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客中初夏原文翻译及赏析
司马光客中初夏原文翻译及赏析1
【原作】
客中初夏——[宋]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注释】
客中:做客的日子。
清和:天气清明而和暖。亦为农历四月的别称。
乍:刚,初。
南山当户转分明:意思是说,正对着门户的南山,变得更加分明了。
【古诗今译】
初夏四月,天气清明和暖,雨后天刚放晴,山色*更加青翠怡人,正对门的南山变得更加明净了。此时已经没有随风飘扬的柳絮了,只有向日葵朝着太陽开放着。
【赏析】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史学家。祖籍山西,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自幼聪慧好学,宋仁宗宝元六年(1038,考入进士甲科,历任仁宗、神宗、哲宗四朝,先后任天章侍制兼侍讲、知谏院、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右谏议大夫、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等职。他在政治上比较保守,反对王安石变法,因此出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后退居洛陽,主编《资治通鉴》。司马光为文记叙周详,词句简练通畅。也能诗。遗者尚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著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对后世影响是巨大深远的。
宋神宗熙宁二年,王安石在皇帝支持下实行变法,司马光竭力反对,因而被迫离开汴京,不久退居洛陽,直到哲宗即位才回京任职,这首诗就是在洛陽时写的。第三句的含意是:我不是因风起舞的柳絮,意即决不在政治上投机取巧,随便附和;我的心就像葵花那样向着太陽,意即对皇帝忠贞不贰。诗人托物言志,笔法委婉含蓄。
前两句写雨后初晴的景色*,四月的天气清明暖和,雨过天晴,对着门的'南山更是青绿分明。诗人的感情倾注不在此,真正想要写的不是雨后乍晴的清明和暖的天气,也不是也不是明净如洗的南山,而是要借此引出后面的“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倾”来表露坚定的不可动摇的政治情怀。
后两句的景物描写是有寄托的,是在抒情。诗人客居它乡,在春尽夏初之际,一幅雨后乍晴清明和暖的秀丽画面跃入诗人的视野。看看那些像柳絮般随风转舵的小人,唯有那向陽怒放的葵花才值得尊敬。这里不难发现,诗人非独爱葵花,是性*情使然,言在此而意在彼。诗人久在官一场,自是看够了人云亦云的“柳絮”,却无论如何也不愿自己“摧眉折腰”随风飘摆,终而选择了做向日的葵花,心犹如葵花向日,任雨打风吹,不动不摇,绝不改变自己的政治理想。
司马光客中初夏原文翻译及赏析2
原文:
客中初夏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译文:
初夏四月,天气清明和暖,下过一场雨天刚放晴,雨后的山色更加青翠怡人,正对门的南山变得更加明净了。
眼前没有随风飘扬的柳絮,只有葵花朝向着太阳开放。
注释:
⑴客中:旅居他乡作客。
⑵清和:天气清明而和暖。
⑶南山当户:正对门的南山。
⑷惟有:仅有,只有。
赏析:
首联,描述了四月初夏天和暖的天气,恰又是雨过天晴的时候。通过描浅白的语言,在春尽夏初之际,一幅雨后乍晴清明和暖的秀丽画面跃入读者的视野。
颔联,描述了下过雨后,正对门的南山变得更加明净,青翠怡人了。诗人调动读者熟悉的景物布置了一个清明和暖的气氛,使整首诗充满了雨和夏的味道。
颈联,通过描述眼前没有随风飘荡的柳絮这一情景。这句是有寄托的,寄托出诗人不是因风起舞的柳絮,意即决不在政治上投机取巧,随便附和。
尾联,指出了向日葵向着太阳开放这一景象,也是有寄托的。看看那些像柳絮般随风转舵的小人,唯有那向阳怒放的葵花才值得尊敬。
整首诗描述了变化的画面,诗人不喜雨丝蒙蒙的南山,也不赞随风飞舞的柳絮,而把独钟给了葵花,不难发现诗人非独爱葵花,而是言在此而意在彼。诗人久在官场,自是看够了人云亦云的柳絮,不愿诗人本人"摧眉折腰"随风飘摆,终而选择了葵花,且懂得珍惜阳光,这也许才是葵花的可爱之处。诗人托物言志,意即对皇帝忠贞不贰,会永远像葵一样忠心于国家。
【司马光客中初夏原文翻译及赏析】相关文章:
5.客中作原文及赏析
6.客中初夏古诗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