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苑尊贤》原文及翻译

2020-06-25古籍

  《说苑》,又名《新苑》,刘向著,共二十卷,按各类记述春秋战国至汉代的遗闻轶事,每类之前列总说:事后加按语。其中以记述诸子言行为主,不少篇章中有关于治国安民、家国兴亡的哲理格言。主要体现了儒家的哲学思想、政治理想以及伦理观念。 下面小编整理了《说苑尊贤》原文及翻译,供大家参考!

  原文: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故绝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是故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纣用恶来,齐用苏秦,秦用赵高,而天下知其亡也。

  齐景公伐宋,至于岐堤之上,登高以望,太息而叹曰:"昔我先君桓公,长毂八百乘以霸诸侯,今我长毂三千乘,而不敢久处于此者,岂其无管仲欤!"弦章对曰:"臣闻之,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昔有桓公,故有管仲;今桓公在此,则车下之臣尽管仲也。"

  杨因见赵简主曰:"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简主闻之,绝食而叹,跽而行,左右进谏曰:"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今君有士,见过八矣。"简主曰:"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

  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雠之。贤者怨之,不肖者雠之;怨雠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

  翻译:

  君王要想使天下安定太平,把光荣的名声流传到后世,一定要尊重贤臣,谦虚地对待士人。朝廷没有贤臣,就像鸿鹄没有翅膀一样,虽然有飞翔千里的愿望,还是不能达到自己心中想要到达的地方;所以越过江海的人要依靠船只,到达远方的人要依靠车马,想要称霸成王的人要依靠贤士。因此,吕尚被聘用,天下人就知道商将要灭亡,周将要称王了;管仲、百里奚被任用,天下人就知道齐、秦一定会称霸了。纣王任用恶来,齐国任用苏秦,秦王任用赵高,天下人就知道他们将要灭亡了。

  齐景公攻打宋国,来到岐堤上面,登高而望,长叹道:“过去我的先父桓公,只有八百辆兵车,就能在诸侯中称霸。如今我有三千辆兵车,却不敢长久地呆在这里,难道是因为没有管仲的缘故吗?”弦章回答说:“我听说,水面宽广,鱼儿就长的大,君王圣明,臣子就忠诚。从前,因为有桓公,所以才有管仲;现在如果桓公在这里,那么车下的大臣就全都是管仲了。”

  杨因求见赵简主,说:“我在家乡,三次被人驱逐,侍奉国君,又有五次被撤职;听说您喜爱士人,特地跑来见您。”赵简主听了,停止吃饭,叹息不已,直起身子,跪着行走。左右的人上前劝谏说:“在家乡三次被人驱逐,这说明他不受大家欢迎;事奉国君五次被撤职,这说明他对国君不忠;现在您看中的这个人,已经被人指出八次过失了。”赵简主说:“你们不知道啊,美女是丑妇的仇敌;品德高尚的君子,是被乱世所疏远的`;正直的行为,是邪恶坏人所憎恶的。”于是出去接见杨因,并授给他相位,国家治理得很好。

  子路问孔子说:“怎样治理国家?”孔子回答说:“(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尊重贤能的人,轻视那些没有才能的人。”子路说:“晋国的中行氏尊重贤能,轻视那些没有才能的人,他的灭亡是什么缘故?”孔子说:“中行氏尊重贤人却不能重用他们,轻视不贤之人却不能罢免他们;贤能的人知道他不重用自己而埋怨他,不贤之人知道他看不起自己而仇恨他;贤能的人埋怨他,不贤之人仇恨他,埋怨和仇恨一同摆在他面前,中行氏即使想不遭灭亡,能够办得到吗?”

  补充注释:

  春秋时晋国政权掌握在韩、赵、魏、智、范、中行六大家族手里,这六大家族当时被称为“六卿”。后来,韩、赵、魏、智四家联合起来灭掉了范氏和中行氏这两大家族,再后来韩、赵、魏又灭了智氏,从此晋国就被韩、赵、魏三家瓜分了。

  范氏授姓之祖为范武子(约公元前660年-前583年)。范武子曾平定周王室之乱,周定王享以诸侯之礼,曾任晋国中军元帅并加太傅之号,主国政,封地在豫鲁交界的范县,并以封邑作为姓氏。《新唐书·宰相世系》:“周宣王灭杜,杜伯之子叔奔晋为士师,曾孙士会,食采于范其地濮洲范县也,子孙遂为范氏。”范氏中比较有名的人物有范叔、范献子等。如《国语·晋语九》,“董叔将娶于范氏,叔向曰:‘范氏富,盍已乎!’曰:‘欲为系援焉。’他日,董祁诉于范献子曰:‘不吾敬也。’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叔向过之,曰:‘子盍为我请乎!’叔向曰:‘求系,既系矣;求援,既援矣。欲而得之,又何请焉?’”这写的就是董叔巴结范氏的事。范氏的崛起是因为消灭了晋国的另一大家族栾氏。

  中行氏和智氏原来是一家,都是晋文公时名将荀林父的后代,晋悼公当政时,有一次出兵讨伐楚、郑,荀营及其侄苟偃率部参与这次南征行动,为了在军团的编制上有所区别,荀营以他父亲荀首早年的采邑“智”作为军队的称号,以后就改为智氏。荀偃则以其父曾做过晋国三行中的“中行将军”,而改称“中行氏”。从此以后,智氏和中行氏也就取代了原来的荀氏,而成为晋国的“大家”。

【《说苑尊贤》原文及翻译】相关文章:

1.说苑尊贤原文及翻译

2.《说苑卷八尊贤》的阅读答案与原文翻译

3.说苑原文及翻译

4.《说苑》原文及翻译

5.关于《说苑卷八尊贤》的原文及译文解析

6.说苑复恩原文及翻译

7.《说苑.卷八.尊贤》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

8.说苑奉使原文及翻译

上一篇:说苑尊贤原文及翻译下一篇:关公大义失荊州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