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螺緙传》的原文及翻译

2018-10-31古籍

  原文

  缪遜,字雯曜,江苏江阴人。贡生,入赀为知县。康熙十七年,授山东沂水县。时山左饥,朝使发赈,将购米济南。遥以路远往返需日,且运费多,不便。请以银給民自买,当事以违旨勿听。燧力争以因地制宜之义,上疏奏请,得允。既而帮金不足,倾囊以济之。洊饥之后,民多流亡,出私钱为偿逋欠,购牛种,招梾复业。

  三十四年,授渐江定海县,故舟山也。设治未久,百度草创。海水不宜谷筑塘岸以御威修复塘百余所田日增壁城沒其学宣建祠庙役繁而不找地瘠民贫,完赋不能以时,逾限者先为垫解,秋后輸还。旧有涂税,出自渔户网捕之地,后渔涂被占苦赔累,为请罢之。地故产盐,无灶户,盐运使屡檄设厂砌盘,宫为收卖。燧持不可请仿江南崇明县计丁销引,岁完盐税银四十二两有奇,著为倒。定海子弟十三四皆樵牧,不知诵读为何事。出私修院延师,以厉子弟入学。学颍多为外籍窜冒,援宣平县例,半为土著,半令他县人认垦入籍。又以土著不能副颇,扩建义学,增廪额以鼓舜之,文教兴蒿。民间日用所需,多航海市诸郡城,关胥苛索,请永禁,立石海关。海屿为盗薮,随监司历勘,凡羊巷、下八、尽山诸岛皆查,所获权度要害措置之,盗风顿戢。同归城者,海上死事诸人瘗骨处,捐赀修葺,建成仁柯,以劝忠义。

  五十六年,卒于定海。士民掇唐王渔、宋赵师旦故事,留葬衣冠,奉祀于义学,名之曰蓉浦书院。蓉浦,燧自号也。遗爱久而不湮,光中复请祀名宦祠。燧任定海前后二十二年,后虽擢官,迄未离任。(选目《清史螺緙传》,有删改)

  译文

  缪燧,字雯曜,江苏江阴人。成为黄生,取得傲知县资格。康熙十七年,被授予山东沂水县县令。当时山东发生饥荒,朝朝廷使臣开仓救济百姓,打算到济南购买米粮。缪认为济南路途遙远,往返需要耗费时间,况且运费很多,不方便。(缪燧)请求把银两分给百姓让他们自行购买,负责此事的人以违旨为借口没有采纳。鏐燧据国地制宜的道理尽力争辨,上奏请示,得到允许。不久库存银钱不足,缪燧倾尽所有来救济百姓。逹年饥荒后,百大多流亡,缪尷拿出个人钱财为他们侩还拖欠的税,并替他们购买耕牛和种子,吸引他们回乡恢复耕种。

  三十四年,被授予浙江定海县县令,就是以前的舟山。设县不久,百废待兴。此地海水多,不宣种植粮食作物,他就修筑塘岸来防御海水,积蓄淡水,修复海水闸一百多所,开辟的农田每日增多。修墙,深挖河道,修缮学宫,建造桐庙,劳役很多但做得井井有条。土地贫蔣,百姓贫国,不鮀按照期限納赋桄,鏐燧规定超过期限的官府先为垫付,垫付部分秋后交还。此地旧有滩涂税,由渔户负拉,后来滩凃被占,百蛙苦于(继续納的)亏耗负担,为百姓请求废除此。此地原本产盐,没有制盐的人家,盐运使屡次下文书设场盐盘制盐,官家进行收卖。缪燧认为不可,请求仿效江南崇明县按照丁口发放销凭证,每年缴納盐税银四十二两多,点,记为定例。定海县十三四岁的子弟都在砍柴放牧,不知道读书是什么事。缪燧拿出自己钱財修建书院,延请名师,来鼓励青年子弟入学读书。当地学额多为外籍学员暗中顶替,缪變援引宣千县田例,一半名给当地居民,一半让其它县的人到此处认领土地耕种并加入当地民籍。又因为当地学生仍不满額,缪燧扩建义学,增设官府发放口根的名额来鼓舞他们,于是文教兴盛。百蛙的日用品,大多需要渡海到周边郡县购买,关卡吏役乘机勒索,横征重税。鏐请求永远禁止,并在海关树立石碑以告后世。定海诸岛是强盜聚集的地方,终跟随监司到处勘查,凡是羊巷、下八、尽山等岛屿都查,所抓获的盜喊根罪行轻重分別处治,盜风顿时收敛。同归域是海上殉难者们埋骨的地方,鏐烻捐资修,建成仁祠,来劝勉忠义。

  五十六年,死于定海。士民援引唐王渔、宋赵师旧例,建造衣冠家,在义学供奉祭祀他,并把这里命名为蓉滿书院。蓉浦,是缪燧的自号。他流传于世的德行长久不湮灭,光绪年间将其牌位入把于名宦祠。缪燧任定海县令前后二十二年,后虽升官始终没有离任。

上一篇:《明史马理传》的原文及翻译下一篇:《明史谭纶传》的原文及翻译