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危素传》原文加翻译
导语:对于文言文,同学们可以多练习翻译。下面是《明史·危素传》原文加翻译,供各位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明史·危素传》原文加翻译
原文:
危素,字太仆,金溪人,唐抚州刺史全讽之后。少通《五经》,游吴澄、范梈门。至正元年用大臣荐授经筵检讨。修宋、辽、金三史及注《尔雅》成,赐金及宫人,不受。由国子助教迁翰林编修。纂后妃等传,事逸无据,素买饧饼馈宦寺,叩之得实,乃笔诸书,卒为全史。迁太常博士、兵部员外郎、监察御史、工部侍郎,转大司农丞、礼部尚书。
时乱将亟,素每抗论得失。十八年参中书省事,请专任平章定住总西方兵,毋迎帝师误军事,用普颜不花为参政,经略江南,立兵农宣抚使司以安畿内,任贤守令以抚流窜之民。且曰:“今日之事,宜卧薪尝胆,力图中兴。”寻进御史台治书侍御史。二十年拜参知政事,俄除翰林学士承旨,出为岭北行省左丞,言事不报,弃官居房山。
素为人侃直,数有建白,敢任事。上都宫殿火,敕重建大安、睿思二阁,素谏止之。请亲祀南郊,筑北郊,以斥合祭之失。因进讲陈民间疾苦,诏为发钱粟振河南、永平民。淮南兵乱,素往廉问,假便宜发楮币,振维扬、京口饥。
居房山者四年。明师将抵燕,淮王帖木儿不花监国,起为承旨如故。素甫至而师入,乃趋所居报恩寺,入井。寺僧大梓力挽起之,曰:“国史非公莫知。公死,是死国史也。”素遂止。兵迫史库,往告镇抚吴勉辈出之,《元实录》得无失。
洪武二年授翰林侍讲学士,数访以元兴亡之故,且诏撰《皇陵碑》文,皆称旨。顷之,坐失朝,被劾罢。居一岁,复故官,兼弘文馆学士,赐小库,免朝谒。尝偕诸学士赐宴,屡遣内官劝之酒,御制诗一章,以示恩宠,命各以诗进,素诗最后成,帝独览而善之曰:“素老成,有先忧之意。”时素已七十余矣。御史王著等论素亡国之臣,不宜列侍从,诏谪居和州,守余阙庙,岁余卒。
先是,至元间,西僧嗣古妙高欲毁宋会稽诸陵。夏人杨辇真珈为江南总摄,悉掘徽宗以下诸陵,攫取金宝,裒帝后遗骨,瘗于杭之故宫,筑浮屠其上,名曰镇南,以示厌胜,又截理宗颅骨为饮器。真珈败,其资皆籍于官,颅骨亦入宣政院,以赐所谓帝师者。素在翰林时,宴见,备言始末。帝叹息良久,命北平守将购得颅骨于西僧汝纳所,谕有司厝于高坐寺西北。其明年,绍兴以永穆陵图来献,遂敕葬故陵,实自素发之云。
(选自《明史·卷二百八十五·列传第一百七十三》)
翻译:
危素,字太仆,是金溪人,唐代抚州刺史危全讽的后裔。少年时精通《五经》,游学于吴澄、范梈门下。至正元年,由于大臣推荐任用为经筵检讨。编纂宋、辽、金三史并完成《尔雅》的注释,赏赐金银以及宫女给他,他不接受。由国子助教升迁为翰林编修。编纂后妃等传,事迹亡佚无所凭据,危素买来糖饼馈赠给宦官,叩问得到实情,就记载在书中,终于编纂成完整的史书。升迁为太常博士、兵部员外郎、监察御史、工部侍郎,转任大司农丞、礼部尚书。
当时动乱将更加危急,危素常常直言陈述时政得失。至正十八年,参与中书省事务,建议专任平章定住总领西部之兵,不要迎接皇帝所率部队而贻误军事,建议任用普颜不花为参政,经营江南,设立兵农宣抚使司来安定畿内,任用有德才的地方官来安抚流窜的百姓。并且说:“今日之事,应当卧薪尝胆,力图中兴。”不久进用为御史台治书侍御史。至正二十年,授任参知政事,旋即授予翰林学士承旨职务,出京担任岭北行省左丞。上书言事,皇帝不答复,于是弃官居住在房山。
危素为人刚毅正直,屡有建言,敢于承担大事。上都宫殿失火,敕令重新修建大安、睿思二阁,危素进谏阻止了这件事。请皇帝亲自祭祀南郊,筑坛北郊,来驳斥南北郊合祭的悖礼做法。趁机进言陈说民间疾苦,皇帝下诏发放钱粮赈济河南、永平的百姓。淮南发生兵乱,危素前往察问,借机发放楮币(一种纸币),赈济维扬、京口一带的饥荒。
在房山住了四年。明朝的军队将要抵达燕地,淮王帖木儿不花监国,起用他仍然(像以前那样)担任翰林学士承旨。危素刚到任,明军就攻入,他便跑回所居的报恩寺,跳入井中。寺里僧人大梓奋力拉起他,说:“国朝历史除了您没有人知道。假如您死了,这是让国朝历史丧失啊。”危素才停止。军队逼近史库,他前去禀告镇抚吴勉等人使军队退走了,《元实录》得以保全。
洪武二年,授任翰林侍讲学士,皇帝多次拿元朝兴亡的原因询问他,并且诏令他撰写《皇陵碑》文,都能符合皇帝的意旨。不久,因为失朝被弹劾罢免。闲居一年,恢复了以前的官职,兼任弘文馆学士,赐给他小车,免去朝谒。曾经偕同诸学士参加赐宴,皇帝多次派内官劝他饮酒,并作诗一首,来显示恩宠,敕令各人写诗进献,危素的诗最后写成,皇帝唯独看了他的诗称赞说:“危素年老有德,诗里有先忧后乐之意。”当时危素已经七十多岁了。御史王著等人弹劾危素是亡国之臣,不应当列为侍从,皇帝下诏贬谪他到和州,守护余阙庙,一年多后去世。
在这之前,至元年间,西方僧人嗣古妙高想要火烧宋朝会稽诸皇陵。夏人杨辇真珈担任江南总摄,悉数挖掘宋徽宗以下诸皇陵,攫取其中的`金银珠宝,收集皇帝皇后的遗骨,埋葬在杭州的故宫,在上面修建佛塔,取名叫镇南,以此显示压服;又截取宋理宗颅骨作为饮酒器具。真珈失败,他的资产全部被没收入官(被官府登记没收),颅骨也被收入宣政院,把它赐给所谓皇帝老师的人。危素在翰林时,在宴会上见过,因而详细叙说事情始末。皇帝叹息了很久,命令北平守将从西方僧人汝纳那里购得颅骨,告谕有关部门安放在高坐寺西北。第二年,绍兴献来永穆陵图,于是敕令安葬颅骨在旧陵墓,这事实际是从危素倡议的。
《明史·陈灌传》原文加翻译
原文:
陈灌,字子将,庐陵人也。元末,世将乱,环所居筑场种树①,人莫能测。后十年,盗蜂起。灌率武勇结屯林中,盗不敢入,一乡赖以全。太祖平武昌,灌诣军门谒见。与语奇之,擢②湖广行省员外郎,累迁大都督府经历。从大将军徐达北征。寻命筑城泰州,工竣,除宁国知府。时天下初定,民弃《诗》《书》久。灌建学舍,延师,选俊秀子弟受业。访问疾苦,禁豪右③兼并。创户帖以便稽民。帝取为式,颁行天下。伐石筑堤,作水门蓄泄,护濒江田,百姓咸赖。有坐盗麦舟者,论死数十人。灌覆按④曰:“舟自漂至,而愚民哄取之,非谋劫也。”坐其首一人,余悉减死。灌丰裁⑤严正,而为治宽恤类此。洪武四年召入京,病卒。
(节选自《明史列传》)
【注】①环所居筑场种树:在住处周围种了大量的树。②擢:提拔。下文中的“迁”、“除”都与此相类似,授予官职的意思。③豪右:豪强。④覆按:复审案件。⑤丰裁:风纪。
翻译:
陈灌,字子将,庐陵人。元末,世道不宁,灌在他房屋周围兴办林场,人们不理解他的这一举动。十年后,盗贼蜂起,灌率勇武之士屯驻于林中,盗不敢侵犯,他们这一乡得以安全无事。太祖攻占武昌,灌到营前拜见太祖,谈话间,太祖看出此人不凡,提拔为湖广行省员外郎,后升为大都督府经历,随大将军徐达北征。不久,奉命筑泰州城,完工后升为宁国知府。当时,明朝初建,由于长期战乱,《诗》、《书》长久废置不读,灌在宁国建立学校,聘请老师,选优秀子弟入学读书。他访问民间疾苦,禁止豪强兼并农民土地,创立“户帖”,以便查核居民。太祖将“户帖”形成制度,在全国施行。灌还组织百姓采石筑堤,做闸门,以便水流排灌,保护沿江农田,百姓因此得以正常耕种。有数十人因盗麦船罪而判死刑。灌进行复查,断定“麦船是漂流来的,百姓争着拿走了船上的麦,并没有预谋抢劫”。于是只法办了为首一人,其余免死。灌的裁决严厉而公正,处治宽厚。洪武四年(1 371),陈灌被召入京,在京病逝。
【《明史·危素传》原文加翻译】相关文章:
1.岳起传原文加翻译
2.苏武传原文加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