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以及雨季防涝的调查报告

2020-07-04调查报告

暴雨以及雨季防涝的调查报告

  篇一:暴雨研究报告

  在世界各地,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在我们中国,也常有多种自然灾害发生,威胁着我们人类的生存,引起多发伤员死亡,家园被毁的事件。

  远的不说,就说我的家乡吧!我的家乡是美丽富饶的东莞,这里人杰地灵,山川秀丽。但有许多自然灾害光临这可爱的地方,这里经常有台风来袭,出现寒露风、高温、暴雨洪涝、低温阴雨和倒春寒等自然灾害。这些灾害在我国也时有出现,我们东莞则是个多发地区,主要是因为我们东莞的地理位置。在东莞,最常发生的就是暴雨洪涝了。暴雨是指降水强度很大的雨。日降雨量(20-20时)大于49.9毫米定义为暴雨。暴雨是引致辞洪涝灾害的直接因素。在全球范围内,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暴雨洪水发生,我国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暴雨洪涝灾害发生。我市是中国东南部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区,地势低洼,靠近海洋,所以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多,有源源不断的水汽输送与积聚,为暴雨的形成提供非常大的条件。并且地处珠江三角洲的东莞市,虽然大部分区域江河交错,但由于城市建设等诸多因素,使得暴雨引发内涝积水而致灾的个案时有发生。其原因一是本地区在雨季雨量集中,降雨强度大,出现连续性暴雨以上降水,使低洼地区水浸而成灾。

  二是由于受台风袭击风大雨猛,若恰逢大潮期使沿海堤漫顶或决堤成灾。在东莞近代有许多的典型暴风致灾个案。例如,20xx年4月25日一小时降雨达109毫米,破历史记录,使得多处房屋受淹,汽车被浸等。在20xx年8月19日受高空低槽呵南海热带辐合带北抬的影响,除虎门、沙田、麻涌等少数镇区外,我市大多数镇区遭遇今年以来最强降水袭击,石龙气象自动站测得(即从19日9时到20日8时)366毫米的降水量,为我市历史上第二最大日降水量,仅次与1981年我市录得的日最大降水量367.8毫米的历史记录。这次降雨,石龙镇主要街道绿化路呵兴龙路遭受严重水浸,街道水深约50公分左右,沿街商铺受到水浸,部分物品损坏,交通受阻,上午10时左右大部分街道水位逐渐回落。市委、市政府面对灾害性天气,高度重视,以充分的思想准备,有力的防御措施,有效的抢险手段,抗击暴雨带来的灾害。

  我市按时保质全面完成东莞大堤达标建设、挂影洲围达标建设呵小型水库达标建设的基础上,还进行新一轮水利防灾减灾工程,重点是堤围、排站建设,工程总投资概算为17.17亿元。全市计划投入资金8.75亿元,计划完成工程135宗,江河堤围242.69公里,新建、改建或加固水闸45座,新建或改建排站27座,新增装机容量18365千瓦,改善灌溉面积11.24万亩,改善治洪涝面积62.35万亩。为了东莞市民生活得更舒适更有家的感觉,在此,我提出一些小小的建议与自己的设想: ①建筑高层台阶,防范水浸水渗入家庭住宅 ②街道旁多种树,有个美好的绿带 ③多开通地下渠道,教育人们思想理念,要畅通渠道,做到不堵塞不将废物垃圾扔在渠里 ④洪泛区的土地管理; ⑤建立洪水预警系统; ⑥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等。

  一、研究的动机

  暴雨和洪水灾害对人与城市以及经济损失巨大。在全国每年发生的自然灾害中,暴雨洪水会占很大的比重。除此之外,洪灾也具有灾区范围大、伤亡人数多和经济损失大的特点。所以,我决定研究“暴雨洪水灾害对人的影响及逃生方法”这一课题。

  二、研究的目的

  因为暴雨对人的影响巨大,而人们却在它到来之时束手无策,只能任凭洪水的肆意为非作歹。强大的人类在大自然的面前却如此如此脆弱。为了让人们了解暴雨洪水给人们带来的灾害与暴发洪水时的逃生自救的方法,我决定研究这一课题。

  三、研究方法

  对于这个课题的研究,我有三点研究方法:①了解各地暴雨洪水的受灾情况;②查看本地区的受灾历史;③了解暴雨洪水的危害。

  四、研究内容

  经过研究,我得知因暴雨诱发,所造成的`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暴雨洪水还会引发山洪和山体滑坡等灾害。

  当灾难到来时,要头脑冷静、行动迅速,汛期河道涨洪时,千万不要强行过河或长距离绕行过河;在发生暴雨洪水时,行人应该避雨远离高压线路、电器设备等地点;及时对溺水、触电、雷击者进行人工呼吸等紧急救护,并尽快与120联系取得救护。

  在平时,我们应尽力将暴雨洪水的危害消息传递出去,引起政府重视,争取控制灾害发展和救援;我们还应该停止砍伐树木,并通过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这样,才可以有效地预防暴雨洪水。把灾情损失降到最低。

  五、研究心得

  通过了这次系统的研究,我了解到了暴雨灾害对人的影响。也明白了因暴雨灾害而诱发的泥石流形成主要原因除了暴雨,还有人为的因素——乱砍滥伐、乱垦荒田。只有我们共同努力,保护地球上的环境,善待大自然,大自然才会向我们露出快乐的笑脸。破坏大自然的环境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如果我们破坏了环境,那么,大自然也会给予我们最严厉的惩罚。

  保护地球吧!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善待自然也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篇二:雨季防涝调查报告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热岛效应影响,每到汛期,xxxx城区频繁遭受暴雨袭击,部分沿山、低洼路段积水严重,城市交通受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遭到威胁。为根治城区渍涝之患,xxxx市对受渍原因、防涝对策进行了综合分析城区。

  一、渍涝成因

  (一)先天气候条件影响,特殊地形地势制约。xxxx市中心城区三面环山,一面临江,整体呈盆状的特殊地形地势,加上区域年降水量丰沛,且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先天气候条件,形成了中心城区易遭受外洪内涝的固有格局。尤其是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热岛效应”影响,突发性、短时性暴雨天气愈加频繁。这种极端的强降雨过程,往往导致大量山洪涌入路面,形成数十倍的径流量,超过排水管网负荷,从而造成城区沿山或地势相对低洼地带较易发生渍水现象。

  (二)排水设施标准偏低,整体防御能力不足。老城区排水管网建设时间久,建设标准低,管径狭小。即使新区排渍设施也是按城市暴雨强度公式取设计重现期P=1年标准进行建设的,不足以抵御极端气候下的强降雨袭击。加之,大部分老城区仍沿用直流式或截流式雨污合流制排水系统,随着城区人口密集度越来越高,大量生产、生活污水挤占了原本设计偏低的排水管径流量,每遇暴雨,受排水管网内高水位顶托,路面雨水排放不及,导致交通路、消防路等路段易产生短时渍水现象。

  (三)城市路面过度硬化,湖泊调蓄能力削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大面积出现硬化道路、广场的同时,生态绿地建设和内湖水系的保护力度却相对滞后与薄弱,大量天然湖泊、塘堰、湿地被填埋、侵占,原有城市生态中的水系退化甚至消失,从而导致城市雨洪调蓄功能减弱,雨水下渗面积越来越小,以致地表径流增加,产流增大,汇流加快,城区低洼地带较易发生渍水现象。

  二、防涝对策

  (一)合理确定建设标准,提升排渍防涝能力。一是修订暴雨强度公式。结合xxxx地区降雨规律、地形地势特点和暴雨内涝风险情况,视鄂东特大城市建设发展需求,将现有暴雨强度公式由取设计重现期P=1年修订为P=2~3年,并以此确定排渍设施建设标准。二是启动排渍泵站改造建设。积极争取与利用国家防洪或水利设施建设经费,启动泵站改扩建和片区排渍工程建设,将抽排能力由13.2m3/s提升至38m3/s;新建泵站,配套建设泵站进水主干渠,新增排渍能力68m3/s。三是改造完善排水管网。按照“优先建设下游没有出路的排水通道”、“优先改造局部积水严重路段排水管网”、“优先改造排水容量不足管网”的原则,结合旧城改造或城市道路建设改造,同步改造完善城区排水管网,抓紧完成黄荆山南麓、北麓和西塞、下陆、铁山等城区排洪港维修改造工程,切实提升城区泄洪排涝能力。四是推进雨污分流改造。结合旧城改造和中央公共投资项目,加快推进城区雨污分流改造,逐步将现行的雨污分流制、直流式合流制与截流式合流制相结合的排水体制,转变为雨污完全分流制,在提高污水处理效益的同时,有效减轻雨水管网被挤占、顶托的压力,确保排洪、泄洪畅通。五是建设地下管线综合走廊。在具备条件的新区开发建设中,积极推行城市地下管线综合走廊建设,彻底解决城市未来发展对排水、排污、供水、供气等各种管网系统的需求问题,避免日后重复建设、反复开挖。

  (二)树立生态开发理念,提倡科技防涝避灾。根治城市渍水之患,应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开发理念,走科技防渍避灾的道路。一是“调”。合理调整规划布局,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即:让农田、绿地楔入新区,使新区地表雨水就近分流;对新区生命线工程及重要工业与民用建筑,规划布局在无渍涝风险或风险小的地方;对于渍涝风险大的低洼地方,尽可能规划布局为公园绿地、生态湿地。二是“蓄”。一方面要建章立制,依法保护现有水系不受侵占、填埋,并通过疏挖清淤等措施扩大湖容,增强自然调蓄能力。另一方面,因地制宜配套建设雨水蓄滞、收集利用等削峰调蓄设施,如:在合流制截流式排洪港出口处建设调蓄池,可有效减轻内湖水体污染,提升调洪蓄洪能力。三是“渗”。在市区大力推广可渗透路面、停车场和广场;新建城区硬化地面中,可渗透地面面积比例不应低于40%;多建下凹式绿地、植草沟和人工湿地等,增加雨水的渗透能力,迟滞暴雨径流。

  (三)完善内涝防范体系,构建应急预警机制。一是健全协调联动机制。汛期,市城市排渍指挥部加强对建设、市政、园林、气象、交通、城管、水利等相关部门的统一指挥与调度,建立健全互联互通的内涝防范信息共享与协调联动机制,切实提升部门协同防涝抗灾能力。二是建立应急预警体系。通过组建城市排涝应急抢险队伍,健全信息流通处理程序,落实应急装备和物资,强化汛期值班制度,抓好城市排涝应急演练等有效措施,积极构建预警与物防、技防、人防相结合的应急处置体系,确保城市排涝应急抢险反应灵敏、行动迅速、组织有力。三是动员社会民众防涝避险。通过电视、广播、网络、展板、宣传手册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大力提高市民群众防涝避险意识和能力,动员社会各方面积极支持并参与防涝减灾工作,努力为城市防涝排渍工作开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暴雨以及雨季防涝的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1.排水防涝简报

2.防涝工作的通知

3.汛前排水防涝检查简报

4.排水防涝工作会议简报

5.加强排水防涝检查简报

6.加强排水防涝汛前检查简报

7.暴雨通知

8.公司暴雨通知

上一篇:住建厅汛前排水防涝检查简报下一篇:消防工程的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