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祖国,就是要开展植树造林活动,用绿色植物把国土覆盖起来。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植树节初一作文,欢迎阅读参考!
植树节初一作文1
在草长莺飞的阳春三月,有一个节日—植树节。这天早晨,阳光明媚,和风习习。瓦蓝瓦蓝的天空上飘着朵朵白云,有的像正在草原上吃草的小肥羊,有的像在大海中航行的船,还有的像正在奔跑的小鹿。我和小表姐兴高彩烈地拿着植树的工具和小树苗,来到外婆家的菜园子里植树。
我和小表姐到了菜园东南处,找了个空地,小表姐挖了个坑,我小心翼翼地把树苗放进坑里,小表姐说:“我开始填土了!”我说:“好的!”只见小表姐前腿弓,后腿绷,双手用力握住铁锹,似乎全身都在用力,我神情专注,看着小树,双手紧握树干,生怕小树栽歪。小表姐汗流满面,脸红得似火,虽然还是初春,天气还有些冷,但小表姐和我热得把衣裳都敞开了,小表姐有气无力地对我说:“好累啊!我都不想再种下去了。”我说:“小表姐,你一定要坚持下去,如果你坚持下去,再过几年,我们来到这里的时候,我们可以在这里乘凉、玩耍、读书,多好啊!”小表姐听了更加起劲地干起来,小表姐填好了土,我拿起水桶去打水,一次、二次、三次、四次……我们给小树浇灌了水,小树喝了可口的水,在风中轻轻摇动,仿佛在谢谢我们呢!旁边的菜绿油油地长着,那是外婆种的,而小树是我和小表姐种的。
我和小表姐分别许下了各自的愿望,我许了三个愿望,第一个是:希望我的病快点好,第二个是:希望爸爸把烟戒了,第三个是:希望妈妈的支气管炎不再复发了。
我们还给小树起了名字,叫年糕,寓意我们的学习步步高升,年年开开心心。
爸爸给我的“年糕”照了照片呢!瞧,大表姐和舅舅的自行车偷了一个影儿呢!
天上的云现在像小树了,地上的菜同小树一起成长,而小树呢?带着我们的心愿和菜一起健康快乐的成长。
植树节初一作文2
春回大地,万物苏醒,一转眼到了3月12日,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又来了。每年的这一天,许多人们都会参加各种各样的植树活动,以实际行动迎接春天的到来,美化祖国的家园。
要知道,人类是在绿色的摇篮中逐渐成长起来的。林中的雾霭,鸟鸣虫吟,野草芳花,飞禽走兽,使我们的祖先日臻完美。在我们每个人的细胞基因里,隐藏着多少绿色的生命秘密啊!从原始到现在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人们虽然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一直为健康而担心,因为缺少绿色的生命而造成环境污染,人们生命健康得不到保障,所以说没有绿色的生命就没有我们美丽的家园,没有健康的身体,因此我们要更加珍惜绿色的生命。
爱护绿色环境,营造绿色环境,也就爱惜了健康,爱惜了生命,营造美丽的家园,人人都喜欢绿色环境,当然我们也不例外哦!
瞧!这天,晴空万里,暖风拂面。我们抬着树苗,扛着铁锹,兴高采烈的`来到了无锡城的郊外——前洲,开展属于我们自己的植树活动。我们来到一块空地上面,这里将会是孕育出绿色小生命的地方。首先老师给我们分了工,并且交代了一些植树的要领,然后我们就行动开来了。有的扶树苗,有的在培土,有的用脚踩……迎着春风,每个同学的脸上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那种高兴劲就甭提了,连汗流满面都顾不得去擦了。转眼间,到了傍晚,树终于栽完了,同学们脸上带着欢喜,一个个都满载而归。
春天是植树的季节,愿大家在春天里行动起来,多多植树,让祖国妈妈的蓝天更蓝,白云更白,空气更清新;同时也愿大家在人生的春天里都能行动起来,种植下自己心中的小树苗,构建人生的伟大理想,让青春无悔!
植树节初一作文3
如果要以一种独特的形象代表地球的活力,有一种单纯的生命象征,那就是树,进入树的世界就像进入美与神秘的境地。树抚育我们的灵魂,维持生命所需并提供庇护,没有其他的生命形态象树一般影响我们生活,地球上庞大的森林像一张活生生的毯子般覆盖着地球,一张生存不可或缺的毯子。很少人会对松树带给我们的感受无动于衷,它们的声音从山上直入我们的心灵,如果人们都能走入森林,偶尔倾听树的话语,所有森林维护保存的问题都会消失。
作为地球上已知最古老的生物,森林不只是各种树木的组合,它们还维持着生命的复杂运作,树吸取阳光的能量,将空气、水及养分转换成生命所需,森林滋养大气层,简言之,森林制造新鲜空气。森林最值得赞颂就是它的自我表达,不论是工具的把手,还是枯木椿,或是每一根活生生的枝杆,都纪录风的吹袭,它总是叙述自己的故事,这就是为何木材对人有一种吸引力,不仅是质料本身,而是一种同源共存与了解的精神。
目前我们在地球上滥砍森林及破坏自然的情况,在宗教上有一种推论,到最后我们剥夺丧失最多的是自己。我们因树而产生的情感,如树木本身般的自然。树,不分年龄大小,皆为元气神与力量的象征,树是少数生存比人类还久远的生物之一,所以能够承认树的人值得我们敬畏。
我们一直认为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丰富的资源看来实在浪费,但是当我们观察大自然的运作,会知道任何一种资源不是无穷尽的,我们始终在等待,旁观看着每一种资源消耗殆尽,期待下一次会更好。
【植树节的初一作文三篇】相关文章:
1.植树作文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