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四:庆元旦游园活动
20xx年的最后一天,也就是12月31日下午1时正,天上飘着朵朵白云,我们怀着兴奋的心情,参加我们学校开展的庆元旦的活动。
只听“叮铃……”一声,游园活动正式开始了。大伙儿便马上分散到各班的游园现场上,进入丰富多彩的游戏中,当然,我也不例外。
我马上在我班的的'活动现场排上队,参加“海狮顶气球”活动。不一会儿便轮到了我。我把气球抛到空中,用头顶着气球,一步一步往前走,有时用我的头、有时用我的背、有时用我的肩把气球迅速地运到目的地。我赢了,我用我的智慧赢得了第一颗甜咪咪的糖。
我到了第二个活动场所,参加“运鸡蛋”活动。那是五只装满水的一次性杯子,第一只上放着一只乒乓球,要依次把乒乓球用嘴分五口气吹到第五只杯中,才算胜利。我轻而易举地就取得了胜利,夺得了宝贵的二颗糖。
我又来到了热闹非凡的“夹弹珠”活动现场。只见这里人山人海,川流不息。好不容易轮到了我,我心里有些紧张,只怕夹不住弹珠而失去了得糖果的机会……“嘘”的一声,游戏开始了,我便不管三七二十一拿着筷子就夹,“一颗、二颗、三颗、四颗……”“嘘”的一声,游戏结束了,我一共夹了三十五颗弹珠,比对手多了六颗,我因此又得了两颗糖果。
我又参加了“趣味乒乓”、“红红火火”、“乒乓回家”等游戏,得了很多的“战利品”。游园活动真是丰富多彩,我们过了一个有意义的下午。
庆元旦作文10
12月31日的下午,我们班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元旦联欢会。
下午,同学们早早地来到了学校,有的布置黑板,有的打扫教室,还有的在排桌子,个个忙的不可开交。
联欢会开始了,6个主持人走上了讲台,大声地说:“元旦联欢会正式开始!”正说着,仲元庆同学就冲上了场。他表演的节目是魔术,死里逃生。只见他用两根绳子把自己绑起来,然后,又请童元浩和杨思成两个人拿着绳子的两端,再使劲往两端拉,绳子竟然断了。原来是这样的死里逃生。
下一个节目是陈墨菲的小提琴独奏——《春天在哪里》。她的琴声很动听,仿佛把我们也带进了美丽的春天。一曲终了,赢得了全班热烈的掌声。
接下来是游戏,抢椅子。主持人邀请了10名同学,当然,也包括我。音乐一响,我们便绕着椅子转圈圈,眼睛死死的盯着椅子,音乐一停,我们便急急忙忙抢椅子坐,可是,我还是被同学们挤了出来,虽然被淘汰了,但是我还是很开心,下面的同学也被逗得哈哈大笑。
就在这欢声笑语中,元旦联欢会结束了。联欢会是结束了,可欢乐的场景却还萦绕在我们的脑海里,让我们久久不能忘怀。
20xx年的最后一天,也就是12月31日下午1时正,天上飘着朵朵白云,我们怀着兴奋的心情,参加我们育才小学开展的庆元旦最后一项活动——游园活动。
只听“叮铃……”一声,游园活动正式开始了。大伙儿便马上分散到各班的游园现场上,进入丰富多彩的游戏中,当然,我也不例外。
我马上在我班的的活动现场排上队,参加“海狮顶气球”活动。不一会儿便轮到了我。我把气球抛到空中,用头顶着气球,一步一步往前走,有时用我的头、有时用我的背、有时用我的肩把气球迅速地运到目的地。我赢了,我用我的智慧赢得了第一颗甜咪咪的糖。
我到了第二个活动场所,参加“运鸡蛋”活动。那是五只装满水的一次性杯子,第一只上放着一只乒乓球,要依次把乒乓球用嘴分五口气吹到第五只杯中,才算胜利。我轻而易举地就取得了胜利,夺得了宝贵的二颗糖。
我又来到了热闹非凡的“夹弹珠”活动现场。只见这里人山人海,川流不息。好不容易轮到了我,我心里有些紧张,只怕夹不住弹珠而失去了得糖果的机会……“嘘”的一声,游戏开始了,我便不管三七二十一拿着筷子就夹,“一颗、二颗、三颗、四颗……”“嘘”的一声,游戏结束了,我一共夹了三十五颗弹珠,比对手多了六颗,我因此又得了两颗糖果。
我又参加了“趣味乒乓”、“红红火火”、“乒乓回家”等游戏,得了很多的“战利品”。游园活动真是丰富多彩,我们过了一个有意义的下午。
庆元旦作文11
元旦,据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 ”
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宋代吴自牧《梦粱录》中有关于:“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 ” 的记载。
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一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一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一诗中谓之“元朔”。
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正月初一的计算方法,在汉武帝时期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
从汉武帝起,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1月1日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不过当时并没有正式公布。
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称为“元旦”。
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即我们所说的阳历。元旦,指西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
为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 “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一月一日改称为“春节”,阳历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元旦”,并列入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节日。
专家:“元旦”一词系中国“土产” 已经沿用4000多年
每年1月1日,标志着新一年的到来,人们习惯将这一天称为“元旦”,俗称“阳历年”。
天文专家表示,“元旦”一词系中国“土产”,在中国农历中已沿用4000多年,但现行公历“元旦”为1949年所定,随着20xx年的到来,它只有“6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