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9-01-31会议讲话

  同志们:

  午收刚过,夏种正忙,加之近阶段的秸秆禁烧和ev71病毒防控工作,大家都很辛苦。但是,今年我区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及农业科技入户工作时间非常紧,任务也非常重,今天召开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简要总结前阶段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情况,进一步部署我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和农业科技入户工作。下面我就这两项工作讲四点意见:

  一、前阶段的工作回顾

  今年3月份以来,我区全面推进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目前,全区已开展了种、养技术培训班250多场次,培训农民14800多人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深受农民群众欢迎。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主要突出了以下特点:一是立足一个“早”字。3月初,省、市确定在我区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后,尽管项目文件和项目经费还没有下达,我区就及早成立了项目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培训单位,聘请培训教师,提前进行第一轮试培训,为进一步实施项目工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围绕一个“专”字。我区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的工作思路就是:围绕主导产业、培训专业农民、进村办班指导、发展“一村一品”。为找准科技培训的目标,区农委在全区123个村(居)委会中遴选出50个主导产业发展较好的作为项目村,招聘相关专业的培训教师,围绕各村发展主导产业,培育“一村一品”,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指导。三是狠抓了一个“实”字。为确保培训项目工作扎实开展,区农委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项目实施方案、培训方案和技术指导方案;与项目培训单位签订合同,与培训教师签订了聘用协议,同时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约束实施单位及教师行为,并时常召开项目工作调度会,及时总结,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各培训教师在每次培训和指导时,全部做到工作有记录、有农民代表签字,档案资料整理十分规范。四是注重了一个“效”字。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农民掌握实用技术,发展当地特色主导产业。为确保培训真正取得实效,各培训教师不但重过程,而且重效果,培训一次就起到一次的作用。据跟踪调查,每次培训时,不少农民课后还围着授课教师询问问题,教师们都是不厌其烦的解答,农民对培训效果十分满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的看到,全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一是个别地方重视不够。这也是目前最为突出、最为严重的问题。由于各地的重视程度不同,全区的培训工作进展很不平衡,老庙镇、正午镇进展情况较好,第五轮培训已经结束,培训效果也非常明显,特别是老庙镇,每次培训都有镇干部到场组织,而且还通过村广播向外直播,效果非常好。但是,个别地方很不重视,今天在这里我就不点名了,人员组织很不到位,到现在第三轮培训还没有结束,进展很缓慢。二是今年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教学时间紧、任务重,培训周期长,培训产业多,培训对象分散,因此,要完成规定的理论集中培训课时数难度较大。同时,在根据农时进行现场指导中,由于每进行一次均需要作培训登记,学员签名,这样手续繁琐,一方面难予组织学员;一方面学员不乐于签名,工作有时被动。三是外出务工人员多,青壮年劳力少,致使参加培训的学员中存在有学历偏低和年龄偏大的现象。四是我区农业基础薄弱,特色主导产业发展规模不明显,因此单一追求“一村一品”的培训模式,很难满足农民需要。这些问题,在今后的培训工作中要逐步解决,特别要当即解决的就是认识问题。

  二、充分认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和科技入户的重大意义

  第一,加快推进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和农业科技入户工作是时代的呼唤。 纵观我国农业的发展,是一部农业科技的进步史。我国农业发展到今天,呼唤着我们加快普及农业科技。回顾我国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科学技术发挥了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上世纪50年代,靠的是土地制度的改革,扩大耕地面积提高复种指数,实施“五改方针”,推行“七大技术”,实现了粮食生产的多种、多产和多收;60-70年代,全面兴修水利,大力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推进农业机械化,推进种子革命,推行“四良配套”技术,为整个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80-90年代中期,一方面依靠改革促动,一方面依靠农业技术的组装配套和集成推广应用,使农业生产完成了单一高产和解决温饱的历史使命; 9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农业生产向高效农业和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转变,技术及其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配置对于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但从科技服务层面看,过去的生产基本单元是生产队,服务组织延伸到村就可以了。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千家万户成了农业生产的主体和基本单元,村级服务组织随之瓦解,如何面向广大农户开展科技服务,成为一个新的问题。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和科技入户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把科技推广的重心放到农户上,把农户作为重点来研究、探索、布局,解决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把技术指导转变成指导千家万户,把生产组织通过有机联系的推广体系网络结合起来,连接到户。因此,开展农民培训、科技入户,既是时代的呼唤,又是现实的要求。近年来,我国的农业生产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农业结构得到优化,产业化经营不断推进,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但也要看到,当前制约农业发展的因素还很多,产业层次不高、产品质量不优、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业环境恶化等问题急待解决。要解决这些问题,根本出路还得依靠科技进步,通过推进科技入户工作,采取综合的配套措施,促进科技的进村入户,千方百计提高农户的科技水平。使广大农户采用科技手段和科学方法,发展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城乡一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二,推进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和农业科技入户工作是现实的选择。多年来,我们也组织过不少的农业科技培训,经过不断的努力和积极地探索,取得了良好成效。从面上情况看,我区农业以科技为依托,以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为重点,以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主体培训为关键,创新了农技推广的组织形式,创新了农技推广的运作机制,使科技得到推广,使产业得到发展,使农民得到实惠。今年国家农业部又把我区纳入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和农业科技入户项目区,为加快我区农业科技进步,全面提高科技水平,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必须抓住机遇,早部署、早行动、早落实,确保把各项目标任务和措施落到实处。

  三、进一步明确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和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农业部把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和农业科技入户作为一项工程来实施,确定了一套相对固定的程序和具体操作方式。要使科技入户真正能够深入持久地坚持下去,广泛开展,必须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大胆创新。从我区实际情况来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和农业科技入户应立足创新农技推广机制的高度,全面加以推进,不能仅停留在几个工程项目的实施。我区农业科技入户的指导思想是: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技示范户能力建设为核心,以推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实施主体培训为关键措施,优化农业技术推广网络体系,创新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和方式方法,完善农业科技人员的责任体系和绩效考评体系,建立起服务组织进村入户、农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长效机制,有效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技术转化“最后一道坎”的问题,提高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和劳动者素质,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总体要求。通过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和科技入户工作,提高三个能力:

  一要通过培训和科技入户,大力提高农技部门的推广能力。紧紧抓住当前各级领导重视农技推广工作的有利条件,进一步推动各级农业技术服务体系改革。通过改革,在全区逐步建立以区级为重点,乡级为基础,机构健全、人员精干、保障有力的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通过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和科技入户,创新农技推广机制,把好农技推广的“三关”,即技术选择关、技术集成关和化繁为简关。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积极探索各种有效的农技推广实现形式,促进农科教之间、农技推广上下之间、农技人员与农户之间的有机结合,发挥各自优势,走向合作推广,从根本上提高农技推广的能力。

  二要通过培训和科技入户,提高农民群众对科技的吸纳能力。采用政府支持,市场化运作等方式,因地制宜发展村级及农民专业合作的科技服务,使科技服务进村入户。注重发挥科技示范户的作用,加快培育和造就一支思想观念新、生产技能好、带动能力强的农业科技示范户队伍。增强农民群众获取科技知识的能力、运用科技发展生产的能力。

  三要通过培训和科技入户,大力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围绕当地主导产业,针对当前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确定主推技术和主导品种,组建专家队伍和技术指导员队伍。构建技术人员包示范户、示范户包重点户辐射带动千家万户的技术工作服务网络。通过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农户和田间地头,建立核心示范区和示范农户,围绕重点推广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组织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开展主体培训,进行“手把手、面对面、一对一”的上门服务,切实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实施区域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增强。

  四、加强领导,加大力度,切实做好今年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及农业科技入户工作

  今年是我区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和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的第一年,各地各实施单位要站得高、望得远,真正把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和科技入户作为一项事业,作为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创新的有效途径和农业部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来抓,按照“工作措施到村,上下联动抓户”的要求,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确保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和科技入户工作取得实效。

  (一)抓紧制定工作方案。结合这次会议精神贯彻,各镇要按照区制定的项目实施方案的各项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尽快制定出具体实施方案。重点要体现把各方面的农技资源利用起来,把分散的农技人员组织起来,把农技推广的目标明确起来,把农技推广的手段强化起来,使科技培训、入户真正起到“抓手”的作用。

上一篇:学生购买手机心理调查报告下一篇:全区灭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