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公谏厉王止谤的原文

2020-07-24古籍

关于召公谏厉王止谤的原文

  召公谏厉王止谤(选自《国语·周语上》)

  【原文】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①!”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②。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③。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④。”召公曰:“是障之也⑤!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⑥。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⑦。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⑧。

  “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原隰之有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⑨。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⑩。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於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11}?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12}?”

  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叁年,乃流王于彘{13}。

  【注释】

  ①厉王:名胡,公元前878年至前841年在位。国人:指住在国都里的人口。谤:指责。召公:名虎,谥穆,故又称“召穆公”。时为厉王的卿士。告:禀告。民不堪命:人民忍受不了残暴的政令。

  ②得卫巫:找到卫国的一个巫者。

  ③道路以目:在道路上相遇只能用眼睛来示意,不敢讲话。

  ④弭(mǐ):止,禁止,消除。

  ⑤障:本义为防水之堤,这里用做动词,堵塞之意。

  ⑥壅:堵塞。如之:像这样。

  ⑦为川者:治水的人。决:疏浚。宣:开导。

  ⑧听政:处理政事。公卿:即三公九卿。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少师、少傅、少保、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为九卿。列士:又称“元士”,即上士。瞽:盲乐师,古代乐师都以盲人充任。史:史官。书:指史籍。师:少师。箴:一种规谏的韵文。瞍(sǒu):没有眸子的盲人。赋:带有一定音节腔调的诵读。矇(méng):有眸子而失明的人。百工:百官。庶人:一般老百姓。近臣:国王身边的臣子。规:规劝。亲戚:指与国王同宗的大臣。补察:弥补国君的过失,监察国君的行为。教诲:用歌曲、史籍对王进行教诲。耆(qí)、艾:六十岁者称“耆”,五十岁者称“艾”。修之:把各种规谏的意见加以整理。斟酌:考虑取舍。悖(bèi):违背。

  ⑨原隰(xì):高爽平坦的原野和低下潮湿的`土地。衍沃:低下平坦而水源充分的土地。

  ⑩宣言:发表言论。善败于是乎兴:政事的好坏都从这里反映出来。阜:增多。

  {11}成而行之:思虑成熟就会自然流露出来。

  {12}与:赞成。

  {13}流:放逐。彘(zhì):在今山西霍县境内。

  【鉴赏】

  西周后期,饱受周厉王残暴统治的百姓们怨声载道,周厉王就用肆意杀戮的方式压制国人的批评,使得百姓们敢怒而不敢言,只能“道路以目”。召公看到了潜在的危险,用“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道理规劝厉王要广开言路、体察民情、改进统治,来缓和人民的反抗。但厉王一意孤行,继续倒行逆施,最后落到被国人流放到彘地的下场。

  本文简要记叙了这一事件,并着重记载了召公劝谏周厉王的谏词。此篇谏词的主要特点是善于设喻。先以治水为喻,说明“防民之口”的危害性;后又以“土”和“原隰”为喻,说明“宣之于口”、广开言路的好处。无论是正喻反喻,都能言精意警,发人深思。且比喻与正题有机结合,夹和成文,笔意纵横。

  此外,本文叙事也极为简练。由王“虐”而引起民“谤”,由民“谤”而激起王“怒”,由王“怒”而实行“弭谤”,“弭谤”而使王“喜”,王“喜”而终被流放……往往只用一字或数字作交代,写来极为简括而因由分明,厉王的凶暴和愚顽也借此被刻画得十分鲜明。

  文章语言简洁,逻辑严密,比喻形象生动,无论从思想内容上还是艺术技巧上看,都堪称经典之作。

  ■妙评

  召公所谏,语语格言,细看当分四段:第一段言止谤有害;第二段言听政全赖民言斟酌而行;第三段言民之有言实人君之利;第四段言民之言非孟浪而出,皆几经裁度,不但不可壅,实不能壅者。回抱防川之意,融成一片,警健绝伦。世人不察立言层节,辄把此等妙文一气读却,良可惜也。

  ——清·;林云铭《古文析义》卷二

  谏词只“天子听政”一段在道理上讲,其余都是在利害上讲,而正意又每与喻意夹写,笔法新警异常。至前后叙次处描写王与国人,以及起伏照应之法,更极精细,最是《国语》遒炼文字。

  ——清·余诚《重订古文释义新编》卷三

  喻隽矣,又变化;议核矣,又疏宕。汉文帝除诽谤妖言诏,庶几可以媲美。

  ——清·高嵣《国语钞》卷上引俞桐川评

  中间正说求言,简而赅。前后喻言止谤,婉而劲。其章法两两照应,尤有罗浮二山,风雨离合之致。

  ——清·唐德宜《古文翼》卷三

【关于召公谏厉王止谤的原文】相关文章:

1.古文《邵公谏厉王止谤》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

2.召公谏厉王弭谤选修课文原文

3.《召公谏厉王弭谤》课文原文

4.《召公谏厉王弭谤》原文和翻译

5.召公谏厉王弭谤原文及译文

6.召公谏厉王弭谤课文原文

7.《召公谏厉王弭谤》原文及译文

8.《召公谏厉王弭谤》原文及翻译

上一篇:徐霞客传原文及翻译下一篇:《召公谏厉王弭谤》原文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