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和牧童》评课稿范文

2020-04-23稿件

  今天,肖本林老师执教的是人教课标版二年级下册的《画家和牧童》一课,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出现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批评的事。课文以生动的叙述深深地吸引学生去朗读、去品味,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画家的虚心好学和牧童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挑战的优秀品质。

  从肖老师的整个教学过程的预设来说,是比较合理地关注了学生的学情和年段特点,较充分地贯彻了《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由于课前的预设是科学的,所以,产生了良好的课堂效果。其中,给我感触最深的是以下几点:

  1。肖老师非常重视“读”的训练。突出了以读代讲的学习方式,以师评、学生互评的评读方式,鼓励和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促使学生较好的体会到了大画家戴嵩作画的认真态度和向小牧童求教的虚心精神、小牧童敢于提出反面意见的精神。在朗读指导方面,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段把学生带入到语言文字所表述的`情境中,入情入境的文中人物的情感,进而创设了一种想读、爱读的读书氛围。

  2。在充分朗读的同时,肖老师还不忘在学生语言的训练和语感的培养上下功夫。在学习课文时,创设情境,引发学生通过看图片形象感知“浓墨涂抹”,“轻笔细描”这两个词的意思以及“‘斗牛图’错在哪儿”的语句的理解;又通过抢读,自读,同桌分角色读,指名读,齐读,全班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语言文字所蕴涵的意思和情感;还巧妙设计提问,激发学生与文中的主人公牧童和画家产生对话。如,“你是围观者中的一员,你会怎么称赞他?”“牧童指错后,你又会怎么想?”“你想对牧童说什么?”这些问题的巧妙设计,是在为实现目标的同时步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同时也渗透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其次,老师还特意安排“一会儿……一会儿……”、“有的……有的……还有的……”这两个句式的口语表达训练,达到读说结合,学以致用的目的。

  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种积累。本课教学中,老师重视引导学生在读中进行语言积累。通过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在语境中反反复复地感悟、朗读,实现语言的积累。在第2、3、4自然段的教学时,学生在反复朗读中积累了“夸赞”、“称赞”、“赞扬”一组同义词;在理解“纷纷夸赞”这个词语的时候,老师不仅引导学生运用“短句反复”的语言形式,说一说还有哪些人夸奖戴嵩的《斗牛图》,还通过“词语加油站”在用文中“绝妙之作”、“神来之笔”夸奖戴嵩作品的同时,拓展“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两个词语,积累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在学生体会到人物品质后,进行说话训练——“你想对戴嵩说什么?”,表达感受,既提升了他们的情感认识,又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

  我们知道,没有完美的教学,所以也就没有完美的预设。检验“预设”成功与否只有通过实实在在的教学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说,肖老师的这节课是成功的。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们也看到一些不足。如: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字词教学还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本节课似乎在这方面有所忽略。另外,对于课堂上的一些即时生成,教师的还不够灵活,如在讨论你想对他们说什么时,由于在这个问题上,教师事前预设不够周到,造成个别学生钻牛角尖,兜圈子,这时候就是对我们老师及时有效地把握和引领生成的能力的一个考验。看来,对课堂生成,要想获得真正的有效引领的策略,并不是一朝一夕,一节研讨课就能解决的。相信通过不断的实践反思,我们课题组必然能够总结出有价值的经验。

【《画家和牧童》评课稿范文】相关文章:

1.《画家和牧童》评课稿

2.画家和牧童优秀评课稿

3.二年级语文《画家和牧童》评课稿

4.《画家和牧童》评课稿800字

5.《苏红的画》评课稿

6.《手指印画》的评课稿

7.《画杨桃》评课稿

8.《山水画》评课稿

上一篇:《雪地里的小画家》评课稿范文下一篇:《乡愁》评课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