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公亭》全诗翻译及赏析

2018-08-26古籍

  李白《谢公亭》

  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

  仿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

  参考译文

  谢亭曾是谢朓与范云离别之处,我每当看到这里的风景就不禁生愁。主客分别,已是青天明月;人去山空,只见碧水清流。池畔的杂花,映着春天的朝阳;窗外的竹林,夜里像在秋风中鸣个不休。我与古人息息相接,高歌一曲纪念谢公与范云的此地旧游。

  赏析

  此诗作于天宝十二载(753)李白游宣城时。首联写谢朓、范云当年离别之地犹在,目睹此处景物不免生愁;颔联浑括地写出了谢公死后亭边的景象,以青天、明月、空山、碧水构成开阔而又带有寂寞意味的境界;颈联描绘谢公亭春秋两季佳节良宵的景物,其中寓有怀古情思;尾联写在缅怀遐想中,似乎依稀看到了古人的风貌。全诗表现了作者对人间友情的珍视,也表现了李白美好的精神追求和高超的志趣情怀。

  “谢公离别处,风景每生愁。”谢朓、范云当年离别的地方犹如还在,诗人每次目睹这里的景物都不免生愁。“愁”字内涵很广,诗人思念古人而恨自己不能见到古人,度过每一天却觉得孤独,乃至由谢朓的才华、交游、遭遇,想到诗人自己的受谗遭妒,这些意思都可能蕴含其中。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两句紧承上联“离别”“生愁”,写谢公亭的风景。由于“离别”,当年诗人欢聚的场面不见了,此地显得天旷山空,谢公亭上唯见一轮孤月,空山寂静,碧水长流。这两句写的是眼前令诗人“生愁”的寂寞。李白把他那种怀古人而不见的怅惘情绪涂抹在景物上,就使得这种寂寞而美好的环境,似乎仍在期待着久已离去的前代诗人,从而能够引起人们对于当年客散之前景况的遐想。这不仅是怀古,同时包含李白自己的生活感受。李白的诗,也经常为他生活中友人散去、盛会难再而深致惋惜,这表现了李白对于人间友情的珍视,并且也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客散”两句似乎已经括尽古今了,但意犹未尽,接着两句“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不再用孤月、空山之类的景物来写“生愁”,而是描绘谢公亭春秋两季佳节良宵的景物。这是用了反衬的手法。池花映着春日自开自落,窗外修竹在静谧的秋夜中窣窣地发出清响,景物虽美,却没有知己为伴欣赏,越见寂寞孤独。这两句看上去似乎只是描写诗人眼前的风光,而由于上联已经交代了“客散”“山空”,因此,这种秀丽的景色,也表现了诗人言外的寂寞,以及他面对谢公亭风光追思遐想,欲与古人神游的情态。

  “今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诗人在缅怀遐想中,似乎依稀看到了古人的风貌,沟通了古今的界限,乃至在精神上产生了共鸣。这里所谓“一相接”,是由于心往神驰而与古人在精神上的契合,是写在精神上对于谢公旧游的追踪。这是一首缅怀谢朓的诗,但其中却表现了李白的精神性格。他的怀念,表现了他美好的精神追求,高超的志趣情怀。

上一篇:《秋日行村路》的翻译与赏析下一篇:太上隐者《答人》的翻译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