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泉水叮咚——教学如诗如歌
教师在教学古诗时一般都采用“释题目,知诗人;解难字,译全篇;说思想,齐背诵”。整个一个公式化的教学,这样既抓不住知识点又背离了诗歌所蕴含的意蕴和所要表达的情感。朱光潜先生曾说过:“诗的境界是理想境界,是从时间和空间中执著一微点而加以永恒化与普遍化。它可以在无数心灵中复现,虽复现而不落于陈腐,因为它在每个欣赏者的当时当境的特殊性格与情趣中吸取新鲜生命。”古典诗词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和高雅的趣味,它的作用不仅是授学生以知识,更高的追求在于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情感。
纵观杨老师的整个教学过程,没有枯燥单一的讲解,教者巧妙地将释义融合在诵读中,或隐藏在提问中。如:
师:刚才大家在读的时候老师还担心你们会读错一个多音字,就是这个“为”,在这里,你们为什么要读二声呢?
生:课文下的注释说“为”是“作为”的意思。”
对于诗意的理解,杨老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望”,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体悟诗人的情感。整节课下来学生兴趣浓厚,意犹未尽。听课的老师也如沐春风。
(二)他山之石可工玉——教学资料丰富
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是我们应当继承的最为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但是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单凭教师语言描述,学生很难领会诗歌本身的含义和韵味。杨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引用了相关的资料使学生顺利地理解了诗意,了解诗人的生活。在理解“迁客”一词时,老师引用了《送迁客二首》一诗。学生读到“白头无侍子,多病向天涯”,就明白迁客原来过的是这样的生活,更能体会到作者的“苦”。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明白作者李白被贬后的悲苦,杨老师适时地引用《饮中八仙歌之六》,加上平时看影视的积累,学生马上了解李白在长安是何等的潇洒,而此时又是何等的落寞!此外,杨老师还引用了有关贾谊的资料,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这些教学资料都很好地帮助学生学习《黄鹤楼闻笛》。
(三)百花齐放——教学手段多样
在教学古诗时,杨老师摒弃了传统的单一教法。在学生疏通字词,尝试读熟古诗后,杨老师通过配乐的形式引导学生进一步诵读古诗。配乐既能帮助学生感受古诗的情感,又激发了学生的诵读兴趣。如:
师:谢谢大家的鼓励。谁还想读一读,老师也为你配上音乐。
(师配乐,生1读全诗)
师:读得真好!来,我们一起像他这样,美美地把这首诗歌读一读!
(生齐读全诗)
在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时,杨老师巧妙地用引用诗词代替了枯燥的讲解。引用贾谊的遭遇帮助学生了解李白的处境。通过图片直观展示,让学生对迁客的路途之苦一目了然。配乐对比读《早发白帝城》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诗人蒙冤后的悲苦。在这里,杨老师更像是一个服务者,为学生提供尽量多的教学资源,把学习的主阵地、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真正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理念。
在教学实践中古诗教学让许多老师头疼不已,迫不得已时甚至让学生死记硬背以应付考试。然而,一名教师的综合素养却恰恰能体现在古诗教学中。
由于年代的关系,学生年龄的原因,生活阅历的浅显,学生在学习古诗时确实存在很多难题。作为教师,要教好古诗,教师首先自己得学通古诗。那么教师自己如何啃透古诗呢?结合观摩十几位优秀教师的课堂展示,我有几点感悟:诵读是前提,激情是关键,教学资源是保证,教学方式是本质。
从一到六年级的语文课本中,每册都会有两三首古诗、词的教学内容,虽然每首不过寥寥几十字,但却都是中华语言文字高度凝练的代表之作,是值得再三推敲品评的,对于培养学生对汉语的领悟和品赏能力,熏陶热爱中华文明的情感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好、引导好、培育好小学生的古诗词鉴赏基础,是每个小学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