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高二年级政治评课稿

2019-06-07稿件

  陈老师这节课从设计到课堂的掌控、学生的参与等方面都把握的非常好,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教学详略得当,重难点突出,充分体现有效性、层次性、参与性结合,较好完成教学任务。现就听课过程中发现的亮点与不足提几点意见。

  亮点:

  1、课堂导入——富有感染力,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陈老师以反映社会现实的一段视频导入,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引起学生共鸣,并提出问题:他们为什么生活会这么困难,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进一步探究的欲望,是画龙点睛之笔,为教学的展开做了很好的铺垫。

  2、环节设计——层次分明,突出主题。

  陈老师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了1个分粥的故事1个探究活动即我国目前的收入分配现状与问题,设置阶梯型问题(如),层层深入剖析相关知识点,从问题的发现、问题的探究、问题的突破,最后实现问题的解决,符合学生认知特点与规律,体现量力性原则和建构主义教学理念,提高了本课教学的有效性。

  3、学生参与——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老师是学习的指导者,是点燃智慧的打火机、催化剂。陈老师坚持以生为本,多次提问学生,关注学生参与,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数据、事例、视频等和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如问答法、讨论法,分组交流探究等,能较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主动感悟,将课堂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性。

  4、课堂互动——氛围宽松热烈,体现教师良好的教学素养。

  陈老师具有很强的课堂掌控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教态亲切自然,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走入学生中与学生一起探究问题,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愿意回答、想要回答,师生互动良好,原本枯燥的政治课变得生机盎然。

  不足:

  本课的知识含量大,概念多,因此在时间把握上稍有不足,也无法在课堂上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适当的检测。

  总之,本节课是一节非常成功的课,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等都进行的很到位,将本应是很难掌握的知识让学生在讨论探究中很自然的转化为学生的主动构建,也培养了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的责任感。

上一篇:小学一年级数学《平面图形的拼组》的评课稿范文下一篇: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