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雨后,天气仍不减闷热,近午夜时分,蒸笼般的空气仍然禁锢着人的呼吸。打开窗,仍有淅淅沥沥的雨丝穿窗而入,但清风拂面,心里也仿佛顿然清爽了许多。
伴着丝雨不期而至的还有阵阵蛙鸣,时而响亮时而低沉。心头不禁一动,这熟悉的声音来自遥远的天外世界。充斥着嘈杂和声响音乐的现代都市生活中,大自然的声响仿佛成了遥远的梦。蛙鸣,青蛙,仿佛所有一切都只存在于儿时的记忆。
似曾相识的声响在耳边响起。想起了儿时,老家,夏日的夜晚房前屋后,蛙鸣不断,院子里面,开一盏门灯,有时和家中的堂姐弟妹们在院子一块玩丢沙包,捉迷藏的游戏。更多的时候伴随着蛙鸣听奶奶讲故事。儿时的我们非常崇拜奶奶,奶奶肚子里装了许许多多的故事,每逢放学后做完作业,总央求奶奶讲故事,“七仙女”“海螺姑娘”等等,许多故事在我大学读到的文学作品中似乎也能找到“蛛丝马迹”,但又有诸多不同,我想很多故事经过了奶奶精心的加工,亦或许和诗人一样,记诵的名篇多了自己也就会作诗而成了诗人,总之无论讲什么总是不假思索,信口拈来。人们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但大字不识一斗的奶奶如何条理的记诵了如许多的故事的呢,现在也还觉得不可思议。
伴随着夏夜的蛙鸣,我仿佛看到了儿时映着月光或者昏暗的灯光,和父亲母亲妹妹在院子里乘凉的场景,地上铺着的依旧是只能容纳一个人躺下的凉席,小家四口或坐或躺,凉席仿佛也倒大小合适。在那些没有风扇没有空调似乎也没有风吹的夜里,唯一的风源就是妈妈手里的蒲扇,她总是一边和父亲聊着闲天,一面给我们扇着凉风,活泼好动的兄妹俩,晚上的乘凉自然也少不了嬉闹,虽然有时也少不了挨骂,但我们都懂得妈妈“刀子嘴豆腐心”的性格,母亲也总是无奈的一面数落我们的顽皮,一面拍打驱赶着飞近的蚊虫,惟恐天气和蚊虫伤着这一双宝贝儿女。父亲虽在旁边,但只要不违反原则,总是津津有味的看着我们俩嬉戏玩闹。伴着蛙鸣,伴着父母的闲聊,我们度过了儿时一个又一个闷热而又清凉的夜晚。记忆中我们总能在母亲的摇扇下进入梦乡,第二天醒来却总是发现自己已经睡在床上,看看周围,父亲母亲可能早已经趁着早上的清凉到地里劳作。如今有了自己的孩子,偶尔帮助孩子扇一会凉总感觉胳膊酸痛的够呛,真不能想象妈妈当时是如何做到这些的呢。妈妈不会讲故事,但是母亲的摇扇总能闪烁在儿时的梦中,也许兄妹对母亲的认识和记忆就从这摇扇开始的吧。
时光荏苒,一晃二十年过去了。如今奶奶已耄耋之年,父母也已经年过半百,妹妹前年大学毕业后在省城一家单位上班,在这寂静的夜里,不知他们能否听到这撩人的蛙鸣,想起曾经的流年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