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晴》原文,注释,作者介绍

2020-07-03古籍

《喜晴》原文,注释,作者介绍

  喜晴(一作喜雨)

  作者:唐·杜甫

  皇天久不雨,既雨晴亦佳。出郭眺西郊,肃肃春增华。

  青荧陵陂麦,窈窕桃李花。春夏各有实,我饥岂无涯。

  干戈虽横放,惨澹斗龙蛇。甘泽不犹愈,且耕今未赊。

  丈夫则带甲,妇女终在家。力难及黍稷,得种菜与麻。

  千载商山芝,往者东门瓜。其人骨已朽,此道谁疵瑕。

  英贤遇轗轲,远引蟠泥沙。顾惭昧所适,回首白日斜。

  汉阴有鹿门,沧海有灵查。焉能学众口,咄咄空咨嗟。

  《喜晴》注释

  ①至德二载(757)三月作。

  ②皇天:对天的尊称。

  ③出郭:出城。

  ④肃肃:整齐貌。全诗校:“一作萧萧。”春增华:为春光增添华美。

  ⑤青荧:青碧色。陵破:田野中的高坡。《庄子·外物》:“青青之麦,生于陵破。”

  ⑥窈窕:美好貌。李:全诗校:“一作杏。”

  ⑦实:谷实,果实。

  ⑧无涯:无尽头。

  ⑨干戈:指安史之乱。横放:横行放肆。

  ⑩惨澹:凄凉的景象。龙蛇:指安史叛军。

  ⑧甘泽:好雨。犹愈:犹胜干旱。

  ⑩未赊:指耕锄未迟。

  《喜晴》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杜审言父亲)起由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是因为在杜甫所作的诗多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著作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望》、《绝句》、《望岳》等等。

【《喜晴》原文,注释,作者介绍】相关文章:

1.《石犀行》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2.《晚春》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3.《送席大》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4.《青楼怨》作者介绍及原文注释

5.《惜春》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6.《柳》原文注释作者介绍

7.《枯楠》原文,注释,作者介绍

8.《长门怨》原文注释作者介绍

上一篇:长门怨君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下一篇:赠张籍原文及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