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原文翻译及注释

2020-06-19古籍

  《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作品介绍

  《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的作者是刘长卿,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47卷第76首。

  《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原文

  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

  作者:唐·刘长卿

  逢君穆陵路,匹马向桑干。

  楚国苍山古,幽州白日寒。

  城池百战后,耆旧几家残。

  处处蓬蒿遍,归人掩泪看。

  《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注释

  ①穆陵关:在黄州麻城县(今湖北麻城),亦作木陵关。渔阳:蓟州渔阳郡,开元十八年折幽州置,治所在今河北蓟县。诗作于奉使淮西时。

  ②桑乾:桑乾河流经蓟县。

  ③幽州:幽州范阳郡,治所在今北京附近。天宝中安禄山为范阳节度使。安史之乱即发源于此。

  ④耆旧:年高而有声望的人。

  《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翻译

  穆陵关在今山东潍坊市临朐县大关镇与临沂市沂水县马站镇交界处,曾是齐长城沿线的最古老、最雄伟、最险要的关隘(一说在今湖北麻城北面),渔阳郡治在今天津市蓟县。公元770-771年(唐代宗大历五、六年)间,刘长卿曾任转运使判官、淮西鄂岳转运留后等职。这首诗当作于此时。

  此时,安史之乱虽已平定,但朝败,国力衰弱,藩镇割据,百姓民不聊生,特别是安史叛军盘踞多年的北方各地,更是满目疮痍,一片凋敝景象。诗人对此十分了解,深为忧虑。因些当他在穆陵关北,路遇一位急切北返渔阳的行客,不禁悲慨万分地将满腹忧虑倾诉于这位归乡客,忠厚坦诚,语极沉郁。

  首联写相逢地点和行客去向。“桑乾”即桑乾河,今永定河,源出山西,流经河北,这里指行客家在渔阳。诗人见归乡客单身匹马北去,就料想他流落江南已久,急切盼望早日回家和亲人团聚。次联借山水时令,含蓄深沉地指出南北形势,暗示他此行前景,为国家忧伤,替行客担心。“楚国”即指穆陵关所在地区,并以概指江南。“幽州”即渔阳,也以概指北方。

  “苍山古”是即目,“白日寒”是遥想,两两相对,寄慨深长。“幽州白日寒”,不仅说北方气候寒冷,更暗示北方人民的.悲惨处境。这二句,诗人运用比兴手法,含蕴丰富,令人意会不尽。接着,诗人又用赋笔作直接描写。经过长期战乱,到处是废墟,长满荒草,使回乡的人悲伤流泪,不忍目睹。三、四联的描述,充实了次联的兴寄,以诫北归行客,更令人深思。

  这是一篇痛心的宽慰语,恳切的开导话,寄托着诗人忧国忧民的无限感慨。手法以赋为主而兼用比兴,语言朴实而饱含感情。尤其是第二联:“楚国苍山古,幽州白日寒”,不唯形象鲜明,语言精炼,概括性强,而且承上启下,扩大境界,加深诗意,是全篇的关键和警策,是全篇的主线。它令人不语而悲,不寒而栗,印象深刻,感慨万端。也许正由于此,它才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它令人不语而悲,不寒而栗,印象深刻,感慨万端。

  《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作者介绍

  刘长卿 (709~786),字文房,唐代诗人。宣城(今属安徽)人。以五言律诗擅长,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42年1月~756年7月)进士。唐肃宗至德年间(公元756年7月~758年2月)任监察御史、长洲县尉,贬岭南巴尉,后返,旅居江浙。后来唐代宗任命他为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诬再贬睦州司马。他生平坎坷,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但也反映了安史乱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

  刘长卿是由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一位杰出诗人。关于刘长卿的生平一直没有确考,《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没有他的传记。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自诩为“五言长城”(权德舆《秦征君校书与刘随州唱和集序》)。《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他的集子10卷,《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同。据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著录有《唐刘随州诗集》11卷,为明翻宋本,诗10卷,文1卷。现在通行的如《畿辅丛书》本的《刘随州集》,《四部丛刊》本的《刘随州文集》,都为这种11卷本。《全唐诗》编录其诗为5卷。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原文翻译及注释】相关文章:

1.刘长卿《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原文

2.《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翻译赏析

3.刘长卿 《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

4.《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刘长卿

5.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 刘长卿

6.刘长卿 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

7.《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 刘长卿

8.刘长卿的《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

上一篇:《听旧宫人穆氏唱歌》原文及鉴赏下一篇:初冬夜饮 杜牧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