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功山》原文注释以及作者介绍

2020-08-09古籍

《泥功山》原文注释以及作者介绍

 《泥功山(贞元五年于同谷西境泥公山权置行成州)》 原文:

  朝行青泥上,暮在青泥中。

  泥泞非一时,版筑劳人功。

  不畏道途永,乃将汩没同。

  白马为铁骊,小儿成老翁。

  哀猿透却坠,死鹿力所穷。

  寄语北来人,后来莫匆匆。

  《泥功山(贞元五年于同谷西境泥公山权置行成州)》注释:

  ①泥功山:在今甘肃成县西北四十里。

  ②功,全诗校:“一作公。”

  ③版筑:筑墙时用木板相夹,中填泥土,用杵舂实。此指筑路。

  ④途:全诗校:“一作路。”

  ⑤乃:全诗校:“一作反。”乃将:’犹只怕。全诗校:“一作及此。”汩没:埋没。

  ⑥铁骊:纯黑色的马。

  ⑦猿:全诗校:“一作猱。”透:跳。

 《泥功山(贞元五年于同谷西境泥公山权置行成州)》 作者介绍:

  杜甫(7xx-7xx),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杜审言父亲)起由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是因为在杜甫所作的诗多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著作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望》、《绝句》、《望岳》等等。

  《泥功山(贞元五年于同谷西境泥公山权置行成州)》繁体对照

  卷218_30泥功山(貞元五年于同谷西境泥公山權置行成州)杜甫

  朝行青泥上,暮在青泥中。

  泥濘非壹時,版築勞人功。

  不畏道途永,乃將汩沒同。

  白馬爲鐵骊,小兒成老翁。

  哀猿透卻墜,死鹿力所窮。

  寄語北來人,後來莫匆匆。

【《泥功山》原文注释以及作者介绍】相关文章:

1.《岣嵝山》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2.春思诗原文以及作者介绍

3.筏子的原文以及作者介绍

4.《泥谿》原文注释作者介绍及繁体对照

5.《武夷山》原文,注释,作者介绍

6.《送郑十二还庐山别业》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7.《枯楠》原文,注释,作者介绍

8.《送席大》原文注释及作者介绍

上一篇:《赋得荷诗》原文以及作者介绍下一篇:关于月迹的原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