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和卿《拨不断·自叹》译文及赏析

2020-06-17古籍

  《拨不断·自叹》

  元代:王和卿

  恰春朝,又秋宵。春花秋月何时了?花到三春颜色消,月过十五光明少。月残花落。

  《拨不断·自叹》译文

  春朝刚过,又到了秋宵时节。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是个尽头啊!鲜艳美丽的花儿到了季春时节,色彩逐渐消退;每月十五过后,月亮就不再显得那么皎洁。月残花落,实在令人伤感不已啊!

  《拨不断·自叹》注释

  拨不断:曲牌名。又名“续断弦”,属双调宫曲调。此调流行于南宋和元代。全曲六句,基本句式为三三七七七四,押三平韵三仄韵。

  恰:才,刚刚。

  春花秋月: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三春:春季的第三个月,即季春时节。消:消失,减退。

  落(lào):零落,凋谢。这里是韵脚。

  《拨不断·自叹》创作背景

  王和卿生活于金末元初,和关汉卿同一时代。当其时,元蒙贵族对汉族士人歧视,战乱造成人们生活的颠簸,加之科举的废置,又堵塞了仕途,因而大部分知识分子都怀才不遇,“沉抑下僚”。这首散曲就是创作于这种背景之下,大致时间当在元代初期,而具体年份未得确证。

  《拨不断·自叹》赏析

  此曲由叹时光流逝之迅疾而生“月残花落”之深慨,抒发了一种老大无奈的伤感情绪,自叹亦复叹人。春花易逝,秋月无常,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与世事的伤感心理。作者巧妙自然地借用李后主之《虞美人》词结合自己眼前的情与景,抒发了他对当时社会和人情世故的'不平和不满之意,流露出他对仕途坎坷的愤懑与悲哀之情。若就诗意看,无非如此,似不足誉扬。但就内容表现而言,此词有一种令人感到似浅似深,似熟似生的效果。浅者,是因为“诗里落花,多少风人红泪”,人们已经见得很多了。而月残花落虽相似,各有心酸各有情。王和卿的这首小令从头到尾,春花秋月一路写去,别无一点“人事”的描述,其意旨归趣显得含蓄不明,这就不禁令人产生似熟还生、似浅还深之感,并由此而生吟咏的兴趣、索解的心理。

  若就律艺方面而言,这支小令六句六韵,由“春”、“秋”而衍“花”、“月”,然后似轱辘蝉联而下,一脉贯通。曲中“春”字、“花”字、“月”字各出现三次,“秋”字出现两次,春、秋、花、月,反复吟唱,造成一种宛转流畅、回环往复之美。在全曲短短三十一字中,两用对偶,一为工对,一为流水对,整饬中又富于变化,显得和顺谐畅。同时用典自然浑化,若出己手,这一切却又使得它流光溢彩,具有了不可或缺的艺术价值。

  生活在金末元初的王和卿,散曲作品并不多,既有滑稽调侃,粗俗嘲谑之风,也有空灵之作,如这首小令。但无论哪类作品,皆颇具特色。其题材、风格之多样,也可以说预示了元代散曲多元发展的端倪。

  《拨不断·自叹》作者介绍

  王和卿, 元代散曲家。大名(今属河北省)人,生卒年字号不详。《录鬼簿》列为"前辈名公",但各本称呼不同,天一阁本称为"王和卿学士",孟称舜本却称他为"散人"。他与关汉卿是同时代人,而又比关汉卿早卒。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将其列于“词林英杰”一百五十人之中。现存散曲小令21首,套曲1首,见于《太平乐府》、《阳春白雪》、《词林摘艳》等集中。

【王和卿《拨不断·自叹》译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1.《拨不断·叹寒儒》译文及赏析

2.拨不断.闲居二首诗注解及译文

3.王和卿《蓦山溪·闺情》译文及鉴赏

4.《拨不断·菊花开》原文及译文

5.《中吕·山坡羊·自叹》原文赏析及翻译

6.《拨不断.大鱼》阅读答案及赏析

7.拨不断菊花开的翻译赏析

8.吴弘道《拨不断·闲居》全文翻译赏析

上一篇:王和卿《醉中天·咏大蝴蝶》鉴赏及译文下一篇:晚春韩愈古诗译文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