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作文 篇4
播种习惯,收获命运。——题记
拥有寻美之眼睛,成就无悔之人生。
在我二年级时的一次晚饭后,我们一家人又像往常一样坐在沙发上,聊聊自己今天遇到的有趣的事,这时,爸爸对我说:“女儿,你睡的单人床是两分米长吗?”我哈哈大笑的说:“爸爸,您是不是糊涂了?两分米长的床?那我每天晚上只能坐着睡觉了!”我笑得直不起腰,妈妈也在一旁笑。可爸爸并没有笑,还是很认真的说:“不是两分米是多少?”我毫不犹豫地说:“两米长。”
接着爸爸又说:“小明身高150厘米,体重54克。”话音刚落,我又大笑起来,说:54克!和一个鸡蛋重量差不多,这是什么人?”我一边笑着一边问爸爸是不是发烧了,怎么说起胡话了。爸爸一边指着我的作业本一边说:“仔细看看,是你糊涂还是我糊涂?”我仔细一看作业本,连忙收住笑容,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这时,妈妈走过来:“女儿,怎么不笑了?刚才你的笑声多好听啊!”爸爸却开始哈哈大笑起来。原来刚才在爸爸身上所发生的“笑话”,都是我粗心大意造成的。我赶紧拿起笔改正过来。这时,爸爸收住笑容,再次严肃起来,说:“以后再也不许马马虎虎了,不让下次要罚抄了!”
爸爸笑了,妈妈也笑了,我也不好意思的笑了。后来,可能是出于自尊心强,也可能是出于爸爸的激励,于是我暗下决心,一定要细心认真,不会让爸爸妈妈有第二次笑的机会。
于是,从那以后,我每天认真写作业,每一题都细致谨慎的思考,再把答案写下来,然后仔细的检查,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对于那些不懂得、难的题,我便更会认真的做,谨慎的琢磨题目,找找是否藏有悬机在里面,就这样,我经常攻破了许多难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细”的做法似乎已成了我日常生活中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渐渐地,我习惯了这“细”,并喜欢把它运用到我的测验考试当中,于是,我的测验成绩也随着“细”形成逐渐上升,后来甚至得到过全班第一等。慢慢的,我试着把它融入我生活里的点点滴滴,喜欢观察生活中的细微之处,由此得到感发,并学习其特长,取长补短……
我感谢小时候爸爸的那个“笑话”,感谢“细”给我的启迪,使我得以“播种习惯,收获命运”!
细节作文 篇5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一一题记
我踏进了这条巷,不,它更像一条街。人流如潮,穿行在横竖之间。搅动了长廊里氤氲了上千年的人文与历史。晴空之下,她像一条项链,系在这座城市的脖子上。这儿是一一三坊七巷。
迎面吹来一阵风,扑面而来的是巷坊深处鱼丸的香。长墙外春藤肆意生长,莺鸟相鸣。我跨过一道石坎,对面是一家雕鑽店,门前陈列着一个个精美的石制品,再后是一把小凳配小桌。一旁,双鬓发白的老板戴着老花镜,注意到了我和我爸妈,却并没有放下手中的活,一刀下去,他手里的刻刀在石上镌刻出一道刚劲的线条。
突然,他停下了手上的工作,抬手示意我们可以进去。没想到的是,这小坊里竟别有洞天,里头有更多的作品,摆着一口大缸与一口小井。当然参观的也不止我们,不少游客收到老板的邀请也驻足于此,在这里欣赏着这别具一格的小景。井边放着一座大石刻,上面印着店的招牌,字典雅大方,是典范的正楷,在垂与顿,悬与停的把握中表现的十分老练,得当巧妙。细节决定成败,镌刀划在石上力道的不同,线条的效果自然也不同。
携起刻刀,老板此刻又开始创作了……
讲究细节的运筹是文化传承的唯一渠道,这里古朴的味道就是一个个注重细节的结果。
带着馋,我们来到了一家小吃店前。一排店铺都整齐划一的装束,但门口排队的人长得让人无法想象。挤了好一会儿,我才终于在门口争得一席良位,回首便可以看见掌门的那位老师傅在玻璃后头娴熟地操作着锅炉。徒弟在一旁用双手配合着木筷,快马加鞭地制作着鱼丸。老师傅用豁亮的声音吆喝了几声,马上意识到人太多,这样下去丸子铁定不够,于是赶紧与徒弟交换工作。
当高昂的吆喝声自近而远绕了个圈回来时,老师傅的双手已经将一只雪白通透的鱼丸包好了。接下来,一份又一份晶莹的鱼泥变着样与赶来的肉馅儿组成了“驴打滚”,又在过了一圈儿淀粉后,他用手轻轻拨走那些突兀多余的角料,让它们顺着锅壁划入白葱、胡椒交相辉映的汤底。没几下属于我的这份鱼丸就上了桌,清白的葱,雪白的丸,几点胡椒的黑点缀了它的颜色,是精湛的手艺成就了今天的味道。
老城、老巷能存于久远的历史长河之中,那不灭的浪花唯由每一处璀璨的细节方能激扬起。
细节作文 篇6
在这次贫困生资助中,我不由得将情感的天平倾向了兰。
兰的家庭属于特困类型,父亲早逝,母亲常年多病,鉴于此,学校为她减免了所有的学杂费,如果有贫困补助名额,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她。
但班上家庭贫困的不止她一个。
霞的家庭略优于兰,但也存在实实在在的困难,她的父亲在一次车祸中丧失双腿至今仍坐在轮椅上,所有的家庭重担都压在母亲一个人身上。
但这两人的成绩都很优异,而且也都符合这次贫困补助的条件。
这正是让我这个班主任头痛的地方,为此,我决定把她们双方的家长请到学校做一些更深入的了解。
双方的家长如约而至,我将她们请到了我的办公室,办公室里放着两个凳子,就在坐下的那一瞬间,我发现了两位学生及家长的不同。
兰的母亲将凳子留给了孩子,霞将凳子留给了自己的母亲。两个凳子上分别坐着一个母亲和一个孩子,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奇怪的搭配,以至于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都没有仔细地去聆听两位母亲的诉说,而是在思考補助到底该给谁。
最终,我将补助给了霞。
决定我判断的是一个细节,一个小小的关于凳子的细节。在同兰谈心的时候,我告诉她这样两句话:生活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灵的贫瘠,一颗不懂感恩、不知回报的心,又怎么会得到他人的帮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