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书》评课稿

2020-06-26稿件

《发新书》评课稿

  《发新书》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课,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设计的情境既切合学生生活实际,又能吸引学生兴趣,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本课教材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供教师选择。体现了算法多样化,学生再通过分析比较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要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本课教学是从儿童的生活实际中抽象出数学算式,杨老师依托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对教材进行了新的组合、加工和创造。

  一、创设情境感悟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

  《发新书》这节课的教学是建立在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实施的,学生对于此课的重难点的认识有了很好的知识储备。 针对这个特点,杨老师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思路。首先,杨老师问:“我们班有男生19人,女生18人,每人发一本,40本够不够?”设计了一个与生活实际联系相结合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景,针对情景自然而然的产生了新的问题,要知道40本书够不够,应该算出什么?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欲望被调动起来了。 接着杨老师用课件出示发新书的情景过程,这一情景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很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感受其情景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已找出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接着让学生思考“你能解决19+18这个问题吗?”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探讨计算方法上。学生由于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会出现多种不同算法。先让学生把自己的算法在小组内交流后再全班交流。在学生感悟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不同算法后,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

  二、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杨老师结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中指导学生选择信息,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进行解答。教材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杨老师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指导学生选择一定的信息,提出问题并抽象出加法算式:19+18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结果。通过这一环节。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交流合作,学会选择

  在教学中,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学习听取别人的意见,并对别人的算法进行理解,使学生的思维空间更为广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在多样化的算法之中,有一些是比较简单或比较适合学生的,如:竖式计算、口算,杨老师也注重引导选择恰当的方法。 注意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担任的是引导者的角色。如在讨论算法多样化时,充分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只是在他们表达不清时帮助他们理清思路、说明,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

  四、呈现方式多样,体现趣味性

  这节课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摆小棒活动,培养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真正让学生体会到在学中乐、乐中学。 学生在激烈的比赛气氛中,兴趣盎然地、积极乐意地完成练习,这是所有老师都期望的学习场面。 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进一步体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合作精神。

  我认为杨老师的课是一节寓教于乐的成功课,值得我自己借鉴的地方很多。

  我认为,这堂课欠缺的是:杨老师在讲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时,应注意强调满十进一的书写格式,及十位数相加时不要忘记加进位一。

【《发新书》评课稿】相关文章:

1.《我的发现》评课稿

2.课文《奶奶的白发》评课稿

3.教师是怎样评课的及评课稿

4.窃读记讲评课评课稿

5.初中语文讲评课评课稿

6.两篇理发师的评课稿

7.初中评课的发言稿

8.《外交事业的发展》评课稿

上一篇:《发新书》教学反思范文下一篇:《科学与艺术》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