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2020-08-23工作计划

2017年北京新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北京市教委日前发布了12年来首次修订的《北京市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规范》将原来分别表述的小学生和中学生行为规范合并为一,字数大幅减少。全部15条内容中,“不”字打头的约束性要求明显减少,正确行为描述的引导性要求明显增加。

  北京市教委基础教育一处负责人介绍,《规范》从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人与自然四个维度研究确定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学习生活中所涉及的基本行为,并提出中小学生必备的、关键的行为要求,一方面保留了2004版《规范》中仍具时代价值、体现传统美德、应长期坚持的内容,另一方面对保留内容赋予新的时代意义,同时强化了遵纪守法、环境保护、国际交往等方面的要求。

  新《规范》在内容上,着重体现首都特色和基础教育发展水平,强调学生在参与国际交往中的行为要求,与北京作为千年古都的厚重历史底蕴和全国国际交往中心的地位相适应。同时,新《规范》的落脚点一定是行动,新修订的《规范》每一条都落实到引导中小学生做什么、怎么做、如何做,确实体现了“行为规范”的定位与特征。对此,东城区景泰小学校长陈培荣表示,与2000多字的旧版《规范》相比,新《规范》的字数虽然变少了,但内容更全面,凝练更加清楚。

  此外,新《规范》的.内容针对当前中小学生行为表现的突出问题,强化正面倡导,大幅减少约束性要求。例如针对学生浪费现象,提出“节约资源,水龙头随手关紧,不用灯时随手熄灭,用餐不剩饭和菜。”的具体要求等。对此,北京八中校长王俊成认为,新《规范》和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的要求保持一致,并将原有的条目进行归类、精简、凝炼,内容更加清晰明了,可检测性和可操作性提高了。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市教委要将学生行为规范表现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并研究制定《北京市中小学养成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新版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发布 "二合一"少了76个"不"】

  新规范发布实施后,2004年印发的《北京市中小学生守则》《北京市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北京市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正式废止。

  不攀比等7个“不”保留

  不仅字数少了,新规范还大幅减少说教用语,强化正面倡导。据记者统计,与旧规范相比,新规范精减了76个“不”字。

  旧版小学生规范中有26个“不”字,中学生规范中有57个“不”字,例如“不打架”“不骂人”等。新规范中,“不”字只剩下7个,例如“生活不攀比”“未经父母或监护人同意,不在外边留宿”“不接受陌生人赠予的物品”“不说谎”“不作弊”“不妨碍他人的工作”“用餐不剩饭和菜”。

  北京八中校长王俊成认为,新规范语言描述上大大减少了教导性的字眼儿,变管教性要求为正向引导,更易被学生接受。北京教科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谢春风认为,新规范大大减少了否定性、负面性和禁止性要求,强调积极价值引领,注重鼓励和激励中小学生的内在道德性,强化积极品质。

  团结同学要“多做自我批评”

  近来,“校园霸凌”事件引发社会关注,新版中小学生行为规范中强调关爱同学,互相尊重。

  旧版小学生规范第八条规定,“同学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虚心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不欺侮同学,不打架,不骂人。”这种“禁止性”的规范效果并不明显。新规范中提出了“团结同学”的具体办法。例如“关爱同学”“同学之间相互尊重,互相帮助”“善于发现、乐于学习同伴的长处和优点,分享彼此的成长进步”“发生矛盾时多做自我批评”。

  新规范易操作重培养

  与旧版规范相比,新规范的要求更加具体化,便于学生对照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例如新规范针对学生浪费现象,提出“节约资源,水龙头随手关紧,不用灯时随手熄灭,用餐不剩饭和菜”的具体要求;针对学生在公共场所存在的不文明行为,提出“观看演出或比赛时,遵守场馆要求。在图书馆阅览或博物馆参观时保持安静”。

  除了约束行为,新规范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孝心、爱心、公益心。例如在家庭中,新规范要求学生做到“听从父母的教导,主动与父母交流,礼貌回答问话”;社会生活中,学生要做到“尊重他人隐私,不妨碍他人的工作、学习和休息。”为帮助学生树立规则意识,新规范提出“认识并遵守交通标志、标线和信号灯。乘坐公交车、地铁及购物时自觉排队,主动给老幼病残孕人士让座,公共场所靠右行走。”为培养学生志愿服务精神,新规范提出要“主动进行实名志愿者注册,积极参加校内外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

  明晰上网行为

  新版规范还对学生的上网行为提出具体要求,学生应“合理使用网络,浏览健康内容。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习与生活质量”“以规范、文明语言发表网络言论,传播正能量”。而旧版规范中只是简单要求学生“不浏览、不制作、不传播不良信息”。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田国秀表示,新规范更加细化,每一条都落实到引导中小学生做什么、怎么做、如何做,体现出“行为规范”的定位与特征。史家胡同小学特级教师万平认为,新规范的具体要求和孩子们的现实生活接轨了。

  行为规范纳入综合素质评价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后,学生行为规范表现要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市教委还将研究制定《北京市中小学养成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不断提升中小学生国家意识、法治意识、道德意识、社会责任意识、生态文明意识,引导每一名学生逐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综合素质提升。

  按照市教委要求,新规范发布后,除要张贴在学校及班级显著位置外,还要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进行专门宣讲,让全市所有中小学生熟知内容和要求,人人知晓、人人学习、人人践行。

  另附:《北京市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2016年修订)》

  一、爱党爱国爱人民。了解党史国情,珍视国家荣誉,崇敬英雄模范。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尊敬国旗、国徽。升降国旗脱帽、肃立,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会唱国歌,声音洪亮。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民族传统节日的含义。

  二、勤奋学习。学习态度端正,有适合的学习方法,专心听讲,学会独立思考,乐于科学探索。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文艺、体育、科技等方面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三、健康身心。培养运动兴趣,养成锻炼习惯。按时作息,合理饮食,讲究卫生。读、写、坐、立、行姿势正确。乐观向上,了解自我,有学习、生活目标。善于和他人沟通合作,遇到困难和挫折积极面对。

  四、勤俭自立。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生活不攀比。自己事情自己做,学会管理个人生活,掌握基本的劳动、生活技能。

  五、珍爱生命。热爱生活,懂得生命的宝贵。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方法。未经父母或监护人同意,不在外边留宿。不接受陌生人赠予的物品。拒绝烟酒,远离毒品。

  六、遵纪守法。遵守校规校纪,了解个人成长、社会生活必需的法律法规,依法规范自身行为。明辨是非,有正义感,学会运用法律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

  七、孝敬父母。体谅父母辛劳,关心父母健康,积极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听从父母的教导,主动与父母交流,礼貌回答问话。外出和回到家时主动与家人打招呼。

  八、尊敬老师。见到老师行礼,主动问好。回答老师问题要起立,进入办公室要经过老师同意。接受老师的帮助和教育,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和建议,知错就改。

  九、团结同学。热爱集体,关爱同学。同学之间相互尊重,互相帮助。善于发现、乐于学习同伴的长处和优点,分享彼此的成长进步。发生矛盾时多做自我批评。

  十、诚实守信。真诚待人,信守诺言。不说谎,不作弊。答应别人的事努力做好,借别人的东西按期归还,拾到他人的财物及时交还。

  十一、举止有礼。衣着得体,行为端庄。自觉使用礼貌用语及体态语。尊重他人隐私,不妨碍他人的工作、学习和休息。尊重不同民族风俗习惯。尊重世界各地文化差异,在国际交往中真诚友好,大方自信。

  十二、遵守规则。认识并遵守交通标志、标线和信号灯。乘坐公交车、地铁及购物时自觉排队,主动给老幼病残孕人士让座,公共场所靠右行走。观看演出或比赛时,遵守场馆要求。在图书馆阅览或博物馆参观时保持安静。

  十三、爱护环境。热爱大自然,保护动植物。出行尽量选择步行、骑车和公共交通工具。节约资源,水龙头随手关紧,不用灯时随手熄灭,用餐不剩饭和菜。爱护公共财物,维护环境卫生,自觉进行垃圾分类。

  十四、热心公益。乐于奉献,有社会责任感。关心和帮助有困难的人。主动进行实名志愿者注册,积极参加校内外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

  十五、文明上网。合理使用网络,浏览健康内容。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习与生活质量。以规范、文明语言发表网络言论,传播正能量。

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相关文章:

1.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2016)

2.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版

3.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版+守则

4.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5.北京市2017新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6.2017新版北京市《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7.北京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8.浙江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征求意见

9.中小学生守则(2016年修订):2016年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10.浙江省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征求意见稿)全文

【2017年北京新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相关文章:

1.北京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2.北京市2017新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3.2017新版北京市《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4.北京市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守则

5.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2016)

6.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7.中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守则

8.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新版2015

上一篇:12.4法制宣传日活动方案优秀范文「3篇」下一篇: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删除见义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