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书李训传原文翻译

2020-08-26古籍

新唐书李训传原文翻译

  李训传是一篇经典文言文,小编为大家准备了新唐书李训传原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原文

  李训,始名仲言,字子训。擢进士第,补太学助教。从父逢吉为宰相,以仲言阴险善谋事,厚昵之。郑注佐昭义府,仲言慨然曰:“当世操权力者皆龊龊,吾闻注好士,有中助,可与共事。”因往见注,相得甚欢。时逢吉方留守,怏怏不乐,思复用,知与注善,付金币百万,使西至京师厚结注。注喜,介之谒王守澄。守澄善遇之,即以注术、仲言经义并荐于帝。仲言持诡辩,激昂可听,善钩揣人主意,又以身儒者,海内望族,既见识擢,志望不浅。始,宋申锡谋诛守澄不克,宦尹益横,帝愈愤耻。而宪祖之弑罪人杰得虽外假借内不堪欲夷绝其类顾在位臣持禄取容无仗节死难者注阴知帝指,屡建密计,引仲言叶力。仲言数进讲,至阉寺,必感愤申重,以激帝心。帝见其言纵横,谓果可任,遂不疑,而待遇莫与比,因改名训。训本挟奇进,及大权在己,锐意去恶,故与帝言天下事,无不如所欲。与注相朋比,务报恩复仇,尝所恶者,悉陷党中。迁贬无阕日,班列几空,中外震畏。帝为下诏开谕,群情稍安。训一岁至宰相,谓遭时,其志可行。训时时进贤才伟望,以悦士心,人皆惑之。尝建言天下浮屠避徭赋,耗国衣食,请行业不如令者还为民。既执政,自白罢,因以市恩。始,注先显,训藉以进,及势相埒,赖宠争功,不两立。然方事未集,乃出注使镇凤翔,外为助援,内实猜克,待逞,且杀之。及训既败,乃奔凤翔,为盩厔将所执,械而东。训恐为宦人酷辱,祈监者曰:“得我者有赏,不如持首去。”乃斩之。

  翻译

  李训,字子垂,初名仲言,字子训,是故宰相李揆的族孙。身材魁梧,能言善辩,常说大话,自我标榜。考中进士科,补授太学助教,被徵用到河阳节度使的幕府任职。叔父李逢吉做宰相后,因李仲言阴险狡猾善于谋事,厚爱他。郑注在昭仪节度使的幕府中任职,李仲言感慨地说:“当代掌权的人都谨小慎微,我听说郑注喜爱人才,有宦官做靠山,可以与他共事。“因此前往拜见郑注,两人相处得很投机。当时李逢吉正任留守,怏怏不乐,企图重新掌权,知道李仲言与郑注关系好,交给他百万金钱,让他前往京城送厚礼结交郑注。郑注高兴,介绍他拜见王守澄。王守澄善待他,就将郑注的药术、李仲言的经义一起推荐给皇帝。

  李仲言有诡辩之才,慷慨激昂言语中听,善于揣摩皇帝的心理,又因为他是儒士,李氏是海内望族,因此受到赏识提拔后,志向不低。当初,宋申锡谋划诛杀王守澄没有成功,宋申锡死后,宦官更加专横,更加感到愤恨耻辱。而且宪宗被害后,凶手没有抓到,文宗虽然表面上宽容宦官,内心却实在不能容忍,准备将宦官斩尽杀绝,然而在位的大臣只顾保持禄位贪圃安逸,没有人愿意为此赴汤蹈火。郑注刺探到了文宗的心思,多次提出密计,援引李仲言协助自己。李仲言多次进宫讲习,谈及宦官,必然感慨愤怒,借此打动文宗的心。文宗看到他言论纵横,认为确实可以任用,就不再怀疑,而且待遇无人能与他相比,因此改名叫李训。李训本来就心怀奇计入宫,等到大权在握后,专心一意铲除邪恶,因此与文宗谈论天下大事,无不如愿以偿。他依仗郑注互相依附勾结,从事报恩复仇,向来忌恨李德裕、李宗闵受宠,就借杨虞卿一案,指责他们是同党,凡是他们厌恶的人,都陷害说是朋党,降官贬职没有停止的`时候,朝中大臣几乎为之一空,朝廷内外震惊害怕。皇帝为此下诏开导谕示,众人的情绪才稍稍稳定一些。

  李训从一个被流放的人受到任用,一年就做到宰相,认为时机已到,自己的计划可以付诸行动了。李训也常常引进有声望的贤才,取悦于士大夫,人们都被他迷惑了。他曾经建议说天下和尚逃避徭役赋税,耗费国家的衣食,让他们从事佛业不如让他们还俗为民。做宰相后,自己又禀告停止,藉此求取恩宠。开始,郑注首先显贵,李训靠他的帮助入宫,等两人势力相当,依赖恩宠争抢功劳,势不两立。但是谋划的事情还没有眉目,郑注就被派出任凰翅节度使,对他说是为了里应外合,实际上是出于猜忌,等到大功告成后,就杀死他。

上一篇:《新唐书·李鄘传》原文及翻译下一篇:《文学徐君家传》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