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云南,裹背是常见的,但却不是常听说的。因为一般的云南人把它叫做小背。
其形态可以多种多样,但大体上可以看成是个方形。在两个侧边中间的略上方各有一条三指宽的布带,那布带又运用到镂空技术,抠出各式各样的图形,而且大部分都是纯手工制作的。由于它有点像是布鞋那千层底的制作方法,针线一道压一道,所以整个小背就显得特别牢,即使是大人也轻易别想破开它的一丝一毫。
云南小背不仅牢靠,而且制作精美,完全有能力在众多工艺品中站住脚。
小背的背景颜色多为红色或蓝色,有心的妈妈们还 会亲自用针线在其上方点出一串狗牙,然后再用另一块方布,绣上图案,多数为花,寓意花开富贵。当然其中也不乏有绣其他的。还 有一块布向上延伸去,主要就是为小孩遮光,可以将小家伙们的整个头都盖住,所以即使是在白日下,娃娃们都可以睡得很香。
这次回老家,我就得幸见到小背了。大嫂有了小宝宝,而且已经开始学走路了。
多么可爱的小人啊,左脸亲亲右脸亲亲,总也觉得亲不够。大嫂是要做活的,只能让我来带着孩子了。我抱着他玩,在大嫂离开他视线后。小家伙立即不安分了,争些儿要去抱着妈妈的大腿才舒服。
云南小背就是在这时大派用场了。
把小家伙抱到妈妈的背上趴着,将小背铺上去。花朝外,把那两个布条从肩顺势交叉往后,在娃娃的屁股下面点就再绕回来,兜住小家伙的屁屁。这样就可以在前面打上个结了,无论小家伙们怎么动,都不可能翻出去。要是小家伙们睡时娇气,也可以在内层加些棉。
这样勤劳的妈妈们就能既顾活儿,又顾娃了。为此,也有网友亲切地将之称为哄睡神器——“背兜”。
我当年也是这么睡过来的,趴在母亲的背上,时刻感受着母亲的气息和阵阵体温,觉得妈妈的背很柔软但是又充满了安全感。也许有时睡着睡着会含到几丝妈妈的头发,一根根地黏在脸上好可爱。
除了小背,也有苗族是用竹篮的。但那篮子毕竟隔绝了母子之间温度的传递,显得有些冰冷生硬,看起来就没那么亲切了。便也失去了原来的味道。
所以我是更喜欢小背的。而且,用小背来背孩子对其健康是有好处的。
所以综合来讲云南小背不再只是哄睡的工具,它已然成为了我们云南的一种文化,一种象征。在这片多彩的土地上,散播着它特有的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