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活动发生在社会成员之间,它是一个社会成员对其他社会成员进行宣传鼓动活动的口语表达形式。下面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是初一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稿,欢迎阅读参考。
初一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稿篇一:给予
大家好,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给予》。
有个老木匠准备退休,他告诉老板,说要离开建筑行业,回家与妻子儿女享受天伦之乐。
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工人走,问他是否能帮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说可以。但是大家后来都看得出来,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软料,出的是粗活。房子建好的时候,老板把大门的钥匙递给他。
“这是你的房子,他说,“我送给你的`礼物。”
他震惊得目瞪口呆,羞愧得无地自容。如果他早知道是在给自己建房子,他怎么会这样呢?现在他得住在一幢粗制滥造的房子里!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我们漫不经心地“建造自己的生活,不是积极行动,而是消极应付,凡事不肯精益求精,在关键时刻不能尽最大努力。等我们惊觉自己的处境,早已深困在自己建造的“房子里了。把你当成那个木匠吧,想想你的房子,每天你敲进去一颗钉,加上去一块板,或者竖起一面墙,用你的智慧好好建造吧!你的生活是你一生唯一的创造,不能抹平重建,即使只有一天可活,那一天也要活得优美、高贵,墙上的铭牌上写着:“生活是自己创造的!”
初一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稿篇二:断箭
同学们好,今天我演讲题目是《断箭》。
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战。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了,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只箭。父亲郑重对儿子说:“这是家袭宝箭,配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
那是一个极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制,镶着幽幽泛光的铜边儿,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认定用上等的孔雀羽毛制作。儿子喜上眉梢,贪婪地推想箭杆、箭头的模样,耳旁仿佛嗖嗖地箭声掠过,敌方的主帅应声折马而毙. 果然,配带宝箭的儿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当鸣金收兵的号角吹响时,儿子再也禁不住得胜的豪气,完全背弃了父亲的叮嘱,强烈的欲望驱赶着他呼一声就拔出宝箭,试图看个究竟。骤然间他惊呆了。
一只断箭,箭囊里装着一只折断的箭。 我一直刳着只断箭打仗呢!儿子吓出了一身冷汗,仿佛顷刻间失去支柱的房子,轰然意志坍塌了。
结果不言自明,儿子惨死于乱军之中。 拂开蒙蒙的硝烟,父亲拣起那柄断箭,沉重地啐一口道:“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把胜败寄托在一只宝箭上,多么愚蠢,而当一个人把生命的核心与把柄交给别人,又多么危险!比如把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把幸福寄托在丈夫身上;把生活保障寄托在单位身上……
温馨提示:自己才是一只箭,若要它坚韧,若要它锋利,若要它百步穿杨,百发百中,磨砺它,拯救它的都只能是自己。
初一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稿篇三:我的传记
大家好:
我姓马,名晴。父母希望我活泼开朗,一路阳光,乐观向上,给我起名为晴。也许是这个缘故吧,我真的是这样一个人,一天到晚都是嘻嘻哈哈,叽叽呱呱地说话,快快乐乐的,好像永远没有烦恼。
我敢说,我带给周围同学的是快乐。活泼的我让人觉得我很有趣。但我也承认,我的话曾经伤害过同学。也许是我太快人快语,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有时是对同桌的一句批评,对干部的一条意见;有时是对同学不经意的嘲笑。前者是善意的,但应以委婉的方式,后者则应尽量避免。
我还是一个“多管闲事”的人。记得初中的时候,听到班上男同学在谈一个我感兴趣的话题,我想也许我能帮帮他们,就凑过头去发表见解。谁知他们不领情,一个男生说:“关你什么事?”我只好用一句很不雅的话自圆其说:“关我屁事!”班上的好几个科代想必已经注意到了我,我总会很积极地提醒他们的工作,或者提建议,但我也是出于对班级的热爱,望不要见怪。
我也算是乐于助人吧。有一次同学打电话问题目,我便滔滔不绝地讲起来,可她怎么也听不懂,她说,我还是先看看书吧。真是急得我直跺脚。于是我又重新讲起来,虽然我已经不耐烦,可我是个完美主义者,我讲不清心里就不舒服,还是继续讲,终于,那位同学听懂了。我舒了口气。
我就是这样一个人,热情奔放,乐观向上。我不希望大家都像我这样热情,但我希望大家能和我一样乐观地学习和生活。谢谢大家!
【初一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稿最新】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