种东西,过了儿天还在那儿摆着,它无影无踪,稍不留意就消逝了,所以要勤记。

  写好人物的语言是一种快乐,能听别人讲话也是一种快乐。如果处处留心不同特色的语言,那就不愁写不好人物的语言了。

7.提示语的位置

  谈过描写人物的语言之后,顺带也说一下使用描写人物语言的几种形式。请看下面几个例句:

  (1)老班长支吾着说:“我,我早就吃过了。看到碗里还没吃干净,扔了怪可惜的……”

  (2)“不,我全知道了。”我打断了他的话。

  (3)“不行,太少啦。”他轻轻地摇摇头,“小梁,说真的,弄点吃的不容易啊!”

  以上是引述语言的种形式。第一句话是提示语在前,引语在后;第二句话是引语在前,提示语在后;第三句话是引语在前后,提示语在中间。那么,提示语和引语的关系到底是由什么决定的呢?有没有规律可循呢?是随意安排的吗?

  实际上,说透了,提示语和引语的关系是由说话环境决定的,该是怎么样的环境,就怎么样安排二者的位置。如果情况比较从容,又显得比较郑重,就采用第一句话的形式:提示语在前,引语在后。如果倩况比较紧急,下面一个人的话是紧接着上面一个人的话说的,就用第二句话的形式。第二句话是在“我”打断了“老班长”的话以后说的,中间没有任何间隙,如果把提示语“我打断了他的话”放在引语之前,那就没有仟何着急焦虑的气氛了。这点,你一读就体会出来了。第三句话这种提示语在中间的形式,是在气氛比较舒缓的情况下采用的,说明前后引语之间,说话人的态度有了变化。“他轻轻地摇摇头”这种动作就是在他说了前面的话以后出现的,所以也就如实地这样写了。

  明白了其中的原委以后,这就要求我们在听别人说话时,要留意当时的说话环境;写作时,要斟酌引语与提示语的位置关系。如果能顾及到阅读效果,一般就容易安排了。比方说,第二句话只有把提示语放在引语的后面,读了第一句话后紧读第二句话才符合当时的语言环境,语气才连贯,否则,就別扭了。

  愿你把提示语放到恰如其分的位置。

上一篇:初中写人作文:堂妹下一篇:夸夸我的同学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